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敬:我是一名什邡援建记忆的讲述者
2017-08-31程四化周金玉
记者/程四化 实习记者/周金玉
孔繁敬:我是一名什邡援建记忆的讲述者
记者/程四化 实习记者/周金玉
原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北京城建集团什邡援建前线总指挥、北京前指留守处主任孔繁敬。
2013年,在“什邡援建”5周年之际,当年参与援建四川什邡的孔繁敬出了一本诗文书法集:《什邡壮歌》。这里面记录了当时援建的一些成果,包括北京支援什邡的一些大事记,还留有众多历史资料。在这本诗文书法集的自序中他这样写到: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名亲身参与北京对口支援什邡灾区恢复重建伟大斗争的普通援建者。而现在的孔繁敬,想要做的就是作为一个讲述者,从一名援建者的角度讲述着那些他记忆深处的故事。
41年城建履历的老职工
孔繁敬出生在河南省太康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上完学后在老家当过两年的民办老师。1974年,19岁的他选择穿上一身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时光匆匆流逝,8年的军旅生涯深深锤炼了孔繁敬。1983年他所在的部队集体转业,成立了北京城建总公司,孔繁敬也因此成为北京城建总公司的一员。从部队到退休一共41年,孔繁敬41年都扎根在北京城建集团,和城建集团一起成长。在这41年的城建生涯中,孔繁敬和他所在的城建集团见证了太多大事的发生,而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无疑圆了中国人民多年的一个心愿。同时为了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亦开始了一系列奥运场馆建设,而这其中,北京城建集团承接了41项奥运工程。集团成立了奥运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孔繁敬担任了北京城建奥运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兼奥运工程督导组组长,不间断地对奥运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督导。肩负着质量安全督导的重任,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天都带着小组去各个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安全,就这么孔繁敬在督导的任上待了4年。在奥运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年,他又作为总督导,主管了国家体育馆的建设,在他负责的头4个月里,他几乎天天蹲守在现场。2007年11月28日,孔繁敬清楚地记着这个北京体育馆测试赛试运营的日子,这是北京的所有场馆最先开始测试赛试运营的场馆。提及此事,孔繁敬还是颇为自豪:“这个馆可是我们国家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场馆!”
百战沙场又启航 春秋暗换鬓边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孔繁敬与战友一起把北京交道口花园路方家胡同和北新桥一带震毁的民房重新砌好。那时,他还不满21岁。
孔繁敬在福利院工地上
而“5·12”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孔繁敬正在北京城建大厦的办公室里汇报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国家体育馆试运行情况。半年后,他刚刚从奥运工程建设前线下来,他就接到集团领导委派的任务:“什邡前线吃紧,咱们前线需增加指挥力量,希望你能担任集团的援建前线总指挥。”孔繁敬欣然作答:“没问题。”赴什邡之前,他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时至年关,希望能回趟河南老家陪八十岁的老母亲过个年。就这样,正月十五还没过完,孔繁敬又穿上征衣,奔赴援建什邡的前线。
到了前线之后,孔繁敬才意识到,工程的进程严重滞后。集团承建了三个项目,其中有两个学校,一个福利院,一共两万多平米。其中什邡社会福利院项目要求在2009年5月12日之前必须完工并交付使用。“2009年5月12日是地震一周年,这是政治任务!”看到施工现场“大干四十天,力争3·15日封顶”的标语,孔繁敬第一件事就让人把标语撤下,直接了当地提出:两个学校,一个福利院,一共两万多平米,都要在2月28日之前封顶。对于这一举措,也有人背后表示不满:“孔主任办公室出身,他不懂工程。”
就这样过了两天后,孔繁敬去考察现场,是学校的一个工地,有5000多平米。晚上八、九点钟,整个场地灯火通明,却没有预定计划完成施工,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无精打采,加班不像加班。看到这种情况,初春乍暖还寒的晚上,已经54岁的孔繁敬站在脚手架上,和负责项目的人说:“你们要是不上人,我就不下来了。”当天凌晨加班的人就来了,几个工地也同时开始了加班加点的劳动竞赛。而孔繁敬哪敢怠慢,当时地震过后什邡救灾人员大量涌入,各项资源都很紧张,车辆也很紧缺,租车费很高。于是他跟领导打报告:开自己的车过来,损耗修理我自己负责,就油钱单位报销就行了,一年省了好几万元的租车费。就这样,他每天开着自己的车,每个工程都一一细细查看。每天日夜操劳,他的血压中间一度升到160。盯着福利院项目的99天里,他廋了8斤,这8斤以后再也没有胖回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2月26日,福利院工程和两个学校主体结构工程同时封顶。5月9日,福利院工程顺利举行了竣工典礼,他们以奥运速度、首都标准,按时高质全面的完成了任务,这也是整个四川援建房建项目最先竣工的一个项目。他和施工项目的工作人员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援建什邡两年之后,孔繁敬还光荣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及地震后的援建成果,孔繁敬到现在都很自豪。他说看到地震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进行震后救灾与重建,看到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的那种排山倒海的力量。那些平时对中国制度明嘲暗讽的西方媒体再也不敢大放厥词了,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更加理直气壮了,从那时起,援建起到两个重大作用,一是西部大开发开始真正启动了,另一个就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再也不敢信口雌黄。
转眼间,“5·12”地震已经过去了9年,作为前线指挥,他说经历了什邡从地震极重灾区恢复重建到最后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还有北京文化和什邡文化的东西部融合。这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一笔珍贵的记忆。
孔繁敬(左二)一行在云西中学工地上检查工作
武能上马安天下 文能提笔写我心
到2018年,就是国家号召全国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10周年。将近10年的光阴变幻,受灾的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援建者的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个地方。孔繁敬,作为一名亲身参与北京对口支援什邡灾区恢复重建伟大斗争的普通援建者,现在想要作为一个讲述者,从一名援建者的角度讲述着那些刻在他记忆深处的故事。
从2009年开始去什邡进行援建开始,孔繁敬在长期的援建岁月中边工作边记录着,记录着当时触动他内心的一些场景。10年就要过去了,但是当时的那些记忆依旧还鲜活地存在脑海中,那些让孔繁敬深深感动的一些东西。他想要以援建者的角度创作剧本,通过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角色,把援建者的形象用文学的形式丰满的表现出来,这也是对中华艺术宝库的一种丰富。于是今年从元月开始,孔繁敬就开始写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名为《铺天盖地》,他简明地概括为“我用一个月写出了八年积累的东西”。长时间的生活积累让孔繁敬下笔时如有神助,剧本完工以后他交到了领导处做汇报,领导的评价很简单但是很有分量:“很受感动”。他说这是献给我们国家2018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10周年的一份个人礼,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动员国家的力量,坚持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而那些援建者们,他们更是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汗水贡献给灾区,表现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彰显出了中国力量,而把这些精神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激励他进行剧本写作的最初源动力。
在《铺天盖地》剧本初步完稿后,他应邀与人合作又动笔写作第二个电影文学剧本,是以反映北京援建青海玉树为题材的,他的脑际灵光一闪,在键盘上敲下《登峰造极》四个字,做为剧本的命名。孔繁敬那时担任了北京援建什邡前线指挥部留守处负责人,驻守什邡,没有参加玉树的援建。青海玉树2010年4月14日发生7.1级地震,非常惨烈。援建者战斗在海拔四千到六千米的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舍生忘死,奋力拼搏,高速优质地完成了援建任务。说到这个剧本的创作,还有着一个小故事,在孔繁敬写之前有家投资公司也想要写关于玉树的剧本,但是因为写的不够生动,一直没有成稿。说到这个,孔繁敬有点感谢自己多年援建的经历:“没有生活,你想要写得很生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玉树的特殊位置和地位,力求完美的孔繁敬查阅了很多资料,来来回回删减修改了很多遍,最后才把初稿写出来。他把这两部剧本定为姊妹篇,因为两部剧本反映的都是援建者的事。但是玉树的剧本不仅有灾后恢复重建,还和当前的形势紧密结合,涉及到了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
孔繁敬(中)在工地上布置任务
孔繁敬在“中国力量什邡壮歌援建者诗词京川书法展”开幕式上讲话
在援建的过程中,孔繁敬有时候也会写些诗词,他觉得这对他的人生也是一个升华。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些栉风沐雨的经历,其思想境界是很难升华到一定的高度的。他笑谈他十几岁就开始写诗,54岁之前没有写成功一首。但是到什邡援建的这两年,他写了100多首诗词,感觉自己好像顿悟了,形式、内容都得到了提升。而援建的经历也深深洗涤了他的心灵,他觉得更能理解宁静致远这四个字的意思了,非宁静无以致远,达不到心灵宁静的高度,做事的时候就会变得浮躁,但是心灵宁静了之后,很多事情就会想得很深刻了。
孔繁敬(左)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泼墨顷刻皆文章千般思绪字间藏
工作之外的孔繁敬更多一些书生气,生活得很具诗意。他擅长书法,还是北京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孔繁敬的书法人生开始于2003年4月22日,而在此之前,孔繁敬从没有练习过书法,而是一直写杂文。1988年孔繁敬的第一篇杂文——《火柴与火种》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97年还出版过一本杂文集《日出之前》。而触发孔繁敬练习书法的契机正是2003年那场“非典”。2003年是“非典”最严重的时期,4月份的北京城全城都弥漫在“非典”带来的恐怖氛围里。那个时候全市都放假了,孔繁敬所在的城建集团当时有3万正式职工、10多万人的家庭,10万民工,500多个工地,共有20多万人。全放假之后,时任城建集团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的孔繁敬,却带领办公室几位人员昼夜加班,每天给市委市政府报送正式文件:感冒发烧人数、疑似人数、住院人数、非典人数等等。在这期间,他发现人的生命很脆弱,生命凋零的速度让人猝不及防,远超过他的想象。从那个时候起孔繁敬就开始练字,杂文从此封笔。
2013年即汶川地震5周年时,5年间什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什邡变化的亲眼见证者,他觉得,国家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几百个大小项目的成果,是谁也带不走的,但是变成文化精神的东西,他可以传遍四海,大家都能看到这些成果。于是孔繁敬把他援建的经历、积累的资料,诗词文、书法等在5月11日到13日举办了一场书画展,书画展的名字为“中国力量什邡壮歌——援建者诗词京川书法展”,中国书协、北京书协和四川省书协的主席、副主席等几十名领导和北京、什邡的几十名书法家挥毫加入,一共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了172幅作品。这个展出后来还被劳动人民文化宫列入当年的大事记,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历史上从此留有一笔“重彩”。
忠当尽命 孝当竭力
孔繁敬一直对自己有几个要求:更努力地发展,更纯洁地修炼,更高尚的品质,更快乐的人生。2015年的5月11日,北京什邡合作交流协会成立后,退休了的孔繁敬负责管理一些日常事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60多岁的孔繁敬觉得,自己还没准备老,“封存过去时,健步新常态。”这是他对自己生活的要求。
距离去什邡援建出发的那一天已经快要10年了,10年之后,孔繁敬觉得自己要开始从头再来。书法也是从新开始描红,一直到现在都在做,他觉得人生,总是要有点爱好,平时没事时,孔繁敬还会和几个好友相约小酌一杯,说是封存过去,不经意间也说说当年的那些事。
当然,退休后的孔繁敬给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是照顾好自己的老母亲。他的老母亲已经88周岁了,把老太太从老家接到北京来,住一围农家小院,平时没事时就会给老太太做饭,陪老太太说说话,每天让老太太高高兴兴的。他说,孝当竭力,忠当尽命。前半生一直在为工作奋斗,40多年的职业生涯也算划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现在退休了,要开始尽孝了,他希望老太太在他的陪伴下开心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