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灵魂的泰戈尔
2017-08-30云也退
云也退
放眼一个世纪以来的贤哲,没有谁比泰戈尔更强调“灵魂”二字的了
思考自然万物的时候,苹果永远是最容易被想到之物。它普通,宜人之口;一头连着初人的传说,另一头连着万有引力和宇宙的运行法则。而思考人造万物的时候,人们最容易首先想到桌子。通常他一边思考“它有生命吗?”“它是人的意志的外化吗?”“它跟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何在?”一边轻叩手指,叩着叩着就写下了第一句话:“就比如说,一张桌子吧……”
“就比如说,我正用着的这张桌子吧……”1930年,泰戈尔就是这样对着曼彻斯特学院的听众,指着手底下的讲桌说。特纳基金会创办的这个讲座,一年请一位知名人士来作一个以宗教、神学为主题的演讲,那年请了泰戈尔。他在英语世界大名鼎鼎,除了诗和小说,也有哲学和神学著作问世。
泰戈尔把桌子阐释为一种完全系出于人的东西,人命名了它,人决定了它。在一个科学如日中天、尤其量子力学正在崛起的时代,他坚决主张,对于桌子而言,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桌子)即使具有不同的意涵,但人类以感官和思考作了判断之后,决定它是一张桌子。”
泰戈尔不是单纯从桌子对人的“有用性”这一点来证明“人是最重要的”,也没有用更古老的、贝克莱大主教式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论。他完全认同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类意志的存在,但他同时认为,即使人不存在了,桌子也存在,“它还是一项与人类心智有关的物品”。
天空大海、鸟兽虫鱼,人看到这些风景和生物时,总会感叹天然、原始、野生的美好,它们的美与自由之中,包含有“人的缺席”这一因素。但是泰戈尔说,即使是独立于人的生物和自然力,也“以它各异的面相、它的美、它必然的规律、它的可能性影响着人们……向世人证实它的存在”。也就是说,它们依然跟人有关。
这场演讲经过扩充后,集成《人的宗教》一书出版。宗教通常是贬低人的,树立上帝无上权威的犹太-基督教自不必说,而以大自在、大解脱以及生死轮回为核心主张的佛教,其立意也是救人脱离尘世苦难。而泰戈尔却说,人,活着的人,无可辩驳地占据他的宗教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不是靠着征服和改造自然、发明各种用具物品来确立和巩固的,而是靠着人的自我提升——只有人拥有一种“深藏内心的力量”,能够藉以提高个人的生命层次。
在当时年近七旬的泰戈尔眼里,停止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停止为了邪恶目的利用科学,让心中的“灵性”苏醒,是人最需要做的事。
泰戈尔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那时的他,“整个心神陶醉在天空和阳光的感动中,感受褐色土壤上闪着露珠的青草轻轻刷过皮肤的触感”,从而领悟到“人和宇宙万物合而为一”这一印度哲理。
放眼一个世纪以来的贤哲,没有谁比泰戈尔更强调“灵魂”二字的了。他一再强调,提升生命层次要靠灵魂的力量:“在理想的人生形态当中,包括个人势力和国家强权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次要的,我们的灵魂永远排在第一顺位。”而且,这个灵魂并非因人而异,而是一个总体,爱灵魂的人必然會打破种族、国界、信仰、肤色、语言等等的天然分隔,“跳脱个人主义的框架”,创造彼此共存之美。
以后见之明来看,泰戈尔的呼吁显得太理想化了。不过,当时像他这样鼓吹灵性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哲人并不在少数,因为他们觉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已经足够欧洲列强吸取的了,只要顺势继续改变人心,就可以把潜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若干年后打响,自此,人们完全认清了世界和人性的残酷真相。存在主义这种富于现实感的哲学一出,就完全没有戴着玫瑰色眼镜的泰戈尔什么事了。
人的宗教
作者:【印度】泰戈尔
译者:曾育慧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3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