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缤纷活动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河北博物院打造专题活动纪念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2017-08-30赵小姣

河北画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博物院河北戏曲

文/赵小姣

缤纷活动纪念国际博物馆日
——河北博物院打造专题活动纪念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文/赵小姣

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唤起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参与与关注,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从此,“国际博物馆日”成为了全世界博物馆的年度盛会。

2017年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为此,河北博物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欣赏文物的魅力,享受博物馆的文化旅程。

丰富展览讲好“故事”

《清孤不等闲——“扬州八怪”书画展》让广大观众能在“自家门口”享受来自维扬古郡的清新之旅。“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北省博物院除9个常设展览正常开放,还重点推出了5个临时展览,涉及戏曲、书画、青瓷、紫砂壶等多个方面,满足了社会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北省博物院除《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等9个常设展览正常开放,集中展示河北的历史文化外,还重点推出了5个临时展览,涉及戏曲、书画、青瓷、紫砂壶等多个方面,满足了社会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金声天韵——河北梆子艺术展》全面展示了河北梆子的盛况,名家演出、视频播放、器乐试听等项目,生动展现河北梆子的古韵今声。《青,在当下——何志隆翡翠青瓷展》展示了中国台湾陶艺师何志隆先生烧造的青瓷精品50余件。而大量创烧过程样品的展示,诠释了“落釉成灰”的烧造过程,体现了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清孤不等闲——“扬州八怪”书画展》展出郑燮、金农、黄慎、汪士慎等人的90余幅书画作品,让广大观众能在“自家门口”享受来自维扬古郡的清新之旅。《燕都宴飨——舌尖上的燕国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西周燕国的食物烹饪、宴飨活动等,全面地解读了燕国宴飨中的“礼”文化,石板拓印、器物折纸等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儿童的积极参与。《紫器观来——宜兴紫砂艺术展》汇集了包括紫砂七大老艺人作品在内的精品佳作240余件,展示了宜兴紫砂精品的传世工艺。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们在学校就体验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文化彩虹桥·约会国宝”留学生志愿者为观众讲解

当日活动别样诠释节日主题

5月18日当天,河北博物院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朋友相约博物馆,共同诠释本次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非遗”课堂,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河北博物院教育人员与志愿者一起走进石家庄42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该校英美留学实验班的同学们带去了玉田泥塑和蔚县剪纸等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其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动手体验环节,在剪纸老师的指导下,一张张红纸在孩子们略显生疏的剪刀下游走、变化,成为一幅幅像模像样的剪纸作品。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还用彩色的泥团,搓、团、揉、捏,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泥塑形象。通过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这些即将走出国门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留学生“约会国宝”,不一样的讲解体验

在教育人员走进校园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河北博物院还迎来了一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志愿者。他们是河北博物院“文化彩虹桥·约会国宝”活动培养的志愿者,作为志愿讲解员在国际博物馆日为观众提供河北博物院院藏“国宝”文物的讲解服务。

他们用中文流利地向观众们介绍“国宝”文物的精美所在,还结合自己国家的文物进行对比讲解,从容应答观众们提出的问题,受到观众的热情称赞。“文化彩虹桥·约会国宝”为外国留学生搭建起学习中国文化、锻炼中文表达机会的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

一位观众朋友在听取留学生的讲解服务后,高兴地说,“河北博物院的活动办得越来越好了,没有花哨的噱头,也不是复杂的形式,而是具体地做一些事情,给观众实实在在的服务。”

新志愿者正式上岗

2017年5月18日,河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迎来了第四批新成员。新志愿者上岗仪式在气势雄浑的“博物馆颂”中开场,典雅的颂词与古朴的琴曲相互应和,震撼了到场的每一位嘉宾。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省文明办志愿者工作处处长张丽娜等领导分别发言,并为志愿者们颁发了志愿服务证书,对新志愿者们表示欢迎与祝贺。

新上岗的志愿者集体朗诵《博物馆颂》

经过上岗仪式,第四批志愿者将正式成为河北博物院注册志愿者,为观众提供讲解、文字编辑、美术教育、摄影等志愿服务。

“童画缤纷”欢乐开展

庄严神圣的新志愿者上岗仪式刚刚结束,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画展紧随其后欢乐开幕。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刘卫华为在场小朋友及观众们致辞;优秀作品儿童代表则发出诚挚的邀请,邀请大家一起走进画展的世界,感受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来自范西路小学的29名小学生共同绘制《我心中的博物馆》9米长卷,并将他们的梦想挂在了博物馆的“理想树”上……

一幅幅天马行空的儿童作品,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眼中五彩缤纷的文物与历史世界,还记录了河北博物院近年来社会教育活动的成长与发展,是河北博物院社教活动参与儿童与社会教育人员共同筑就的童画世界。

在“童画缤纷”儿童画展活动中,孩子们在画布上绘制博物馆里的文物。

系列活动持续激发公众热情

5月7日,第154期文博讲坛《从希腊之旅透视希腊文化艺术的魅力》。

5月14日,第155期文博讲坛《扬州画派的人物画》。

5月21日,第156期文博讲坛《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

5月28日,第157期文博讲坛《日本伊万里瓷器和浮世绘——17至18世纪伊万里外销瓷器的美人图》。

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河北博物院的各项系列活动也正常开展,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观众热情也持续高涨。

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连续推出四期讲座。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主讲的《从希腊之旅透视希腊文化艺术的魅力》,从世界艺术史的视角阐释希腊文化的起源;天津文博院院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凯将主讲《漫谈扬州画派的人物画》,讲述清代扬州画派人物画创作的繁盛境况与深远影响;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战修主讲《鼎天鬲地:北京从这里开始》,讲述西周燕国的受封与建都经过,从不同的历史侧面向普通观众讲述京津冀古代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主任学艺员小林仁主讲的《日本伊万里瓷器和浮世绘——17至18世纪伊万里外销瓷器的美人图》。

同时,博物院还开展了“博秀剧场”戏曲公益演。其中最为吸引人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戏曲社带来的“青春戏曲梦”,汇集了河北梆子、京剧、越调等多种戏曲的名家名段以及戏曲连唱,展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戏剧的热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桂云老师,则举办了一场“金声玉振、梆韵悠扬”戏曲沙龙,通过清唱表演、教唱经典曲目、演示板式动作等多种互动体验形式,展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快乐学堂”组织30名8~12岁少年儿童,开展“河北传统文化艺术”系列活动,推出《黑白幻化——磁州窑烧制技艺》《白瓷经典——定窑传统烧制技艺》文化体验活动。还有针对低龄儿童的“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开展奇幻的动物之旅,让孩子们通过认识博物馆里动物造型的文物,了解文物背后有趣的历史故事。

河北博物院开展“博秀剧场”戏曲公益演出

“传统文化惠万民”活动走进河北师范大学

“传统文化惠万民”活动走进藁城北街幼儿园

除一系列丰富有意义的活动外,河北博物院还向公众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用朴实的方式,向观众和社会传播博物馆人深切的期盼。

此外,河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商店,为了实现文化惠民,部分产品价格下调幅度达80%。河北博物院在主馆区大门以及南北区序厅LED电子屏同时进行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宣传,向公众免费发放了《博物馆条例》《河北博物院简介》等宣传资料,用朴实的方式,向观众和社会传播博物馆人深切的期盼。

编辑/李 静

猜你喜欢

博物院河北戏曲
博物院寻兔记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河北卷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参观河南博物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