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通识核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08-30田革
田革
摘要:《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是济南大学首批通识核心课程。经过课程组教师数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明确了通识核心课程的定位,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思路和完善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通识核心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84-02
通识核心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自2013年起,济南大学开启了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严格的遴选,《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成为第一批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之一。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课程组明确了课程的定位,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思路和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明确通识核心课程定位
1.通识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大学教育主要由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组成。专业教育旨在培训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通识教育则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为教育目标的。通识教育要与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在当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渐趋完善,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通识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心智的引导,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扩延。所以,通识教育要坚持以引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完备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合格公民为教育目标。
2.通识教育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一般来说,大学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情感、社会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培养。但是,当今中国的通识教育基本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范畴,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通识教育需要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价值观教育从来都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就宣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由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才。
3.通识教育要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以国际视角认知文化差异性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识教育要与世界的发展密切联系。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当重视国际问题和国际知识的传授,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准确把握通识教育定位的基础上,《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課程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针对性地设计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教学体系的构建
1.教学目标的设定。《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以国际关系为核心内容,对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揭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体脉络及内在规律。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历史、民族、文化等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涵盖的知识范围广泛。《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课程总的目标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别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合格人才。教学目标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考察问题的国际视野,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宏观动态,洞悉国际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世界的能力。第二,通过对当代世界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背后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根源,培养学生对国际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三,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对外战略、外交政策的选择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采用了专题授课、案例式教学、课堂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专题授课。鉴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评析》课程具有跨学科性、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课程组采用了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是将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每个专题的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易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案例,启发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世界民族问题专题中以“科索沃战争”为案例。教师先讲解事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然后由学生对“主权”和“人权”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明确了西方国家打着“捍卫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实质,认识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国际根源。第三,课堂研讨式教学。课堂研讨式教学是以学生研讨为主,以解决问题为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合知识能力的教学方式。课程组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三个研讨主题,分别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趋势”、“朝核问题根源探究”和“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整理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在课堂研讨时以小组的形式阐明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
3.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国际关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为主脉络,以当代世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第一编“大国外交”。专题一: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本专题首先概要地介绍中国外交战略及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其次,着重介绍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大。专题二: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本专题主要讲授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及欧洲等大国间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阐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良好的大国关系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大国关系动荡则世界难以安宁。
第二编“国际热点”。专题一:朝鲜半岛核问题评析。本专题主要分析朝鲜半岛核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发展趋势。朝核问题既是冷战机制遗留的产物,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中国秉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积极参与朝核问题的解决;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专题二:浅谈当代世界宗教问题。本专题对当代世界主要宗教的现状予以宏观的介绍,对当代世界宗教的新现象、新特点、新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着重探讨当代世界宗教冲突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专题三:当代世界民族问题。本专题全面阐述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及发展演变的过程,着重分析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并对当代民族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第三编“世界经济”。专题一: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本专题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即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极化趋势;中国要积极顺应这些经济发展趋势,以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专题二:全球化与金融危机。本专题主要介绍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重点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并探讨中国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措施。
总之,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如此,通识教育才能实现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2]教育部门户网[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76/201112/t20111229_12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