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天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2017-09-01胡宇清
文_胡宇清
广东美术馆研究策展部副主任
胡根天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文_胡宇清
广东美术馆研究策展部副主任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从1922年成立至1938年结束,走过了17年的风雨历程。这所公立的美术学校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公立美术学校,聘请留洋归国的老师,传播西画,用当时西方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培育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作为学校的奠基人和校长,胡根天披荆斩棘,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根天;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引 言
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深入人心,从北到南,不少城市相继成立了以从事美术教育为宗旨的美术学校,如上海艺专、北平艺专、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结合西方的艺术教育模式创办中国新式美术学校,聘请从欧美日留学回来的老师,普及西洋画和西方艺术的观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其中,1922年许崇清和胡根天等人在广州成立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市美”),参考西方美术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经验,以艺术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思想,培养了李桦、赖少其、吴子复、唐英伟、梁锡鸿、赵兽、陈烟桥、黄笃维、司徒奇、潘峭风等一批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人才。学校从1922年成立至1938年结束,走过了17年的风雨历程。这所学校,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这是否属实,至今仍有争论,但毫无疑问它是华南地区成立的第一所公立的美术学校。
2016年9月6日至10月9日,广东美术馆以“艺圃开荒”作为展览题目,围绕市美的历史,以市美历届的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从史实和艺术结合的角度回顾了该校的历史。
作为市美的奠基人和校长,胡根天先生见证了该校缘起、诞生、成长和结束,峥嵘和困顿、辉煌和曲折并存的岁月。
童年和青年时期
胡根天,原名胡毓桂,1892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儒良乡汤边村一个华侨家庭。7岁时,他入读乡里的私塾学校,学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八股文和策论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14岁时,开平县第一高等小学成立,由于胡根天的兄弟是该校的教员,他得以进入这所新型的学校读书。开平县第一高等小学的学制为五年,课程有国文、算术、物理、化学、英文、图画和音乐等。这所学校是按照中国新型教育体系创办的,接近现代教育设置的课程。其中图画课的教材是日本进口商务印书馆复印的,有静物、人物、风景等作品。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教图画和音乐,学校找了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这两个科目。[2]教胡根天图画的是一位“学过铅笔画”的江老师,他只是教大家临摹,谈不上写生和创作。即便如此,胡根天也渐渐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胡根天回忆:“15岁以前,好像还没有写过画,也没有人教我写画。我知道我的祖父是善写能画的,但他去世早,我没有机会接受他的教育。我的父亲是旅美侨工,哥哥出门读书,都不曾考虑到写画这一回事。我只记得离我的乡村不远的百合墟有一间黄寿山画店,专业写相和写画,我趁墟时经常驻足观看。”[3]胡根天在学校接触到《芥子园画传》等学习中国画入门的画刊,自己还购买了《古今名人画稿》《十竹斋画谱》等书钻研。课余,他还到县城和擅长绘画的朋友深入学习翎毛画,画艺渐长。到19岁小学毕业的时候,“通过铅笔画的临摹,初步掌握了西洋画在形象表现方面的特殊技法,启发了对写生的向往”[4]。
胡根天成长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了中国200多年的清政府,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局动荡不安,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留存在人们头脑中上千年的封建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胡根天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当时的新思想,他夜以继日地阅读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还偷偷购买从香港运回的清政府“禁书”《新民丛报》和《民报》[5],了解时局和政治动态。前者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和康有为1902年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纸,后者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5年创办的机关报,两者对当时中国局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胡根天在大量阅读中吸收了当时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观和政治观。他痛恨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和桎梏束缚,向往革命和创建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
民国元年,胡根天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这一年,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胡根天”,取其“托根天上”的超凡脱俗的意义。[6]在校的两年,通过和同盟会成员刘师复的接触,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和清晰,学会了思辨,觉得自己“对社会,对人类应该有一个更为高远的目标”,他要通过艺术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关注《时事画报》和《真相画报》的艺术作品,研究日本绘画和西洋绘画的技法,动手尝试画西洋画。他用六七种粉状的颜料与核桃油一起调制成油画颜料,以硬皮纸代替油画布,画风景和画静物。[7]但是他不满足于停留在摸索阶段,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学习真正的西洋画。
图画手工专修科毕业之后,胡根天在台山的一所小学任教。如果他按部就班地从事教学工作,也许可以过上一段安稳无忧的日子。可是血液中的不安分因素让他选择了另外一条人生的道路。随着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深入人心,很多有志之士纷纷东渡日本或者前往欧美国家,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振兴中华民族。1914年,在父亲的资助下,胡根天踏上了留学东瀛之路。
1922年市美全体师生合照(前排左八是胡根天)
1926年全体市美师生合照
留学日本
1915年5月,胡根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东京美术学校是当时日本最重要的高等美术学府之一,胡根天在这里度过了五年的留学生活,接受了系统和规范的西洋画的学科训练。第一、第二年学习木炭素描,以画石膏模型为主,教师是长源止水;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画人体;到四年级开始画油画,教师是田英作和藤岛武二。[8]
1915年冬天,胡根天与留日学生陈抱一、江新、许敦谷、陈丘山、严智开、雷毓湘、江新、汪洋洋、方明远、李廷英等在东京成立了“中华美术协会”。[9]“中华美术协会”曾在日本举办过数次展览,传播中国传统的艺术。
在日本,胡根天结识了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和教育学的许崇清。许崇清曾参加辛亥革命,留学日本多年,抱负远大,对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教育理念有深入研究,立志振兴中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胡根天和许崇清的交往,为日后他们创办市美写下了重要一笔。
1920年春,胡根天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毕业。回国后先后在福建闽南教育局、上海广肇公学、南京江苏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处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21年,他经郑振铎、许地山介绍,在上海加入“文学研究会”。胡根天在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刊》第12卷《俄国文学研究》专号上,发表了他翻译的高尔基短篇小说《鹫》,以及介绍俄国美术的长篇文章《俄罗斯的美术——绘画怎样发达》。[10]
赤社的创办和市美的成立
1921年许崇清上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立即邀请在南京从事美术教育的胡根天回广州,商讨创办一所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公立美术学校。胡根天提出要先解决校舍和建校的基本资金问题。由于当时人们对西方艺术的知识是一片空白,他们共同商议后决定先由胡根天先成立一个西画团体,以传播西方绘画艺术。1921年11月1日,胡根天和陈丘山等人创办了广东第一个研究西画的美术社团赤社美术研究会,设置画室、办公室和宿舍,供学生绘画和上课之用。次年10月,“赤社美术研究会第一次西洋画展览会”在永汉路(现广州北京路)广州市市立师范学校举办,展出160多件作品,有油画、水彩画、粉彩画和素描等。这是模仿西方的展览制度在广东境内最早举办的西洋画展览,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随着赤社的影响越来越大,立志学习美术的青年越来越多,广州美术学校的成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1922年,许崇清为市美的成立筹到了5000元,胡根天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冯钢百接受市教育局的委托,负责学校的筹备工作。他们在当时的第一公园(现人民公园)东北角找到一块空地,搭起简陋的临时校舍。胡根天请当时的广东省省长廖仲恺题了“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临时校舍”几个大字。
1922年4月26日,是一个载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册的日子。这天,市美成立开学了![11]学校校长由广州市教育局局长许崇清兼任;教务主任胡根天,实际上行使校长职责,兼任西画、艺术史、艺术理论老师;总务主任冯钢百,兼任西画老师;赵雅庭任西画老师;陈丘山任水彩画老师;梁銮任图案构成法老师;沈光焘任国文老师;何拙任法文老师。[12]学校开设西画系,第一届公开招生80人,其中女生12人,学制为4年。一个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反映这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格局。市美设置的课程分绘画和理论两大部分。绘画课程有素描、水彩、油画等;理论课程有美术史、美学、艺术概论、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等。此外,还设置国文、法文、音乐、体育等公共课程。第一、第二年的教学以素描为主,对象主要是石膏模型和静物,然后是人体写生,接着学习水彩、粉彩。第三年才开始学习油画课程。可见市美的学制、设置的课程及教学进度等都是参照同时代西方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和今天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相比,格局也无很大出入。市美建校伊始,就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突出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市美建有成规模的画室,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举办展览。1923年,该校招收西画系第二届新生,校舍的规模相应扩大,还修建了图书馆。
1926年许崇清调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他辞去市美校长,广州市教育局委任胡根天为校长。1927年,胡根天创建市美中国画系和艺术师范两个系。中国画系除了素描、写生等基础课程之外,也要学习现代美术的公共课程,还设置了书法、诗词、画论、题跋、金石和篆刻等科目,目的是培养有全面修养的国画家。艺术师范系的设立,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开设国画、手工、音乐、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由于开设了这两个系,学生人数大增,已经超过200人,胡根天又向上级部门申请,争取到广州三元宫东边和北边荒废的10多间房子,修葺成新的校舍。
1926年在广州中央公园的市美校园
1933年市美毕业生同学会成立(右一是胡根天)
从市美留存下来的一帧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师资在原有的冯钢百、陈丘山、梁銮等人的基础上,胡根天陆续聘请了许敦谷(教务主任)、赵雅庭(西画)、关良(西画)、何三峰(西画)、谭华牧(西画)、陈士洁(艺术解剖学)、黄君璧(中国画)、罗宗堂(教育学)、冯碧峰(音乐)等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留学回国的,思想活跃,艺术和教学风格各异,在胡根天开放和兼容的教育思想引导之下,市美“研究的空气非常热烈”[13],市美曾经编印《美术》《美育》《市美学生》等杂志。
市美的师生还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1925年春,省港工人大罢工,市美师生创作宣传画和漫画,积极支持爱国运动。每年3月在黄花岗祭祀七十二烈士的黄花节,市美的师生照例会参加。可是,1928年的学生活动被政府当局别有用心之人当作是反动活动,十几名学生被逮捕。在此之前,政府不经教育局批准,直接发文免去校长胡根天的职务,由留法回来的司徒槐担任校长,学生极度不满,引起罢课学潮,这次政府伺机采取打击行动。
结 语
胡根天在市美期间,是学校奠基、成立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岁月。在胡根天主持下的市美格局,实际上是当年在东亚地区已初具规模的现代美术活动网络的一个成功实践。[14]他和许崇清、冯钢百等一批“抱有一种崇高理想的前辈”,建立起华南地区第一所正规的公立美术学校,同时建立的是至今仍沿用的现代高等美术院校的教育体制。市美在现代美术一片荒芜之中担负起培养美术专门人才的责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美术专门人才,为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审美素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3][4][5][6][7][10] 胡根天.艺圃耕耘录:手稿.
[8] 陈滢.陈滢美术文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174.
[9] 吴瑾.胡根天年表.
[11]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史.1937.
[12][13]赵世铭.穗美十七年: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创立及开展[M].香港出版,1991.
[14]蔡涛.被遮蔽的风景[M]// 广东美术馆.遗失的路程:梁锡鸿.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9.
约稿、责编:徐琳祺、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