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2017-08-31孙婷
孙婷
摘 要:写作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就中职學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这项综合能力普遍偏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以中职生写作能力的现状为出发点,就培养写作能力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提出几点可以激发中职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兴趣 能力培养
一、中职生写作能力现状
1.词汇量少,不能达到文从字顺
写作是一个由内生发而至外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到大量的词汇。而中职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不积极,也就使得词汇的储备量少之又少,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来来回回就几句话,新鲜感完全丧失,读者觉得无趣,写者自己又不检查,常常连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做不到。
2.内容空洞,不会搜集整理素材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对要丰富一些。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在学习中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兴趣。需要写作时,常常无从下笔,偶尔想要拿一些精彩的生活片段来做素材时,因为不会进行详略安排,而造成行文的困难。
3.情感干涩,难以进行自然表达
情感是衡量习作的最重要的指标,声情并茂的作文才能够打动人心,可是这在中职学生中间很难看到。他们中大部分是流水账式的写作,因为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把它看作是一种负担。偶尔的情感表达,能够从其中看出成长积累下来的习惯性套路,文章呈现出的干涩与生硬比比皆是。
二、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生活需要
相对于学校教育,生活教育从学生一出生就开始了。在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表达和沟通增进情感,促进社会的进步。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规范交流的能力,其本质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外显性语言和内隐性思维统一,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从而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2.职业需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倡导者黄培炎对职业教育给予了精准的定位: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是第一位的。写作能力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是由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而来的,而这些能力也恰恰是职业发展路径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写作的过程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也是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写一些公文,文职工作还需要帮助领导草拟文件,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也会写一些软文进行宣传,这些都是写作能力在职业生涯中的具体体现。
3.素养需要
写作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选材立意、材料组织、详略安排、斟词酌句,其思维活动形式紧张而复杂。长期进行这项工作,会极大地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周密性和深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把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都融会在写作中,并通过写作得以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提高中职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1.热爱生活,向日常要素材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很多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搜肠刮肚只为了应付教师在习作上对于字数的要求。一篇文章东拼西凑,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出现在大部分中职生的作文中,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无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让学生自行搜集和整理。逐渐地进入到有序状态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定主题观察,让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其实是无命题习作和命题习作在生活中的变式,通过这种变式,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才会激发出写作的热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成熟的认知能力,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有积极主动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责任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只要加以转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无论是奥运五环下国旗升起时的骄傲,还是汶川地震时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灾;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主旋律和正能量的素材,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感受点滴小事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建立更为高尚的情感。把写作等同于生活一样的事情,学生的写作思路会放宽,写作能力会得到一定提升。
2.巧设悬疑,向题目要灵感
生活中常常用流水账来形容一篇文章的寡淡无味,中职生要想避免寡淡无味,就要从写作的立意之初进行铺设。一般人进行阅读时,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尤其在这样一个快速化阅读的时代,好的标题可以吸引注意力,换取流量。我们不提倡标题党的行为,但是从标题党的倍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题目对文章的重要性。因此,写作之初,教师要教给学生“起名字”的能力。纵观各种各样的题目,带有疑问性质的题目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获得更多的关注。学生可以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习作起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名字。比如“雾霾天不戴口罩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个题目既不哗众取宠,还紧紧贴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既深刻又有趣的问题,使人们忍不住要一探究竟。类似这样的题目,无论是出现在学生的自命题作文中,还是教师的命题作文中,都会激撞出诸多灵感,使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从而开始写作。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悬疑的设置虽然会吸引人们的阅读,但是如果一味地使用也会陷入到枯燥乏味的境地,因此,带有问号的题目既要用,更要巧用,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善于迁移,向大师要精华
如果把写作看作释放的过程,那么阅读就是不断储蓄的过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的意义自不待言。只从写作来看,一个拥有宽阔的阅读视野的人在选材立意创作的过程中擅长旁征博引,使其习作呈现出多元的风格。所以,将阅读看作是一个自我丰富的过程,就要选择最为精华的养料。文学名著是历经时代的更迭而不褪色的经典,它们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熠熠生辉。为此,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进行阅读,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利用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名著片段做引路石。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和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而教师系统的讲解,又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写作技巧,学生一边获得理性的知识架构,一边在多个大师不同风格的引领下拓展文化视野,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會做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获得引经据典的资本,多写才能掌握写作的真正奥义。有一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写作能力,每次都和学生一起进行写作,为学生传达出平等的信息,写完之后,又将大师的文章、教师的文章和学生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大师文章经久不衰的秘密,转变成为自己吸取的精华。这样的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既能提高所有人的写作水平,也能在不增加教学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总而言之,阅读中外名著、名篇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和绝佳捷径。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就是为他们提供绝好的素材和绝佳的写作样本。
4.恰当评价,向激励要动力
要想使学生的写作得到彻底的改观,恰当的评价所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巨大且持久的。这一点尤其在中职学生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传统的课堂评价,多是教师“一言堂”,这样的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尤其在写作中,文章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最能明白无误地传达出自己写作的立意与情感。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悖逆模式,从有计划地放手转变为自由性的选择,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习作的改评中,秉持文章不厌千遍改的主旨,大到框架,小到用词,都进行斟酌与推敲。把每一次的批改都留下原稿,最后将初稿和终稿进行对比,看到自己在修改过程中的进步,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转化出写作的动力。
具体来说,批改可以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对四人的习作实行轮转打分,将修改意见与探讨修改意见交替进行,在遇到分歧时,向教师提出“仲裁”。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的“仲裁”要以鼓励为主,还要注意动态性的使用。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太差,但是只要和自己之前的习作相比,有所提升,教师就要加以鼓励。扭转写作在这类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
这种全方位评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形式的学习中,使周边能力也一并获得提升,最终达成提高语文综合实践的目的。
四、小结
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历来相当重要,关于写作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写作最初是为了记录诞生的,随后成为人们表情达意、沟通思想的重要文学形式,是综合性语文素养全面而深入的体现。笔者以中职生写作能力现状为蓝本,就写作在生活、职业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其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在大师指引下前行,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庆虹: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写作兴趣[J].语文新圃,2010(04)
[2]阮巧鸯:由仿写到创新,提高中职生写作水平[J].考试周刊,2016(61)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