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阅读指津

2017-09-01陈海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玳瑁铜匠王三

陈海峰

《小铜匠》是叶绍钧先生前期关于教育问题的短篇小说。既然是问题的艺术呈现,必然会引起人们关于问题的思考。当年,以《小铜匠》为代表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作品也的确引起了人们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的讨论。学习不开窍,令老师头疼的“小铜匠”们在今天也是彼彼皆是,转化他们,仍是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但是仅仅以问题去读《小铜匠》,那是远远不够的。文本中还有深意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陆根元走进的高等小学

学生们“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陆根元在其他孩童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寒酸和窘迫,自卑的痛苦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陌生、古怪、没有边际、令人不安!

陆根元的高等小学生涯,开始于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的接待了“盛装而来”的他的先生的时候。这里其他的先生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陆根元感到了“周身的压迫”。

后來,成为小铜匠的他来到高等小学,全然没有少时刚进校的拘谨、不安。修理好门窗后,“带着工具自去”。

以心理描写见长的叶先生,通过小铜匠倍受压抑的求学经历与从业生活的随意自适对比,呼吁教育要尊重儿童个性,改变教育环境。同时,读者也可在小铜匠求学与学艺的心境中去体悟人性的冷漠。一种漠视的冷暴力比体罚这种恶暴力还要可怕。它将小铜匠们推出了求学的大门之外,于个人发展而言,它的恶果是毁灭性的。

二、陆根元的先生们

他的先生今天把压在箱底不轻易穿的衣服穿上,这种慎重的态度,是深深触动孩子的心的。除此以外,他的先生进入校园后,头前倾的姿势,坐在椅子上恭谨的样子,与高小的先生说话时和婉且谨慎、恳求的语气,特别是说完后身体前屈的鞠躬,是烙印在陆根元的心中的。孩子在正式走进高小课堂前看到他的先生为他们所做的一系列举动后,孩子敏感脆弱的心是温暖的。当然也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因为今天他的先生没有往常的自然,多了拘谨和忐忑,这样的态度表明:他的先生带他们来到了一个需要谨慎,需要恳求的世界里。

另一方面,作者也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这群孩子是“他的先生”心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迫切需要高小的“深造”,这与下文高小所有教师认定的“低能儿”形成对比。

“玳瑁”先生是陆根元到高小后见到的第一位教师,小铜匠对他望而生畏。“玳瑁”先生的威严和冷漠,与上文“他的先生”的和婉诚恳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田先生是作者聚焦描写的高小教师中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陆根元学习上无可救药,但是感慨于铜匠王三教导徒弟的“高明”和“尽情发挥”,对小铜匠的处境有所认识却不愿意为此付出一点努力,这又与小铜匠的先生的行为形成对照。在这些自私和冷漠人物身上,作者借“他的先生”寄予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所谓的知识阶层就是这么一伙冷漠而又自私的人。

级任老师是作者着力描绘的一位教师,面对陆根元丧母的“无着的伤感”,看到陆根元的悲惨遭遇的“忧愁”,级任先生认识到世间有“两个国度”,这是难得的清醒,但是除了“无着的伤感”和“忧愁”,“失望”之外,他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作者认识到对陆根元这样的孩子仅有情感上的同情是远远不够的,作者希冀唤起人们行动起来的意图就饱含其中了。

三、陆根元成了小铜匠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陆根元是生活在贫困国度里的可怜孩子。

他的学校容不下他,在学校,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温暖地接纳而是被边缘化,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时时在啃噬着这个脆弱单薄的灵魂。

陆根元的辍学绝不是田先生认为的教法的问题。小铜匠的今天是铜匠王三的过去,醉鬼王三就是陆根元的将来,这才是社会的真实!这个孩子无路可走,曾经承受无边的压力苦苦挣扎在可能“美好”的世界里的勇气和热情全都用完,本以为可以打破隔阂的心早已破碎,一个贫寒无依的孩童明白了现实的残酷:他将在土里像他的师父一样卑微地活着也将在土里像他的母亲一样无声地死去!

读到这里你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泪流满面的面庞!

这篇作品作者哀伤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什么时候两个国度中间的厚厚的“墙”能倒去,这也许正是作品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吧!

猜你喜欢

玳瑁铜匠王三
电影《驴得水》:底层人物的觉醒
王货郎回家过年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東南文化』2021년 제2기 주요 논문 제요
父亲的玳瑁
玳瑁的休闲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