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界的奢侈品,全食超市“以贵取胜”
2017-08-31创日报
这是一家贵到离谱的超市,300元人民币只能买到4颗草莓,400块钱才能带走1颗鸵鸟蛋,连最平常的土豆,都要卖到70块1斤。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全世界主流的商业理念就是:“不惜一切,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而这家超市,却凭借着“贵到离谱”“不停涨价”,在全美逆势开店480家,去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57亿美金。
今年6月,零售巨头亚马逊斥资137亿美金,收购了这家名为全食的美国超市,其收购价高出了该公司市值近30%,成为亚马逊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交易案。
食品行业在美国股市上,估值一般都比较低,但亚马逊这次给出的价格,堪向科技公司看齐。一时间美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而老百姓也或多或少地谈论这件事,为什么大家对一桩收购案如此关心?
经营原则——天然、健康
食品界的奢侈品——全食超市,成立第1年就卖了2800万。它在中国没什么名气,但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
一开始,全食是一间在大学城附近,专门为素食主义者提供配餐的小店。因为用户过于小众,选品也比较严格,导致店里产品的价格异常昂贵,就算这样,这间小店第一年就售出了400万美元的天然食品。
这让全食超市创始人麦基看到了一个从未意识到的市场——天然、健康。
1980年,麦基正式创办全食超市,打出“健康的食品,强健的人类,生机勃勃的星球”这个口号,并严格把这三句话作为其企业的经营原则。
1999年,全食超市的数量就超过了100家,如今达到480家。作为食品界的奢侈品,全食的扩张速度堪称神话,它的成功和其品牌理念密不可分。
狠招一:蔬菜从摘下到卖给顾客,不能超过6小时
在美国,全食是最受中产阶级欢迎的超市,一度被比作“有机食品界的Google”,而这个称号的背后,源自全食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在全食,所有的食品都必须是天然食品,不能有任何人工添加剂,为了做到这点,全食设了1个特殊岗位,叫“饲养者”。
别家都是供货商上门推销,看品质比价格。但为了把控品质,全食的采购全是自己出去找货源。以鸡肉为例,给鸡吃五谷杂粮、不得使用任何抗生素,这些只能算最简单的。定时给鸡播放音乐,并请专人判断是否保持动物拥有愉快舒适的心情……这简直是逼疯供应商的奇葩条款。
除此之外,全食超市还强调,食物的周转环节要少,店里的食品要尽可能离产地近,以保证食品新鲜。比如一颗土豆从地里挖出来到卖到顾客手里,不能超过6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的食品,味道才最鲜美。
做不到怎么办?那就自己种!
从2011年开始,全食开始做屋顶农场的尝试,把蔬菜种到自家超市的楼顶上,这样产品既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进行冷藏,也不需要喷洒保鲜剂,品质将显著高于普通超市。
当你走进这家超市,你选购的蔬菜很可能是20分钟前,刚刚从你头顶上的温室中采摘来的。
全食的购物环境,处处透露着精致二字。相较普通超市,干净敞亮,并且让人大开眼界。
食品堆到天花板高,光是鸡蛋就有30多种选择。30多米长的货架按照中国风水的原理,弯成一道弧形,据店员说,这样做是为了获取更多“自然的能量”。
别看价格这么贵,全食的顾客对来这里购物都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人均年消费超十万。
狠招二:100%赔付员工保险,高管薪资不能高于基层19倍
在全食购物很舒服,和乐融融、气氛融洽。这背后是来自全食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的影响。
在麦基看来,员工远比股东重要得多,哪怕最底层的员工也给有尊严的薪资。管理者照顾好员工,员工照顾好消费者,愉快的消费者就会给股东带来利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般的超市营业员都是社会底层,活得很心酸。但麦基要求哪怕最底层的收营员,一天至少都有上百美金的薪资。
公司为员工支付100%的保险金,员工如果生病的话,除了医保报销,一般医疗费用补助2000美元,处方补助1000美元,而且工龄越老,補助越多。
此外,全食还向公司所有员工公开上一年度的总收入,包括管理人员和CEO,并且规定高管的工资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19倍。就是得让大家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在一起更好的共事。
全食超市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零售企业却跟科技公司一样,绝大多数员工持有公司的期权。
公司与员工密切相关的决定,都会采用员工投票的形式。比如某个部门决定是否要雇佣某位员工,必须争取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赞同才能通过。
从10年前开始,全食超市每年都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佳雇主100强” 。
狠招三:每年捐几十亿做环保
全食每年会捐出5%的利润用于环保。股东都认为麦基疯了,但他却认为环境好了,顾客心情就好,买得就多,全食自然就能经营好。人们支持全食,就是因为支持全食的理念。
不仅把钱捐出去改善环保,从2008年1月起,全食是美国第一家完全消除一次性塑料袋的超市。
去年全食的销售额突破了157亿美元,被称为“零售业创新的最后一个样板”。一个卖菜的超市却有着媲美科技公司的市盈率,非常了不起!
摘自微信公众号“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