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17-09-01
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口。我国数字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日前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融合过程中仍存在短板,我国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发展失衡,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则相对滞后。
数字建筑激发产业新动能
数字经济正在改变很多行业,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在精益化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方面都做了很多前沿探索。老字号沈阳机床已踏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道,GE也提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将是未来十年间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大变革”。反观整个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还很落后,从日常应用的沟通交流工具上就可见一斑,一些设计企业和施工单位之间还依靠传统的二维图纸进行交流,技术员与工程师之间的交流也停留在纸上。
近年来,在新科技、数字化技术等冲击下,其他行业变化都比较大,只有传统行业建筑业改变最少,相对比较滞后。一是建筑业管理水平仍比较粗放;二是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和应用还不够,导致效率比较低下,项目质量和安全隐患也比较大。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很多行业都在做信息化,信息化最初是实现无纸化办公,把一些纸质内容放到ERP系统进行电算化,但后期发现投入产出比不够,要对ERP流程进行重组,同时还要改变相关机构。当企业组织调整战略变化时,ERP又要进行大量调整。目前,很多行业都进入到了更灵活、更轻便的SAAS阶段,用平台+服务的模式来服务行业信息化,而不是传统的ERP模式。然而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还参差不齐,一些企业还完全停留在纸质办公阶段,一些企业只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有些企业在应用传统ERP系统阶段;同时,在施工现场,仍存在大量的手工作业,可以说建筑业在微小的变化当中前行。
相关数据显示,研发投入方面,特斯拉所在的汽车行业占比3.5%、GE所在的航空业占比4.5%,通信/IT业占比更高,而建筑业占比目前还小于1%。此外,新零售正尝试变革天猫、京东,特斯拉的数字化生产、谷歌的无人车等正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但建筑业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二维图纸交流、传统电商、逐步信息化、大量手工劳作等较为初级阶段,正需要“数字建筑”来推动创新发展。
眼下,各项新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以BIM为例,从最初的概念普及到具体应用,历经多年时间,就在还未将BIM技术完全掌握时,云技术、大数据、VR、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又快速出现,可以预见,未来三到五年还会有更多新技术影响整个建筑行业。那么是不是每当出现一个新技术,我们就要组织一些人去学习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袁正刚认为,“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新技术对整个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新技术到底能解决行业哪些问题?这些新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深入思考后,就会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实质上数字建筑是数字技术驱动的行业业务战略,这个过程不止关注技术和数据,同时集成了人员、业务系统、数据,以及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包括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化。”
建筑行业数字化之路
目前,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正在攻破传统制造业的城墙,对产业链的研发、供应链、工厂运营、营销、销售、服务等每个环节,释放着巨大的价值。但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数字化程度还极度落后,即使长期回报显著也投入明显不足,科技水平仅高于农业位居倒数第二。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VR、AR、区块链、数字孪生、3D打印等数字技术冲击下,建筑业亟需用科技改变。
袁正刚表示,数字变革有三大特点,即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其中,数字化是基础,在线化是核心,智能化是深度应用。
数字化要关注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在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过程中,很多环节的工作并没有具体数据进行支撑,比如说施工单位的塔吊跟哪一个分包公司用最有效,这些往往都没有数据支撑,只能按照一些相关经验和临时、零碎的数据支撑。因此,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基础数据极其重要,迫切需要数字化。
在线化可以虚实双生,形成融合机制。通过将“实体建筑”各要素,包括管理与生产要素、各类终端等实时在线,与基于实体建筑大数据的“虚拟建筑”形成数字孪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设计、施工、运维将不再“各自为政”,交付物也将极大地与设计方案等同。“在线化的核心是数字孪生,大家知道航天飞船上天之后,所有的操作都要很谨慎,所以当初制造了两艘一模一样的飞船,一艘飞船在天上,一艘在地上,天上的飞船做任何的操作地上的飞船都进行一样的操作,这也是依靠数字化技术得以实现。所以在2014年,GE、西门子等等一些企业开始大量地推动数字孪生技术,从而实现数字跟实体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袁正刚补充到。
随着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全球人工智能热潮迅速兴起。2016 年,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在AI 上的花费在 200 亿至 300 亿美元之间,其中90%用于研发和部署,10%用于AI 收购。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有很多单一而重复的工种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化,一些需要精密操作的项目,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达到全面感知、分析认知、科学决策、精准执行。袁正刚总结,“数据驱动演化智能算法,将使很多人力做不到的施工过程成为现实,未来建筑将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依靠现有的IT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智能化,袁正刚具体举例到:“在项目还未动工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设计和施工进行模拟规划,模拟某种施工方案,看建造出来的建筑是否满足舒适居住的需求,通过全面模拟可以制定多套方案,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以很小的代价实现一个建筑最快速度的闭环。”
数字建筑构建美好生活
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景,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也同样需要新动力。数字经济既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变量,也是其提质增效的新蓝海,而这一风口下的数字建筑,将带来的是建筑产业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的多赢。
建筑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去使用,但实际上消费者往往没有办法参与到建造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筑行业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在前期的设计环节中,供应商、施工方、建筑商和最终的使用者都可以参与进来,收集各方意见,实现基于数据的BIM模型,也就是将建造的“虚拟小区”,确认建造相关的人、材、机、料、法、环等方案并实现户型定制化。在施工阶段,可以摒弃大量人工建造,通过装配式工厂的精密生产、人工智能的精准装配施工、实时在线的反馈和优化,最快速的盖出高质量的房子,并给这个建筑物的各方面装上传感器,随时感知每一个地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在运维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中的相关硬件进行感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家房子的线上模型“数字家”,哪里需要维修随时感知,房子永远保持最优状态。最后,还可以配上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管家,让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小的环境里面感到舒适。
袁正刚认为:“数字建筑实际上从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目前还有很多设计仅仅存留在二维图纸上,大量信息存储在设计师的大脑中,如果全面进行三维设计,就会使信息更加完整。在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如果真正实现数字化装配则会大大提高建造效率。在运维阶段,利用数字化可以赋予建筑‘生命’,相关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建筑物中任何地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让它变得更加舒适,真正服务于居住者。”
建筑业未来有很多可能性,也有很多发展方向。未来行业会往三个方面发展:第一个就是标准化。因为没有标准化,项目管理就无法快速提升效率,企业就无法快速发展。第二个是工业化,一是工业化会往装配式生产方向走,与标准化结合起来的工厂的工业化;二是现场的工业化。第三个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改变建筑行业。
数字建筑带来的变革将不可估量。袁正刚强调,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基于这一平台,可以打造数字家、数字楼宇、数字园区、数字城市乃至数字国家。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将使建筑成本降低1/3,进度加快5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满足质量安全目标,让每一个项目成功。
数字建筑将实现虚拟建筑与实体建筑的深度融合,虚实互控、虚实互补,形成高效的多层闭环管理,全参与方在全过程中全力协同,实现多赢。袁正刚用三个关键词对“数字建筑”做了总结,即行业业务战略(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关注)、核心特征(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三层次平台(数字项目平台、数字企业平台、数字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