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诗人情怀

2017-08-30金秦

党史文苑 2017年1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金秦

周恩来流传下来的一些诗作,大多写于青年时期。

《春日偶成》是迄今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作,诗曰:“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这首诗发表在1914年10月《敬业》杂志创刊号上。《敬业》是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与一批同学组成的“敬业乐群会”的会刊。此时正值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虽然被推翻,可是,外敌侵凌,内政腐败,军阀横行。周恩来目睹时艰,爱国心切,忧国忧民,见诸言行,并与同学们创立了“敬业乐群会”,此诗发表时正当袁世凯暗害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勾结帝国主义,废各省都督之时。神州大地“烟霾布正浓”,中华民族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中,此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916年4月出版的《敬业》第四期上,又发表了周恩来的诗。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一)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蛰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销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三)同儕争疾走,居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张蓬仙是周恩来在南开时的同窗好友。1915年11月张蓬仙退学回吉林,别离时,周恩来赠诗三首。全诗似乎写的是学友别离之情,然深蕴周恩来为国为民的冲天志向,一腔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1917年夏,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并东渡日本留学。东渡时,周恩来用律句写下了一首满怀豪情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高唱“大江”之歌,出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表达了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求学的豪情壮志。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恩来曾在日记中写道:“现在的人总要有个志向,平常的人不过吃饱了,穿足了,便以为了事。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这与周恩来少年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是一脉相承的。在日本期间,周恩来阅读了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著作,在彷徨、苦闷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919年4月,周恩来在樱花盛开的岚山,写下了几首白话诗。现节录其中一首:

雨后岚山/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想起那些宗教、礼法、旧文艺……/粉饰的东西/还在那讲什么信仰,情感/美观的制人学说/登高远看,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此刻岛民心理,仿佛从情景中呼出/元老、军阀、党阀、资本家……/从此以后“将何所恃”?

该诗表达了周恩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后心头的喜悦和振奋,对于救国救民充满了希望。也因此,他毅然“返国图他兴”,于1919年4月回到了祖国。

不久,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天津学生热烈响应,并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由周恩来主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周恩来以这张报纸为基地,议论时事,以唤起民众,并于1919年9月16日成立了爱国进步团体“觉悟社”。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但爱国的运动并未终止,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勾结起来欺压中国人民的事件仍不断发生。1920年1月19日,天津高校学生五六千人,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蛮横的军警将学生代表全部逮捕。在狱中,周恩来他们顽强抗争,并多次在狱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当年的《检厅日录》中曾记载了周恩来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情况,他曾先后六次宣讲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史、经济论中的余工余值说、经济论中的资本论同资产集中说等,在1920年,如此系统地宣讲马克思主义,这在我国是甚为罕见的。

在狱中,周恩来已经考虑将来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去探索救国的道路了,当觉悟社社友李愚如将要去法国勤工俭学时,周恩来在狱中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下面即是其中的三段:

三个月没见你/进步的这般快了/前些日子念强来说/你要往英/我以为不过说说/过几天丹文又来说/你要往法/我也以为不过说说/哪知不几天/你来别我/当面告诉我/你能去了/你竟去了/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磨炼你的才干/保你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推翻旧伦理/全任你这心头一念/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行行珍重/你竟去了/你能去了/三个月没见你/进步的这般快了

诗中书写了离情别意,更多是勉励同学“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信中还说到“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说明周恩来此时已考虑去欧洲了。

1920年7月17日,反动政府不得不释放周恩来等被捕代表,本来周恩来已经考上了新创办的南开大学文科,但因其被捕,不能再上学了,为了进一步研究“主义”,探求救国救民之道,周恩来来到了法国。

在法国,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于1921年3月间,加入了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八个建党发起组之一,周恩来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一直还与国内“觉悟社”保持联系,当他得知觉悟社的社友黄爱于1922年被湖南军阀赵恒惕逮捕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的消息时,无比悲愤,提笔写道: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了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感人的永别/永远的感人/不要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散在人间/血儿洒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这首诗不仅歌颂了烈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更表达了周恩来作为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世界观、生死观,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仅体现于周恩来的一生,也激励着无数革命者和后来人。?

(本刊编辑部摘自《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