传承中华文化,书写翰墨人生
2017-09-01姜欣瑶
姜欣瑶
摘 要:汉字及其记录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去软化、真行动,从教师修炼“当自强”、教学方法“须多元”、教育形式“绽光彩”、教育评价“书有分”四个方面阐述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将书法教育落到实处,助孩子书写翰墨人生。
关键词:书法教育;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教师
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近来备受关注,16岁少女武艺姝最终夺冠,一时间圈粉无数。怎样在基础教育中传承中华文化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汉字及其记录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让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去软化、真行动,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修炼“当自强”
教师是中华文化与学生间最重要的媒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想让学生学会欣赏中华书法的艺术之美,首先教师要苦练一身“好功夫”。
1.借风远航
近年来,国家级和省级每年都有计划安排书法教育培训工程,邀请国内书法大家来执教和指导,各级教育部门也有举办各类书法培训、书法比赛等活动。借助这一风帆,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主动要求参加学习和比赛,提升自身书法水准,借风远航,实现书法审美和教学艺术的双赢。
2.他山之石
各市、区相邻学校很多,我们还可以跨区、校交流。有的区相邻学校间会建立兄弟学校关系,这些学校之间互派访学,不定期举办书法交流活动,如请学校内书法教师来为几个兄弟学校开设讲座,或上一节书法公开课,又或者兄弟学校间展示本校书法特色课程、成果,互相观摩和学习,传经送宝,资源共享。不光是课程和教学,他山之石还包括好的书法教育资料,比如书法特色的校本教材、书法辅导读物等,这些都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互帮互带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所学校中一定有书法造诣较高的老师,能者为师。学校有教研组、备课组,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有计划地指导教师学习书法。有的书法特色学校,还会开办教师书法讲堂,青年教师每天一页毛笔字、一页钢笔字和一小黑板粉笔字,平时由书法教师点评、指导,期末进行考核。日积月累,学校每位教师的字都拿得出,无论是语文课还是书法写字课都可圈可点。
二、教学方法“须多元”
小学阶段的书法教育,首先要加强书法技能指导。中小学书法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书写法则和书写技能。语文课程中所讲的“听说读写,字词句篇”中就包含了书法教育这一内容。
其次是从兴趣出发。我们可以根据每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书法水平,又培养了书法的审美兴趣。比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具体符号的认知较为容易。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汉字起源,从汉字的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起学习书法的兴趣。
三、教育形式“绽光彩”
苦练是习得书法的唯一途径,但并不是书法教育的唯一形式。小学生受年龄影响,还没有非常高的自制力,好玩好动,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将以静为主的书法融合到小学教育之中。
1.开办书法社团
在校内组织开办书法社团,聘请校外书法专家或校内有一定书法研究的老师,给学生教授书法知识,指导学生练习书法,每周固定开展社团活动,为喜爱书法或有书法天赋的学生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和平台。
2.举办书法活动
由学校定期组织校园书法活动,如“书法节”系列活动、硬笔和软笔书法大赛、书法讲座、书法主体黑板报、优秀书法作品欣赏、书法考级等,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书法的魅力,在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3.参加公益活动
学贵能用,书法是静态和长期苦练的过程,在书法教育中如能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可以通过书法帮助别人、实现价值,必定能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致。如书法进社区、春联赠送、书法作品义卖等活动,学以致用,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价值所在。
4.营造校园环境
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且这种作用不可小觑。书法教育也可以从校园环境入手,如在校园显著的位置设置书法展示厅,在校园楼梯、走廊等处悬挂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设书法专用教室等,学生生活在一个翰墨飘香的校园中,自然会对书法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育评价“书有分”
如何让书法教育在小学阶段真正受到重视呢?教育评价,“书法”要在场。如果我们也将书法纳入教育考查评价系统,让教育中有书法的一席之地,教育界及社会的书法意识也会被唤起,从而促使书法真正走进小学课堂,追求书法教育的真效果和高质量。
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书法考查评价机制,组织书法等级考试,将学生的书法成绩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的素质发展报告书上有单独的书法情况记载汇报栏,对于学生也是一种书法学习的记录。
古语道: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认真研究,积累经验,上好每一堂书法课,将书法教育落到实处,助孩子书写翰墨人生。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