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手机,中国制造

2017-09-01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制造业印度

邢海洋

二季度印度市场上中国品牌手机的出货量再度飙升,占有率自一季度的51%跃升至60%。可随着印度侵入中国领土两国关系紧张,Oppo和Vivo的销售额在7月首次下降30%。两国的经济较量刚刚开始,若中国投资撤离,印度振兴制造业的计划恐将搁浅。

去年印度制造商发布4美元手机曾引来疯狂订购,随后此举被证明是一场闹剧,噱头制造商试图拿一部成本不少于30美元的安卓机型骗取关注,事后不得不退回预订金。4美元手机还不是印度在追求超低价科技产品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闹剧”,此前,印度政府曾联合厂商发起过在印度制造“全球最便宜平板”的计划,也不了了之。在中国品牌手机大行其道前,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被三星、Micromax、Intex等几家公司瓜分,其中Micromax和Intex使用中国的制造工厂,来“山寨”苹果、三星和HTC的产品,并尽可能地在硬件上跟上全球主流产品的配置。十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成本下降,在印度智能机的售价已经从几百美元大幅下降到最低40美元左右,但本质上仍是中国制造。

在中国乃至亚洲“四小龙”的制造业起飞过程中,吸引外资的“三来一补”,从模仿到创新的“干中学”是提升技术含量、锻炼技术工人必不可少的一环,零部件产业的聚集成长更是制造业成败的关键。印度制造业连最基本的零配件都不能制造就幻想全球成本最低的产品,无疑是缘木求鱼。正在印度手机制造“盲人摸象”的时候,莫迪上台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该计划用印度的市场换取投资,系统性地引导海外企业本地生产。在移动设备方面,先是提高进口关税,税率由最初的1%上调至6%,继而又大幅调高至12.5%,但手机零件的进口关税仍处于2%的低位。受本土化政策的引导,中国厂商大举到印度建厂,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和过硬的质量迅速占领了市场。Micromax就曾质疑中国品牌商加大广告支出并牺牲利润率的做法,事实却证明这行之有效。

印度制造业要起飞,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移。随着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日益高涨,一部分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转移到越南、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这场外资转移大潮中,印度眼巴巴地渴望这些撤离中国的外资制造企业流向印度,以提振其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同时促进印度产品出口。可实际情况是,虽然吸引到了中国的工厂,其本国的制造业却在竞争中被挤压得毫无还手之力,印度人的失落心理可想而知。可实际上,几乎所有外资引进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手机制造业,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厂商早练就了生产销售、品牌推广的多方本领,加之国内制造早成了规模,当进入一个未开发市场时,就有了成本、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也只有在竞争中历练,印度企业才可能成长起来,“保育箱”里受保护,永远不可能做大、做强。

7月1日,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全国统一的商品与服务税(GST),对进口手机征收10%的关税,该关税同样也适用于充电宝、耳机等部分手机零部件,这将进一步迫使海外企业将零部件也转移到印度本土生产。印度可谓紧锣密鼓,一步步迫使海外企业交出资金和技术。

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之上,中印貿易额仅600余亿美元,印度却对华发起最多的贸易救济调查。一个急需用制造业的发展来促进就业的国家,却用如此多的精力制造贸易摩擦,这也正是众多中国贸易商宁可不赚钱,也不和印度打交道的原因。莫迪的印度制造梦恐怕在频繁的消耗战中真的演变成梦境。

猜你喜欢

制造业印度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