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保卫工作中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
2017-08-30陶刚
陶刚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保卫工作受学生逆反心理影响严重,对于确保学生及教师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及时根据实际问题对高校保卫工作进行进一步调整,从最基础的环节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因此本文就高校保卫工作中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展开探究,并总结出高校保卫工作所面临的难点及克服学生逆反心理所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高校;保卫工作;学生;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71-02
近年来,受西方文化以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逆反心理情况严重,进而给我国高校保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势在必行,需要高校保卫人员不仅能够具有较强的耐心,同时还应具备相关事件的突发处理能力,继而以便于高校多项保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接受正面宣传时,对宣传的信息形成一种反向思维,认为是正面宣传信息过于虚假,不符合实际社会情况。导致其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其对正面宣传信息的受众范围不能有效的分析,仅拿世俗眼光看问题,无法将问题的关键进行充分理解,使其产生对正面宣传的抵触心理。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对榜样人物的无端抨击,是少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在生活中遭受打击过程严重,使其产生嫉妒的心理,久而久之,由嫉妒转变为嫉恨,最终对先进人物及榜样采取抨击的方式来获取心理平衡,导致其不仅不能受到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感染,反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心理。
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高中及初中阶段的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尤为严重,在部分学生中,打架斗殴问题愈演愈烈,导致其对领导产生抵触形成,不愿遵循正确的发展原则,从根本上扭曲了正常的心理反应,使其在情感上无法得到有效的认同。
4.对思想教育、遵纪守法要求的消极抵抗,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思想清洗作用,是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方式,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时刻处于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中,以此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以便于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部分大学生看问题不够全面,仅看到其表面现象,却未能对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帮助进行深刻的理解,使其产生消极与抵抗的心理。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等级制度对家庭的影响,导致现代大学生难以寻找到自身定位,不公平及不自由的家庭环境,促使其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压抑阶段,一旦受到西方自由、平等等文化的影响,便会对家庭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继而希望努力摆脱家庭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以此环境的影响下,西方世界自然而然便成为其所向往的目标。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环境的抵触心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里的主要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极力推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将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我国面临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环境下,权利与金钱成为部分人追求的最高标准,从而破坏了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2.大学生心理发展本身的影响,心理反应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变化与走向。大学生主要处在青壮年的初期阶段,此时在心理上,仍无法完全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仍有所顾忌,在该心理反应的作用下,大学生必然会在社会地位及其相关问题产生较多的纠结心理。一方面,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认可,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致使其难以从现实的实际状况出发,继而产生较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3.青少年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影响,青少年与同龄人交往,在人群的选择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相同的经历与共同的爱好,成为组成其交际网络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小型交际圈便迅速形成,成为其自我保护与互相勉励的主要动力。形成交际圈的原因不仅是兴趣爱好,也有可能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共同抵抗校园暴力,或从交际圈内获取相关资源的共享,均是青少年组成小型交际圈的主要原因。在其交际圈中,掌舵人是控制该集团或组织最主要的导向标。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缺陷,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我思想意识的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有与其思想意识相同的思想概念,则会主动的去接触或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一旦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有与其思想意识形成共鸣的概念,则会对思想政治形成一种屏蔽,并不断的在脑海中遗忘。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主要以被动教学为主,即便学生不愿意接受相关知识,也必须要强行对某些不同思想概念进行学习。因此在长久发展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思想政治知识极为厌恶,同时还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一种反面宣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环境中的开展。
三、保卫工作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矛盾关系
大学校园的保卫工作尤为重要,尤其在当前国际恐怖局势不稳定的前提下,是保障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屏障,就保卫工作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而言,即存在着不利影响,同时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由于大学生具备自我分析能力,因而在其出现相关安全问题时,会以自我内心标准去衡量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在校园保卫工作进行过程中,学生容易对不符合其心理意识的问题产生反抗,进而使大学校园的保卫工作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与进行。校园保卫人员与大学生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而在保卫人员团队与大学生中,均存在着自我定位不清的问题,尤其就大学生而言,未能及时认识到保卫人员存在的目的,反而是根据自我心理意识,去看待保卫人员的种种行为,从而为误会与摩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在保卫工作中如何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
首先,要从保卫人员内部进行态度调整及人员优化工作,从而避免保卫人员首先与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现有保卫工作进行系统化规范,使其在符合相关标准的范围内进行保卫工作。最后,保卫人员要能够及时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心理上降低大学逆反心理对其行为意识的影响,以此在其心理上,反映出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大学生逆反心理对其自身的影响必然有所降低。保卫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及时的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将满足学生们的安全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的第一目的。积极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治安案件,用自己的行为来证明保卫部门是他们可信任和依赖的。只有“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献身精神的人讲献身精神”,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发因素。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公平公正的执行是消除大学生不平衡心态的一个有力保障。要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保卫人员要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给学生一种信任感。在平时有目的的接触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进行沟通,充分的信任他们,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予以相应的重视,不轻视他们的观点,不怀疑、不嘲笑他们的参与精神,并且对他们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在相互充分依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要联合其他教育部门,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教育者要从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等不同学科对同学们进行细致的教育,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辩证、全面的思维方法,可以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既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仍存在的不足,又要有坚定的信念,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必胜的生命力。
五、结语
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其走向成熟所需经历的必然阶段,对于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作用,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也有效的诠释了逆反心理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改变与影响。所以大学保卫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并非是与其针锋相对,而是帮助大学生及时的走出逆反阶段,同时发挥出大学生逆反心理在积极方面的主要优势,以此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飞.浅谈高校保卫干部基本素质[J].法制与社会.2012,(26).
[2]卢飞斌.高校保卫干部胜任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06).
[3]林绍平.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