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现状
——以新疆拜城县喀拉墩布拉克和英买里村为例

2017-08-31古丽皮亚木依米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维吾尔现代化村民

古丽皮亚木·依米提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现状
——以新疆拜城县喀拉墩布拉克和英买里村为例

古丽皮亚木·依米提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基于新疆拜城县喀拉墩布拉克和英买里两个村落的农业生产结构、人口、收入来源变化、迁移、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调查,探析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向。调查发现:两个村落的现代化状况在代际之间、受教育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和双语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联系,而这些差异也正是维吾尔乡村社会现代化的整体状态。维吾尔乡村现代化必须消除目前人口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整个维吾尔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维吾尔社会的有序繁荣发展。

维吾尔乡村;现代化;调查

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的现代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南疆的许多维吾尔乡村正处在从传统乡村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关键历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发生诸多的不适、纷争与问题在所难免。那么,南疆维吾尔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现状到底如何?有着哪些可以把握的规律可以探寻?带着这些问题,对位处新疆拜城县赛里木镇的喀村和英村两个典型的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已有的乡村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乡村社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现状、工业革命带动的现代化趋势和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而对南疆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的现状研究显得格外缺乏。本文是以南疆一个维吾尔乡村为田野点,从人口变化、收入来源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人口迁移现状等现代化维度,重点调查和分析了南疆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现状。为了解南疆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现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调查选取了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赛里木镇喀拉墩布拉克和英买里村(以下分别简称为喀村和英村)作为研究区域。喀村和英村是拜城县赛里木镇的两个代表性的行政村,赛里木镇位于拜城县县城以东,公路距离28千米,其中喀村位于镇中心和周围地区,英村位于镇巴扎5千米处,相对喀村较远,村民居住也较分散。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地区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喀村和英村是两个典型的维吾尔乡村,以此把握整个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的状况有较强的说服力。

2.研究过程与方法

2016年1月10日至25日,在喀村和英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基于样本选取的客观性和代表性,调查选取了两村各50户家庭,并对这100户家庭的家长进行了入户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整个调查过程均以维吾尔语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到家庭基本信息、1980年到2015年间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变化,收入来源和收入变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产品的市场化、村民居住变化及对现在的居住情况的态度、生活水平(现代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的数量变化)等问题。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码,并根据问卷的编码用录入SPSS21.0数据库,最后进行多种数据分析。

为了突出从1980年到2016年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状况的变化趋势和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选取(30-75)岁之间的100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100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

表1:100位调查对象的年龄与性别结构 单位:人

从表1中的各村50个调查对象表明,其中两个村男女比例分别为55%和45%,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5-60)岁之间的分别为27、22人;(30-45)岁的分别为11、12人;(60-75)的分别为12、15人。

二、喀村和英村的现代化现状

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并是不单单是农业的稳定与丰收,也并不仅仅指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把农业、农民、农村,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1]。所以,所调查的喀村和英村的现代化状况主要包括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的现代化、居住迁移和信息现代化过程。

(一)人口变化概况

喀村和英村都是以维吾尔族为绝对主体的乡村社区,其中汉族所占的比例极少,主要包括乡镇领导和从内地过来的季节性或短期性农民工。两村的家庭、人口等基本情况见表2。

表2:喀村和英村2015年底人口及家庭统计表 单位:户、人

从表2可以看出,首先,两村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也体现在其人口分布状态中的差异性,喀村总人数为1295人,占赛里木镇总人口的6.89%;英村总人口为1571人,占赛里木镇总人数的8.36%,比喀村多出1.47%的人数,但少了一个生产小组,说明英村在同样单位区域的人口密集型高于喀村。其次,从两个村迁出的人口数量看,2015年前迁出的人数占较高的比例,这些迁出的村民的主要迁入方向是周围的县城和乌鲁木齐市。最后,从享受低保待遇的人数来看,英村的人数多于喀村。享受低保的人数越少,说明该村贫困户就越少,这样更能体现村落经济发展情况的快慢。另一方面,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来看,英村所占的比例较少。综上所述,英村人口数量多,但其经济发展速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变化都缓慢于喀村,说明村落的地理位置在变迁的过程中有决定性作用。

从表3看出,小学学历的人数占总样本的85%,初中13%,高中2%。其中(30-45)岁之间小学水平的占30%,(46-60)岁之间小学水平的占31%,(61-75)岁之间小学水平的24%,说明100位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基本上小学文化水平,而且年龄越大的小学学历的人数就越少,更没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因为(61-75)岁的人上学期都在传统社会期间,因为传统维吾尔乡村社会不重视教育,高等教育也是刚刚起步发展阶段,再是家庭经济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限制个人的受教育情况。(30-60)岁间小学水平的人数多,初中和高中水平的人数也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多,说明越年轻的村民群体文化水平就越高。

新一轮课改更加关注利用几何课程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基本图形为载体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这里,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变化,更加关注“过程”,注重发展学生认识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但本质上还是以几何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过程中发展相关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确定几何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还是要注意发挥几何的独特育人功能,更加注重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表3:100位调查对象年龄与文化程度统计表 单位:人

在种植结构方面,两个村落2866人都是维吾尔族,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计方式,种植玉米、小麦、核桃等作物,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少数人家养牛和马,还饲养鸡、鸭、鸽等家禽,2015年人均年收入6850元。村民的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但从2015年来农务兼打工的个别家庭也开始出现私家汽车。之外,村里的个体劳动者也是该村经济发展上的主要力量,促进农业人口的就业,同时也增加的村民消费问题中的空隙。两个村的个体工商户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在村里经营商店;一类是收购贩卖牛羊、核桃、玉米等;还有一类是农村手工业者,主要从事裁缝、木匠等行业,并这一阶层在总的100位调查对象里占15%。

(二)农业生产现代化

自1979年在新疆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的改革以来,新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南北疆广大的各族人民所生活的农村变迁上,特别是南疆维吾尔农区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更更是惊人[2]。首先,从1980年代的土地承包制的实施,中西部维吾尔乡村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从手工工具转变成机械的生产活动,但是在不同的村落仍存在差距。其次,在农村地区,原来的农村人口为了更好的生活,向周围较发展的县城迁入进来,参与非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就出现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趋向。

表4:100位调查对象1980-2015年的收入变化情况 单位:人

从表4看出:1980年土地承包制实施后,村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他们的收入情况发生了显著性变化,1980-2015年的收入变化中,1980年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下,占总数的84%,几乎所有的村民收入都低于5000元。到1990年有了明显的变化,收入分布较均匀。再到2015年,农业综合功能逐渐凸显,其收入结构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已经达到15000元以上的水平。再从表5可得知,1980年的收入来源全部都是农务收入,处于个人农业生产的初始阶段,农业生产整个过程主要靠手工工具来完成,这样其成本高于效率,村民运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的掌握情况低,处于年收入还达不到5000元以上的低收入水平。

目前,两村养殖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农业生产开始机械化之前以手工工具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转变到机械为主的产业活动。1980年100位调查对象的收入来源全部是农业收入,从1990年开始出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养殖业和做生意的人群。2010年到2015年的收入来源分布较均匀,各行都有相关的从事人员,到2015年,从事农业的人员的数量大量的减少,而从事养殖、生意和外出打工的人数就开始增加,并这类人数的变化比2010年之前的明显很多,但是也可看出,享受低保的人数也开始增加了。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随着两村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原来低文化素质和低收入的村民赶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并成为农村社会低层的穷人;另外,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农村老龄化现象突出,老龄群体只靠农村低保,扶贫补贴等政策维持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提升,现有的收入和待遇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加的生活需求,因此,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扶贫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民可以享受更多的国家优惠政策和相关补贴。

表6:100位调查对象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从表6可看出,2015年100位调查对象认为家乡农业机械化应用是普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以来,南疆维吾尔族农民科学的田间管理上了一个档次。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在田间管理上逐渐趋向精耕细作,重视田间管理,拔草、松土、施肥、选种已成为经常性、普遍性的耕作方法。在现代化的带动下,在小麦、玉米、瓜果的生产上均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村民的产业结构也改变,收入结构也开始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已经面临到无法满足村民需求,并逐渐的被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所取代。

表7:100位调查对象农产品的商品交换情况

1980年,村民刚有自己土地的时候,其生产的农产品只能自给自足,而没有多余产品进行商品交换,从表7中得知,2015年50%的村民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进入市场,只有少数贫困家庭的农产品自给自足,从而整体上达到了小城镇化水平。综上所述,村民纯粹的农业活动不断地转向商品交换,传统的农业生产不断的走向的市场化和商业化。

(三)村民向市镇的迁移

访谈1:从2010年开始出现人口迁出现象,有的村几乎全部都迁出去。我们村在地里位置上有优势,离镇巴扎很近,适合村民开店营业,再就是我们六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大,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比其他村好。但是我们村迁出人口还是占很大的比例。今年迁出总人数达到了246人,他们的主要的去向是乌鲁木齐市,他们去了之后主要从事环保卫生事业,少部分在餐厅里打工。迁到县城的主要是因为孩子参加了工作,想的让父母搬到县城,过更好的生活。

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喀村出现大量农村人口迁出外地的迁移现象,村民的迁出方向主要是周围的县城和乌鲁木齐市,其中迁入乌鲁木齐市的迁移人口所占得比例较高,其中主要原因:乌鲁木齐这样繁华的城市就业机会多,不管文化水平的高低,都能找到站得住脚的工作岗位。迁入乌鲁木齐市的村民主要从事卫生环保事业、做清洁工和餐厅服务员,而迁入县城的是过了年级的老年人、个体营业和家庭条件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老年人因子女工作就随着他们来城里生活。但仍保留了村里的住房,夏天往往住在村里。

访谈2:我们当时家里条件很差,家里有7个人,都靠一点点的农业收入来维持生活。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教育管的没现在那么严,我们的素质也很低,能上到小学三四年级就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不能跟当时比,那时候家里也没有现代性的家用电器,自己能吃饱就不管别的事情。现在我两个儿子在县城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现在孩子们回家就劝我搬到县城住,所以去年我也跟孩子们搬到了县城,发现城里的生活在各方面都很方便,需要什么就能买到,但是到了夏天,我喜欢住村里的房子,因为村里的房子很安静,也能见到邻居们。

2010年底就开始出现人口迁移现象,但2014-2015年较突出。首先,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从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进一步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意愿和能力,这样更多的村民愿意去县城生存;其次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村民收入的变增加快他们受教育的意愿和能力,从文盲转变到中学到大学,更多的人懂得怎么适应现代化带来的冲击,去经营自己的生活,然而少数的村民仍然从事农业活动,不愿意去更新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

表8:100位调查对象在县城的居住和工作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2015年两个村总26人迁入县城谋生,已经达到较高的比例,说明更多人有去县城生活的意愿和能力,尽管迁出去的这部分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但其就业方向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少。

表9:100位调查对象在县城与农村间的居住方式的变化情况

表9中得知,大部分迁出的村民在村和县城同时有住房,其居住方式主要个人意愿和子女教育问题有关。因此,喀村和英村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实际为拥有村和县城有房子的农业人口,一方面,两个村城镇化处于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土地潜在收益的增长,农民完全不愿意放弃原土地资源趋势的增加,因此迁出农村的农业户口人员转化为县城户籍人员的空间还是有很大的限制因素。然而,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两个乡村,离镇巴扎较远的英村出现了较多的迁移人口,但这并不代表越接近乡镇的人口迁出的就越多。这主要是英村农业人口所掌控的土地面积少,人口数量和密度高,更多的是政府的推动作用。

(四)村民的信息化现状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理想的现代人是一组相互联系的个人品质的综合,这些品质和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要的方面:他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公民参与;他具有明显的个人功效意识;就与种种传统影响的关系而言,他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尤其是在他做出如何指导个人事物的基本决定时是如此;他容易接受新经济和新思想,即他是相对心怀开放的和具有认识的弹性[3]。维吾尔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水平较低,加之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民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两村村民都在小学水平,没有办法了解和掌握村里农业信息的更新,都按照村委会的组织安排来参与活动。之外,两个村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与镇巴扎相近的村民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做出应对策略;而与巴扎较远的村,村民接受信息的情况差一些。最后迁入人口的流动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更多的村民了解市场变化和社会的主流问题。

表10:100位调查对象的联系方式的选择情况

村民的联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纸质写信方式已经发展到多样化。两个村只有2.2%的人选择纸质写信,71.9%的人选择移动电话,17.3%的人选择微信。说明村民的使用移动电话情况已经达到普遍化,部分村民开始使用微信和其他网络等现代性的交流工具。微信是近几年来城里人普遍使用的工具,现在城里这种普遍现象也开始从农村社会找到,城里人享受的信息网络化也普遍使用在农村社会。在“互联网对你生活带来的影响”的选项中70%的人肯定互联网的作用,说明村民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三、讨论和结语

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状况在代际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代际之间的差异往往通过受教育水平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是随着维吾尔乡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显著变化的。1990年代末以前,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是以农业技术、生产工具等为主要变化的维度,而自2000年以来,这种维度逐步被思想观念、城镇化以及信息化所替代,农业的现代化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同时,是否具有双语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个体以及维吾尔乡村整体的现代化水平。

南疆维吾尔乡村现代化趋向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改善,并其现代性的改变现推动的农村城镇化。微观上,村落农业现代化在人口分布结构的改变,贫困户和享受低保人数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机械化上有所体现;宏观上,机械化导致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的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居住,这也是维吾尔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特征。最后,农村迁出人口的流动性促进了农村与城里间信息的传播,更多村民及时的了解农业或其他方面信息的更新。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村现代进程中,农业生产现代化带动乡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反过来,乡村城镇化的现代性因素冲击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从而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提升。所以,乡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传统的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中,边缘的地理位置、传统的农民意识、宗教观念和语言能力的单一性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其中南疆维吾尔乡村经济被边缘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传统的农民意识受到传统社会的各方面的文化、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长时间累计下来的结果,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击就会改变的,而且农村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也就是农民意识的现代化。所以,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农民本身的现代化。维吾尔农民的语言能力也是跟经济、教育的发展有关,因为现阶段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边缘的地理位置阻碍信息的传播,从而无法满足农民语言上的需求,也只有新一代受高等教育的人有双语能力,同时会带动下一代人的发展。

维吾尔乡村的现代化程度是维吾尔社会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主要尺度,而因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涵盖了及其复杂的内容,这一尺度的衡量也具有相对性。但无论如何,维吾尔乡村现代化的进程步伐在加快,在这一进程中,代际之间、教育水平、地区差异等带来的不适或论争在所难免,如何或者多大程度上适时地通过社会控制等手段和途径解决其中的问题也尤为重要,而如何快速提高维吾尔人尤其是乡村人口的现代文化教育素质是实现维吾尔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关键。

[1]谢家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7):18.

[2]王茜.尤努斯江·艾力.20世纪中叶以来新疆社会变革和维吾尔族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J].西北民族研究,2003(2):81.

[3]袁金辉.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14.

2017-3-20

古丽皮亚木·依米提(1992-),女,维吾尔族,新疆拜城人,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维吾尔现代化村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