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中丝绸之路”背景下河南省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7-08-30王中心

青年时代 2017年21期
关键词:翻译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王中心

摘 要:“空中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战略为河南省对外交流与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培养合格翻译人才,助力经济腾飞十分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翻译人才需求现状,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若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空中丝绸之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一、引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中国将深化与卢森堡在 “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合作,中方将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此举令“一带一路”建设又增加了更广泛的维度,不仅让大陆和海洋连接,更通过天空架起新的合作桥梁。而这一战略,是继河南获批中原经济区,2016年郑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之后,河南对外交流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而语言作为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也势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这一重大机遇中,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助力河南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十分重要。本文将从当前翻译人才需求现状,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及成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二、翻译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变得空前活跃,原来从属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翻译工作迅速社会化,催生了包括翻译、翻译培训与多语信息咨询等基于翻译的新兴产业——语言服务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2016年《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约有 72495 家含有语言服务及相关服务的企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创造产值约 2822 亿元,在2011年1576亿元产值的基础上增加了79%,年均增长近19.7%。;《报告》发现,翻译业务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新趋势,在以口、笔译为主的同时,受益于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导向,法律合同、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和建筑矿业领域等多个领域语言服务需求增大。语言服务从业者主要是以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人员组成。语言服务行业已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语言服务已经初具规模,并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互联网与翻译技术驱动翻译服务业的模式在进行变革,翻译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呈现了区域集群化、专业化、多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经济实验区全面推进,河南外向型经济战略格局已经逐渐形成,对外交流日益活跃,经济贸易日益扩大。2016年,郑州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被列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跨境电商实验区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要在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充分发挥郑州的优势,提高郑州航空港的建设水平,提升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今后一段时期内对高端翻译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也必然随之提高,而在目前的翻译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训练,真正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只占总数的5%,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强劲的对外交流需要。

三、当前翻译人才培养问题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在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指出,尽管中国的语言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高品质、专业化语言服务机构和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嚴重匮乏,语言服务市场供需脱节,市场规模偏小。截至2016年下半年,已有近6.7万人次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获得这一翻译资格证书。但相对于需求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数字仍有上升的空间。起步不久的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迄今为止培养出来的翻译专业毕业生人数有限,难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交流的有效性。

河南省翻译协会《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7-2021》中指出,目前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高品质、 专业化语言服务机构和高素质翻译及相关人才严重匮乏。高层次翻译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省加强对外开放的‘瓶颈。

四、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一)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

传统的英语教育主要强调语言基本能力、知识和理论的习得,翻译方向的培养目标大多数也都定位在学习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并通过这些理论技巧来分析一些译本,研究译者、或者翻译操控因素。翻译人才培养的学术化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外交流,无法适应专业化越来越精细、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语言人才需求。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语言和专业知识、人文和心理素质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化翻译人才。

(二)构建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翻译教学内容方面,按照实用、实践的原则,对过去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课程进行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应用性。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可以将过去理论课程学习完之后再进行实习实践的模式改革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进行,边实习、边操作,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这样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统一,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三)实行学业导师制度

翻译专业学生应该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扎实培养对以后翻译职业的专业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实施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学业导师制度,而学业导师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的关系,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包括指导学生在每个学期设定具体的读书任务,通过写读‘书笔记、小论文或美文摘抄来进行强化。还可以实施专业“背诵计划”活动,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底蕴,让学生们从大一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成为语言高手,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四)进行专业能力达标

翻译专业学生从入学起,可以开展专业能力达标竞赛,竞赛包括读书比赛、英语语言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一年级进行读书比赛、语音比赛和书法比赛,二年级进行读书比赛和演讲比赛,三年级进行读书比赛和写作比赛。读书比赛、写作比赛主要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他比赛如语音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首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结合指导教师的监督。通过这样竞赛,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可以为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翻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扎实的语言基础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 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实践,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为为学生的能力,通过提供口笔译服务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能极大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为了给学生提高更多的实践机会,翻译专业可以建立与企业长效沟通协调机制,考察用人企业与单位,掌握其需求,同时邀请实践基地管理人员到学校参观洽谈,听取他们在企业管理上的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培养出应用型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专业教师自己也一定要有足量的翻译实践经历,翻译教师要关注本行业前沿,通过和翻译公司或者语言服务行业的紧密联系,累积口笔译实践经历,同时可以去企业进行顶岗,了解行业的实际操作和要求,打造“双师型”教师。

五、结语

河南地处内陆,教育水平和沿海有一定差异,尤其在对外交流领域,高层次人才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沿海城市,导致本省高层次翻译人才出现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在岗时间短,流动性强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前“空中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战略下,河南省高校应紧抓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这个黄金期,不断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本地化的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提升本地翻译人才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倾向对翻译硕士(MTI)专业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2]莫再树,刘正光. 成于专业中,强于专业外———翻译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外语,2011,(1).

[3]楊友玉.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与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5).

[4]邹素.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翻译人才本地化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翻译人才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策略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