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

2017-08-30吕国伟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工程课堂

吕国伟

摘要: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大多数还是以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为主,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操作上仍然存在短板,也很少有较为鲜活的案例可供复制和参考。随着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重视,各个专业包括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训条件也渐渐提高完善了起来,但也面临着实训室规模、实训设备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到能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各位老师和各个课程的使用。而能够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专业实习单位,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提高建筑工程专业职业技能的途径,还应该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开辟新方法、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课堂;项目教学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一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二是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现结合我所教授的《主体结构施工》课程中《脚手架工程》一节所应用的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做如下阐述。

一、引入案例,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建设工程领域中脚手架工程引起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并且呈上升趋势,有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很严重。基于此,在正式授课前给学生引入一些近年脚手架工程事故案例,比如北京丰台区某在建五层楼顶脚手架坍塌事故、海南定安中学在建图书馆脚手架坍塌事故、河南省周口市综合客运总站站务楼工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脚手架支撑模板坍塌事故等,引起学生对于脚手架工程重要性的重视。在学生对事故所造成危害的震撼和对事故发生原因的疑惑中,教师抛出有关脚手架工程的组成、构造、搭设和安全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对脚手架的学习兴趣,趁热打铁,将学生带入脚手架工程的求知路径中。

二、讲授新知,介绍脚手架的相关知识;教师引领,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提问),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见过的脚手架类型,并说明其名称和组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并及时更正、补充脚手架工程基本知识的其他内容。此时,为了避免学习的枯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建筑工程领域常见的几类脚手架类型及构造特点,并通过播放施工教学视频,请学生观看脚手架的搭设过程和施工要求,学生对于观看时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针对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脚手架工程的组成、构造特点、适用范围、施工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构建模型,提升脚手架搭设、检验的专业技能

分组阐述,分享动手实践的经验心得。在教师讲授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见的脚手架的基本构造和施工要求,但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能否正确地运用到脚手架工程实践中去呢?这还是个大问号。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可是,实际工程中,脚手架工程属于高空作业,具有一定危险性,而架子工又属于特殊工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故让学生动手搭设和拆除脚手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架子工的岗位要求。那如何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脚手架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呢?通过“构建脚手架模型”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降低实际操作风险,无疑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是否牢固、专业技能是否过关的有效手段。

为了达到操作性较好、难度适中的目的,教师以“落地式双排外脚手架”为例,以“吸管”、胶带(代替扣件)为模型材料,设置一个贴近实际的脚手架工程模型搭设项目,请学生分组进行,按要求完成所给项目的搭设、检验。

在整个脚手架模型制作和搭设过程中,不仅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还通过竞争考验小组间组员的协调配合、团队协作水平,同时也衡量每个小组是否按相关规范要求搭设、能否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所给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发现了好多问题。比如,多数小组在脚手架模型制作前,没有仔细看图,有的组员还看不懂图、不知道什么是“落地式双排脚手架”;部分小组在搭设脚手架时,并没有按照脚手架的搭设顺序进行模型构建,纵向横杆、横向横杆和立杆搭设、固定顺序混乱;有的同学不知道立杆和纵向横杆的内外位置,有的同学不清楚纵向横杆和哪个杆固定,有的同学不能确定扫地杆的离地距离......许多授课时讲的很透彻的知识点,学生在操作时似乎用不上;一些本以为学生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施工要求,一经动手实践,完全无法指导项目实施;教师强调过的脚手架钢管的连接方式,还有少部分学生无法确定等等。

面对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先由学生进行自检、互检,然后教师分别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讲解、引导和再强调,许多小组成员恍然大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出现错误较大的组,需要拆掉模型重新“施工”,出现偏差较小的组,马上进行现场修改、完善。通过这种“手把手”、“一对一”的任务讲解、问题分析、偏差纠正,大部分学生快速的明白了如何将所学的脚手架知识应用到模型构建的实践中。当然,项目实施的前提是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和项目实施时间。时间一到,各组停止脚手架模型“施工”。各个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对自己小组的模型“作品”进行讲解、分享,包括模型的结构类型、步距、连接形式、各个横杆立杆的相互位置等。之后由其他小组进行提问,讲解小组对其他小组成员的疑问进行解答。最终,由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模型作品、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构建模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打分。

这样,在实训条件不具备或不适合实训的情况下,利用课堂现有条件,由教师讲解和视频学习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动手构建脚手架模型来进行技能提升,最终尽可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脚手架工程的相关施工、检验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构建脚手架工程“模型”,只是《主体结构施工》课程中针对职业能力提升的一次“可靠”实践,本课程的其他章节也可以由类似的课堂实践来完成,比如,钢筋工程,可以“铁丝”作为钢筋模型,配合钳子、盒尺等工具进行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绑扎的课程教学实践;屋面防水工程可以在课堂上以“食品箱”“牛奶箱”等作为屋面的模型,配合纸张、胶带或胶水进行卷材防水工程的课程教学实践。其他建筑工程专业课也可以参照此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比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中的采暖与给排水工程可以用“吸管”做管道模型在课堂中进行布设,弱电工程可以利用绝缘电线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材料助力课堂教学,也等待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業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建筑工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