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家校联动,提高撤并学校教育质量

2017-09-01温志松

新课程·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提高质量德育

温志松

摘 要: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德育工作,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把学校、家长和社区资源凝聚起来,促进学校德育发展力量,尤其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家校联动是学校素质教育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家校联动,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健全家校联动组织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科学设置教学程序,提高办家长学校的水平;分类指导,丰富办学形式;以各类载体为抓手,激发家长学校的办学活力。家校联动促使家长学校步入规范化,提升家长教育素养,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更拓宽了教育途径。

关键词:德育;家校联动;提高质量

一、形成背景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致使农村学龄儿童日益紧缩。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增城市很多偏远、规模偏小的学校由于生源减少也不得不撤并各分教点,把各分教点的学生接回中心校就读,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校所属增城市边远山区小学,撤并后成为区中心学校。近年来,发现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教育质量、教学管理、新环境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沟通等难题,尤其是被撤并的学生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人际交往、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深受影响。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央全国教育工会精神。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注重学生德育工作,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争取家长和社区资源,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发展,尤其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动。

二、家校联动的意义

(一)家校联动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学校和家庭是分不开的,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孩子的成长因素有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等,其中,学校和家庭最重要。

(二)家校联动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求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即身心、审美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也随着发生变化,学生的价值、文化、人格等方面都更加受到重视。这是学校按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组织学校教育所不能做到的,必须联合家庭及其他社会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2.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时代决定了社会观念的多元性,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处于变革中,教师或家长其原有的角色和权威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教师与家长的联合显得尤为迫切,学校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因而教师与家长联动,对教育进行磋商,以保持正确教育观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功效尤为必要。

3.家庭的期望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高,为子女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由于部分家長不懂教育方法,导致教育不当悲剧时有发生。而教师有这方面的技能,更掌握了这方面的教育方法,能比较客观地对待学生。家校合作,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和教师能够统一思想,并且这两个权威能够合作,做到行动一致,为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但毕竟仅凭学校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家长的协作。如果能把家长的智慧凝聚起来,吸纳他们的良策,这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家校联动实施过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一方面,我们在健全组织机构中加强领导。由学校行政人员及年级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组成家教委员会并制定章程,每学期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活动,研究指导家庭教育开展。另一方面,在学习中统一思想。学校从教育实际出发,与家长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影响个人成长的一生,关系到家庭甚至民族的兴旺;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等。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有关文件精神,使他们懂得国家层面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家长学校是满足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满足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健全家校联动组织机构,组织协调工作

设立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由全校性的家长会议选举产生,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管理各项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召开班级和学校的家长会议,解决了多方面的问题,也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三)科学设置教学程序,提高办家长学校的水平

为了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我校对办学方向、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都作了规范性的设置。与此同时,定期召开家教委员会,共同商议有关事宜,将家长学校纳入学校教育常规工作:一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编成小册,通俗易懂。二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每学期制订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好课程以及相应活动,保证每学期四次以上授课和活动的时间。三是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以面授形式的讲座、咨询为主,信息交流为辅,综合活动等形式。四是客观考核评比。每学年家长学校学习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进行书面考核评定,评选出优秀家长学员若干个,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和家长给予表彰奖励。五是及时资料归档。平时注重家长学校办学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将每一期的办班教学计划、课程、成员通讯录、活动记录等材料分类归档。

(四)分类指导,丰富办学形式

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因年龄身心特征不同,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首先是新生家长学校。每年新生入学之前,举办新生家长讲座,给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懂得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如何做好孩子幼小衔接工作。每学年上半学期开办一年级家长学校,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要点做专题讲座,如,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喜欢读书、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其次是中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每学年第二学期,举办中年级学生家长学校。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孩子的生理、心理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及时举办家长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疏导、教育工作,举办如何让孩子好学、孩子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世界等专题讲座。三是毕业生家长学校。六年级毕业生是与中学衔接的阶段,根据其特点举办毕业生家长学校,举办内容多样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如,怎样引导孩子做一有理想的学生、毕业生的情绪变动及其对策等,让家长了解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家教。

(五)以各类载體为抓手,激发家长学校的办学活力

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及现代先进技术为依托办好家长学校,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是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提供家长和学校交流平台。作为信息时代的网络教育已成为最先进、最便捷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突破时空的限制,避免面对面的障碍甚至尴尬进行家长和学校、孩子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运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远程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三是开展校外访百家活动。每学期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四是举办家长进课堂。每学期全校各班定期举办教育专题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从中学习教子良方,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开设听课活动,广泛邀请学生家长听课、评课,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把家校合作为平等的双向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四、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化了家长学校

2011年以来,我校一直注重家庭教育的实施,有计划地落实家长学校,对家长学员加强引领,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委员会,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科学设计了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课程,为学员授课,对他们进行考核;在办学中分类指导,在实践中走向成熟、规范。

(二)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但由于部分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家庭教育问题丛生,而家校联动普及了家长的教育知识,让家长了解了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征,掌握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转变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让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的正确教育观对学生进行教育。近几年来,社区居民爱家环保、守法这些可喜的变化,无疑家校联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拓宽了学校教育途径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本。家校联动是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撑。学校把教育延伸到校外,争取到广大支持者,学生家长这个强大的群体都成为学校教育者,壮大了教育师资队伍;拓宽了教育阵地,以学校为中心,拓展到各个社区,形成广阔的教育空间;汲取到校外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教育的空间范围更大,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更得力。

纵观我校近几年来全校学生文明守纪、尊师乐学蔚然成风;育人质量不断提高,校风校貌蒸蒸日上,获得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双丰收,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与家校联动有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霍翠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吴欣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撤点并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提高质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制造业如何提高质量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评建为契机 提高质量意识 加强内涵建设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及提高质量策略研究
霍尼韦尔助力欧洲顶尖造纸企业提高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