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一”90周年纪念展:百余件馆藏“红色经典”作品亮相

2017-08-30

艺术品鉴 2017年7期
关键词:八一南昌起义浦东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9 0周年,龙美术馆(浦东馆)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8月1日起举办《1 9 2 7 - 2 0 1 7 “八一”建军节9 0周年纪念展》,展出百余件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90周年,龙美术馆(浦东馆)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8月1日起举办《1927- 2017 “八一”建军节90周年纪念展》,展出百余件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

本次展览龙美术馆(浦东馆)甄选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个年代的主题性创作百余件,包括油画、版画、素描、国画等,真实地再现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的精神以及文艺工作者用画笔为革命事业增添光彩的决心。

这些珍贵的“红色经典”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其唯一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献性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属性。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时代奠定基石”,为了使文艺成为革命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学习民间艺术,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了与过去不同的作品;第二部分“服务于社会”,展现了当时全民拿起画笔为社会服务的现象,他们运用自己的特长抗美援朝,宣传保家卫国;第三部分“为革命整旅厉卒”,美术创作服务国家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反映革命斗争,成为推动革命的特殊方式;第四部分“传承中发展”,展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的作品,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化推动了美术界思想解放的进程,使这一时期的作品百花齐放。

自此,龙美术馆(浦东馆)成功举办了《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新中国的童年记忆——革命题材连环画馆藏展》、《革命文艺与主题创作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革命的时代:新中国建立65周年纪念特展》等大型馆藏作品展览。接待了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培明中学等多个中小学师生参观,为上海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得以回顾峥嵘岁月,缅怀抗战英雄,激励着他们为民族复兴奋勇直前。

太行山上

南昌起义

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南昌起义》、《太行山上》、《长征之路》、《井冈春雨》等多副重要画作。

本次展览中的重要作品之一的《南昌起义》,是画家黎冰鸿生前三绘而成,时间从1959年持续到1977年。画面中,五位领导人相对集中地出现在画面的主要部位。周恩来正在台上讲话,号召大家团结一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有效地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台下热血沸腾,积极响应的士兵都已手持武器整装待发。在周恩来的后面是起义军的集会地——江西大旅社。背景建筑原是南昌的江西大旅社,典型的徽式建筑于1927年7月27日前敌委员会成立时被定为起义的总指挥部。建筑的结构和环境透视被社外墙门框外的壁灯和黎明破晓时分的光线所照亮,在刻画人物严谨、冷峻的同时,使画面总体感觉呈现出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作者在人物刻画和场景安排上力求真实,通过凝重的笔触和色彩冷暖的强烈对比强化了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激烈的气氛,以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再现了起义前夕这个庄严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瞬间。

《太行山上》这副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既是写生又超过了写生,不仅描绘了风景之美,也有创作的成分,以一种普通劳动者的感情来感受这片土地。溪流在层层堆垒的山峦中蜿蜒绵恒伸展开去,中间主体的军民人物形象犹如从远方行来,步履前向,映衬着远景中冉冉升起的旭日,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气魄宏伟、意境深渺的史诗般壁画。作者努力追求和塑造的是对一个辉煌时代的深情怀念和重现。这是对战场的凭吊,对战士和山民的追忆,对纯朴民风的怀念,对天地沧桑的感慨,对抗战精神的赞颂,也预示着对今日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作品积淀的文化根基是否深厚、语言和艺术技巧是否精美,是构成作品魅力的所在。这件作品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劳动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写意又写情。

从《南昌起义》到《太行山上》,再到《长征路上》、《井冈春雨》,我们沿着时间线一路瞻仰这些红色经典。展览回顾历史,让如今的我们看到革命时代的精神与品格,同时提醒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就是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这种抗争精神直到如今都在鼓舞着人们,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八一南昌起义浦东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八一”赞歌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好人”黄宁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南昌起义中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