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兴 产业活
——贵州加快推进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工程

2017-09-01任廷会伊航

当代贵州 2017年32期
关键词:紫云火花用水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伊航

水利兴 产业活
——贵州加快推进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工程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伊航

贵州省自2014年8月实施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工程以来,目前已建成26个现代水利试点,润泽5万亩土地,蔬菜、瓜果、乡村旅游等产业惠及70万名群众。思南、息烽、惠水、紫云四县作为首批试点,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一体化工作机制。

思南:汩汩清泉润民心

思南县建成了全省最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图为无人机在农业园区浇灌水稻。(思南县水务局供图)

炎炎夏日,思南县塘头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清泉汩汩。

面对满地的大西瓜,瓜农喜上眉梢。“今年西瓜又是大丰收,我家能分到大笔股金。”村民张著春说,土地入股金和劳务工资收入切实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水平。

“以前种庄稼是靠天吃饭,一旦旱涝,颗粒无收。现在有先进的水利设施,种瓜种豆心里都踏实。”张著春一语道出了山区现代水利对塘头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记者走进塘头水务服务中心办公室,只见管理员轻轻移动鼠标,从关中坝绵延至大旗山的千亩葡萄园尽收眼底,横平竖直的灌溉渠和随弯就势的分洪渠、生态渠纵横交错,远在4公里外的田间管道、土壤一览无余。

“这套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把以前的‘地上操作’演变为‘线上控制’,只需点击鼠标,就能按需浇水。”思南县塘头水务服务中心主任陈仕强介绍,节水灌溉系统让村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下雨就淹,天晴就旱”曾是塘头镇的真实写照。地处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之间的思南县,山高谷深,水资源利用难度大,万千百姓只能看着滚滚东流的乌江水空发感叹。

思南县委、县政府聚焦这一民生痛点,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改善用水环境和质量。

2014年8月,总投资6800万元的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思南县塘头试点项目获批建设。项目包括供水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覆盖塘头镇关中坝、芭蕉坝2个核心区及机场坝、青杠坝、将军坝和大旗山4个辐射区,总面积14450亩,惠及塘头镇4万多名群众。

“一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园区水利设施由一套集远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流量自动调节、水肥一体化于一体的综合控制管理系统构成。”思南县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李丹枫介绍,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对园区实施全过程动态控制,精品水果、生态蔬菜、良种苗木等高效农业实现了自动灌溉、科学生长。

山区现代水利工程关键在于把工程运行好、维护好、持续发挥效益。为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管理难、养护难、收费难“四难”问题,思南县以“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为指导,建立了“供水管理单位+党支部+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管理体制,通过明确职能职责、收益分配、资金使用等要求,实现“管理有序、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明确灌溉管网运行、维护、管理等责任主体的方式,把用水户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参与者,形成“我要建、我要用、我要管、我要爱护”的局面。

塘头山区现代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现代水利供水、灌溉、防洪排涝功能,还为塘头镇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沿着灌溉渠修建的生态堤、人行便道、生态长廊、生态农庄,不仅美化了园区,而且推动了园区景观化、农旅一体化建设。

当前,塘头镇山区现代水利项目第三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整个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确保今年全部竣工投产。我们努力将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道道清流浇灌万亩良田,惠及万千百姓。”李丹枫说。

息烽:开源节流 精准滴灌

8月3日,息烽县小寨坝镇潮水村村民李银军家的农家乐很热闹,从贵阳市区、开阳县域等地来的客人,正在葡萄架下乘凉、吃饭。

离李银军家不远,是一座容量为22.48万立方米的长冲沟水库,这个离家不远的水库,曾是潮水村民的一块心病:村里的葡萄种了几十年,因为灌溉问题,产量和规模一直上不去。

“吃水吃不上,灌溉一团乱。”李银军说,因为缺乏监管,村里甚至出现使用“霸王水”的现象,随开随放,用水效率低,村民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2014年8月,作为贵州省山区现代水利4个试点区之一,总投资1050万元的水利工程在红岩村片区开始试点建设,区域耕地面积7903亩。一期工程重在提升改造红岩葡萄示范区的灌溉和供水工程。李银军家所在的潮水村,是二期工程覆盖点,以长冲沟水库为水源,先后新建了提灌站、高低位水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并铺设管道,从硬件上改变用水困难的局面。

“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为明确权责利益关系,村民选举并组建了红岩村用水户协会。

为“以水养水”,用水户协会探索制定了人饮用水价格与葡萄灌溉用水的价格,落实水费缴纳和监督管理,同时对工程运营维护实现反哺。“大家对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明显加强。”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用水户协会会长穆元举说。

得益于水利工程的保障,在长冲沟水库下游,息烽云帆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560亩土地用于发展葡萄种植,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基地也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土地流转租金为每年800元,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收入,不少人还开起了农家乐。

“我的葡萄不愁销路,在公路边就可卖光。”在息烽绿叶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里,龚定生的50亩葡萄大获丰收。他的葡萄园滴灌管道全部由水利工程免费安装,取代了原先的灌溉沟渠。

“有了滴灌管道,肥料也可以跟着滴灌管道渗透到根部。”龚定生说,“水肥一体化”为自己节省了很多经费支出。目前,龚定生的葡萄园一年能有近30万元的利润。

水利工程建设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激活了乡村旅游市场。图为李银军在采摘葡萄。(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伊航 /摄)

在红岩葡萄示范园区内,50亩精品区实现了水利灌溉智能化管理,“天眼”摄像头实现了园区实时监控,同时可根据探头探测到土壤的湿度等数据,实现全自动化灌溉。“哪怕在千里之外,在手机上也可以对园区进行手动灌溉管理。”穆元举说。

8月中旬,红岩村举办一年一度的葡萄节,村民们忙得脚不沾地。

穆元举带领用水户协会的成员巡查管道,制定活动期间的供水方案;李银军则早早把自家农家乐的广告牌竖在公路旁;龚定生在路边的葡萄售卖亭里摆上了自家产的新鲜葡萄;葡萄酒厂里,一批酿酒的葡萄刚刚由货车送达……

惠水:旱能灌 涝能排

一条由北向南流经惠水境内的涟江河,浇灌出肥沃富饶的10万亩涟江大坝,哺育了700余个村寨,惠水涟江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便位于涟江大坝核心区域。

有关MOOC环境下国内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和促进课程建设等3个方面展开。

该园区是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中10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规划核心区3万亩,拓展区12万亩,主要以种植精品蔬菜、花卉苗木、特色水果为主。

得益于完善的水利配套设施,花卉产业已经成为惠水涟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的主打产业。图为花农在为花卉除草。(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伊航 /摄)

走进产业园区,平整的土地上,一片片分区明确的花卉苗木基地映入眼帘,工人正在除草、摆盘,园区内密布着喷灌管道与喷头。

“鲜花的需水量尤其大,不过现在很方便,开关一开就解决了,省心省力。”贵州美瑞特林木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贵隆介绍。

2014年,涟江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成为2014年全省4个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区之一。工程建设总规划面积10820亩,其中2014年批复实施5730亩,总投资3393万元。

在实施贵州山区现代水利涟江试点区的同时,惠水县与“丰之园”和“美瑞特”两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明确将5730亩的项目灌溉面积流转3500亩,由这两家企业负责实施相应的田间管网建设。

按照这一合作模式,由国家投资的2139万元主要负责5730亩范围内的提水设施、水池、骨干管网和排涝建设,并配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管理系统。而这两家企业则投资1200万元建设自行管理的3500亩田间管网设施。

如果企业在投资回报期内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水利设施受损,将由政府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方式补助50%的维修费用,这一政策解除了企业在投资上的后顾之忧。

“通过与政府合作投资水利建设,确保了企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今后就不再担心企业的效益问题了。”李贵隆说。

工程建成后,“丰之园”和“美瑞特”亩均增收约2000元,每年可稳定增产增收700万元,企业田间管网一次性投资每亩仅3430元,可多年使用。

在管理制度上,惠水县采取“水管单位+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分级管理模式,将政府投资的2193万元骨干工程的产权明晰给涟江水管所并颁发所有权证,再由涟江水管所将骨干工程承包给用水户协会经营管理。而企业投入1200万元建设的田间管网工程,明晰产权给投资企业并颁发所有权证,由企业自行负责管理。

按照管护分工,涟江水管所负责试点区范围内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指导、水资源调度管理、编制实施年度配水计划等工作。杨番、九门村委会负责制定村规民约管好、护好水利设施、协调解决水事纠纷等工作。

用水户协会收取的水费,提取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每个村每年增加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用于本村公益事业支出。用水户协会则从水费中提取10%作为承包费(每年约4万元)上交涟江水管所,建立灌区水利维修基金,为灌区范围内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提供资金支持和补助。

近年来,花卉产业已成为涟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的主打产业。目前,惠水县共有花卉苗木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68家,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带动农民务工收入5500余万元,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功不可没。

紫云:以水兴业惠民生

紫云火花试点拦水堰工程。(紫云自治县水务局供图)

盛夏时节,紫云火花试点瓜果飘香。

2014年9月,紫云火花试点被列入全省首批山区现代水利试点工程。“火花试点工程总投资403.48万元,包含试灌溉工程、精品打造区微喷灌工程及信息化工程、拦水堰工程等项目。”紫云自治县水务局党组书记雷进介绍,火花试点依托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独特的区域气候优势种植早熟、反季节精品蔬菜和特色水果。

短短3年时间,火花试点工程取得了水利兴、产业活、百姓富的成效,初步形成“田田蔬菜园、坡坡花果山、户户农家乐”的产业格局。

以水兴业。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收菜……一派忙碌景象。2013年,黔华公司投资800万元入驻火花低热河谷蔬菜基地,以“早”“鲜”为理念,抢占蔬菜市场。“现代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园区用水问题,有了充沛的水源,园区一年可生产10来季蔬菜,每亩收入都在万元以上。”黔华公司负责人袁恒乐滋滋地说。

以水富民。“托水利工程的福,我家提前摘掉了穷帽子。”火花镇村民任春花说,他们夫妻俩都在园区务工,平均每月能赚6000元。“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得到土地流转费,又在园区种菜获得劳务费,划算!”任春花言语间溢满快乐。

水利惠民,重在“建得成”,难在“管得了、养得起、用得好”。为有效解决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形成的“有人用、无人管、建了坏,坏了建”的恶性循环,紫云自治县水务局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制定出台“建管养用一体化”改革方案,形成了“水管单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和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融资入股的分级管理模式。

为充分调动园区企业和农业生产户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紫云火花试点强化山区水利建成后在管理上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山区水利管理模式。

产权明晰。为明确责任主体,紫云火花试点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了鲁嘎水库管理所、鲁嘎灌溉区农民用水合作社的管理范围及职责。“明确权利和责任,让干部群众自觉去管理和维护。”雷进介绍,强化权责意识,是紫云改革水务管理权,实现“以水养水”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群众参与。民办、民管、民受益,是紫云火花试点成立鲁嘎灌溉区农民用水合作社的初衷。为扩大群众参与权,火花试点大力推进村民自制管理,形成管理所、种植大户、村民代表以及水利公司融资入股共同管水的联盟。

在用水环节,火花试点实行所有权归鲁嘎水库管理所,使用权归农民用水合作社,根据用户的用水计划,实行“先交费后供水”的供水管理制度。“我们严格按照‘成本水价+维修费用+管理人员工资+村集体公益性提留’的模式管理水费,这样既促进村民节约用水,又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解决了水利建成后无人管、无人维修的难题。”

猜你喜欢

紫云火花用水
持久的火花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GB 50335—2016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互掐”中碰撞出火花
再见了,我的爱人
疤 痕
紫云顶上看见伏羲(外一首)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