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2017-09-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强国的核心之路。
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贯彻中央会议精神,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探索出了各自的模式。
吉林:城乡一体化发展
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实现城乡与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1、产业支撑。产业化的具体实施是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企业须得以此为依托,让其成为今后发展的动力源泉。吉林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和“三大板块”布局,着力提升产业的支撑能力,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位于长吉图战略、长吉一体化战略、长东北三大战略的叠加区域的长春市九台区卡伦镇,在53.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划分为新兴工业区、现代物流区、现代商服区和科教文化区4个功能区。其中,新兴工业区建成面积11.5平方公里,已落户企业489个,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链条。现代物流区,完成了钢材城、木材城河租赁城的建设。现代商服区,落户了吉大一院卡伦湖分院项目,将配套建设商务酒店、旅游、休闲、度假等服务设施,欧亚集团卡伦购物广场项目也已落位。科教文化区,建成投入使用的吉林工商学院新校区项目,已搬迁师生1.3万人。正是依托清晰的产业定位,使卡伦镇走上了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环境资源集约化。吉林省将现有的城镇资源基础完全考虑在内,充分实施优化组合,组合城镇化结构,增强了城镇化内涵,将各方关系做出了妥善处理。2016年,吉林省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3.29万套,完成年度计划的102.1%。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续建工程开工76.05公里、形成廊体47.15公里,新建工程开工163.77公里、形成廊体47.02公里。此外,还启动“珲春市木制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3、土地资源集约化。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现存的城乡土地资源实施了充分利用,探索出了存量土地流转创新机制,对土地资源的使用目的做了相应的调整,极大的提升了使用效率。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通过发挥就地就近城镇化,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整理后的村集体建设用地挂钩到合隆镇,用于商业开发,通过增减挂钩,释放土地级差地租,建成了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对全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和谐社会。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全基于“以人为本”精神来规划的,不仅对于改善人文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作出积极的努力,同时还关注于社会民众权益的保障,很好的提升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另外,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关注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这就使得社会民众大幅提升了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达到了社会民众全面发展的既定目标。
湖南:产城融合
湖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截至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9%。近五年来,湖南省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龙头,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城镇体系。随着新型城镇化试点的有序开展,长沙市、株洲市、资兴市、津市市一澧县、芷江县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长沙、常德市分别被列为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和全国海绵城市试点。浏阳市获批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望城区铜官镇、芦淞区白关镇、桂东县沙田镇、桑植县洪家关乡获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制镇。
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城镇化年均增长两个百分点以上。
湖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制定有效的发展方略: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推动作用,巩固其主导地位;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划分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湖南省所属地方政府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发展产业链,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当地产业的长效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有效提高,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产业经济提供支持。
湖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为产业布局作出既定目标,创造有利的物质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对当地资源实施全新的优化配置,实现了产业集群的长期有效发展,同时建立特色型产业经济群与经济带。在产业结构方面,湖南省以城市群“两型”产业建设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提升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集群。构筑以优势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先导、都市型工业为特色、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创新体系。
湖南省通过打造综合类的产业园区,实现“园”与“城”的融合和互动。“有产有业”的新型园区,起到融合产业和人口,落实产业,吸引就业人群,形成强大的产业“核聚变”效应。综合类产业园区既是包含了产业的园区,又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所需的服务和配套功能。最终实现园中有城,园成为城的中心点,城中立园,城成为园的依托地;通过产业新城、产城融合来吸引产业、吸引人才,实现产业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
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源泉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也因此,很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比较理想,很多地区的发展已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分接近,而在此期间,我们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学习和借鉴。
1.制度创新。党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到,必须实现统一指挥,集中搞好城乡建设一体化,其中具体指出,要着重搞好规划发展、公共服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和谐进程。这从政策方面已经明确了道路,后期需要我们遵循道路方向走下去。不过在贯彻实施具体政策方面,我们也要区别对待,不可忽略各个地方的基本情况,探索出更加适应地方特点的规划制度。
2、政策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属于国家划时代的宏伟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必须联合各行业人士的力量,真抓实干,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必须坚定贯彻党中央的相关政策,相关部门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部署各级政策措施,同时还要有必要的配套辅助设施,以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局相辅相成,落地执行,这样方可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民皆兵,齐心协力,最终达成多方共赢,将这项宏伟事业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