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观察

2017-08-30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质量

热点观察

热点观察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计划》指出,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一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二是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四是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六是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七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计划》提出六项重大行动提高人群营养健康水平。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二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包括指导学生营养就餐,超重、肥胖干预等内容;三是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群营养改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四是临床营养行动,加强患者营养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营养状况;五是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采取干预、防控、指导等措施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群营养现状;六是吃动平衡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

《计划》强调,要从强化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广泛宣传动员、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保障工作实施和目标实现。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确保取得实效。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等基本原则,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发挥财政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并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点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管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金融业信息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金融业要全面支持深化改革,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推动创新普惠发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并围绕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推进信息技术发展各项工作。

《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信息技术持续驱动金融创新、金融业标准化战略全面深化实施、金融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信息技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规划》围绕上述发展目标,从“夯实基础、强化安全、支持创新、深化标准、提升治理”等方面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夯实金融服务基石;二是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能力;三是推动新技术应用,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四是深化金融标准化战略,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五是优化金融信息技术治理体系,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规划》从“组织协调、配套政策,宣贯实施、评估指导,前瞻研究、动态调整,队伍支撑、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以推动金融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摘编自人民银行网站)

◆ 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

7月14日,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和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有关情况。这是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一并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后首次向社会发布。

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及取得资质认定可以合法对社会出具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33622家,较上年增加7.02%,各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2319.1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9%;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研投入共计181.72亿元,研发收入比达到7.84%;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共有1061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机构总数的3.16%;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年共吸纳就业人口111.6万人,较上年增加9.09%。

本次统计涵盖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强国建设3个方面的数据。

在认证认可方面,行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机构共计38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31.19%;认证认可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4.06亿元、利税总额46.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33%和29.39%。行业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6年底,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共计170.9万张,较上年底增加21.61%。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有157家,较上年底增加11.35%;获得认可的实验室及相关机构有7904家,较上年底增加12.03%;获得认可的检验机构有456家,较上年底增加15.15%。行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企业类型和事业单位类型认证认可机构分别占机构总量的93.28%和6.72%;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区域占全国认证认可机构总数的44.96%,其他依次为华东、中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区域。

在检验检测方面,检验检测资源稳定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323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全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在区域经济发达、检验检测需求较大的地区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更为集中。此外,整个行业呈现出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机构竞争力存在提升空间的特点。

在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方面,我国首次构建了6个维度的评价体系框架,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创新驱动、国际影响和基础能力方面,通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比较,显示了中国认证认可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已有30多部法律法规写入认证认可工作;国家法律法规2016年中国采信的认可结果数有17项,高出世界其他国家水平;截至2016年底,共颁发有效体系认证证书总数为75.1万张,占全球同类认证证书总量的1/3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我国已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15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

本次统计数据显示,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认证认可发展水平处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前列,正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指明了我国认证认可今后发力赶超的方向。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2016年,我国共检验检验进口食品4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近5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2.6%。2016年,食用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产品进口量分别达673.5万吨、96.5万吨、460.4万吨、388.3万吨,进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消费者安全的大事。

2016年,我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132.4万批、3918.8万吨、46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4%、-7.8%和1.5%。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和智利;肉类、水产及制品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等为主要进口食品种类。

2016年,质检总局进一步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大力落实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有效地保障了进口食品安全,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问题。2016年共从82个国家(地区)检出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未准入境食品3042批、3.5万吨、5654.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4%、325.2%和135.5%。其中,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为主要不合格食品种类;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

质检总局定期发布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的发布,将更好地引导全社会了解进口食品总体情况,搭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各级检验监管部门做好进口食品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食品产业质量安全管理与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田世宏会见ISO候任主席、加拿大标准理事会首席执行官

7月5日,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会见了来访的ISO候任主席、加拿大标准理事会(SCC)首席执行官约翰·沃尔特先生一行。双方就中加如何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相互协调立场,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及如何加强中加标准化战略对接,推动落实两国高层战略对话成果中标准化领域合作协议进行了务实、深入的交流,达成了多项共识。双方表示将不断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在两国经济技术合作中“软联通”作用,积极推动中加两国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国家标准委崔钢副主任、国际合作部、综合业务部、工业标准一部有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会见。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在杭州成立

近日,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成立暨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授牌会议在杭州召开。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候任主席约翰·沃特、杭州市市长徐立毅等出席。

田世宏指出,人口过载、公共资源短缺、生化环境恶化等“城市病”迫切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IS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法国国家标准化机构(AFNOR)与杭州市联合,推动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实践ISO 37101国际标准,为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地方城市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提供了全新模式。他强调,要互联互通,建设一流的国际城市标准化合作平台,建成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标准化交流研讨的“论坛高地”和国际标准化产学研用与创新的“示范基地”;要协作共享,研究推广先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完善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标准体系,与世界共享“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实践”;要合作共赢,切实提高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围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大可持续发展支柱,促进成员城市间“标准共建、政策分享、合作共赢”。

会议期间,田世宏还出席了“全球网络经济标准化圆桌会”。杭州市首次发出《杭州倡议》,提出共同研究推广实施适应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促进“国际城市联盟”成员间政策互鉴、标准共建、合作共赢,共同引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标准。ISO候任主席约翰·沃特向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杭州)授牌,该基地由杭州市人民政府申请,经国家标准委和ISO同意设立,旨在推动ISO战略规划实施,为各国搭建交流平台。

法国雷恩市、英国格拉斯米尔市、巴西隆德里纳市、阿联酋阿布扎比市、沙特利雅得市等7个城市市长以及中国广州、深圳、青岛、大连等7个城市的政府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有关标准化机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中国主导制定的ISO首项服务认证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日前,国际标准ISO/IEC TR 17028:2017《合格评定 服务认证方案指南和示例》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实现了ISO历史上的3项“首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在合格评定领域制定发布服务认证国际标准,我国专家首次主导制定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中国认证方案首次写入合格评定国际标准。

《合格评定 服务认证方案指南和示例》主要规定了服务认证方案的指南和原则,以及阐释相关指南如何应用的示范案例,其主要内容包含服务认证基础原则、服务认证方案的开发和管理、服务认证方案的内容以及附录部分(示范案例)等。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专家牛东波担任该项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ISO/CASCO/WG45)的工作组召集人。我国专家在该项国际标准起草过程中,通过承办工作组会议和组织“服务认证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向有关国际专家全面展示了我国服务认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重要观点和理念,如服务的成功与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互动有关、服务要求基于服务特性和顾客满意等,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其中部分观点被写入该国际标准。特别是由我国专家团队提供的服务认证典型案例“汽车租赁服务认证方案”,获得了该项国际标准有关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同,一致同意将该案例作为服务认证方案范例写入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服务认证引领国际标准的实质性突破,开启了中国服务认证发展的新里程。

业内人士称,此次成功主导服务认证国际标准,是一个将我国服务认证研究成果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输出、转化和分享的过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组的专家作为此次我国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为我国在此次国际标准中实现突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也代表着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向实现“自主标准,导向国际”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编自《中国质量报》)

◆ 中国银联推动EMVCo正式发布二维码国际标准

7月15日,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在其官网正式面向全球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为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打造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具有全球实施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弥补了全球统一二维码技术规范的空白。

据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银联在推动此次标准出台的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2016年6月,结合二维码市场发展需要,中国银联向EMVCo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安全、通用、开放的二维码支付架构;7月,EMVCo正式成立二维码标准工作组并由银联担任组长。在充分总结中国市场二维码支付方案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为蓝本,中国银联带领二维码工作组设计提出了最终的技术解决方案。

银联于2017年7月初对成员机构发布的《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与此次EMVCo发布的标准完全兼容。此前,银联也在境外推广国际兼容的芯片卡标准,银联芯片卡标准不仅是泰国、缅甸的行业推荐标准,也是亚洲支付联盟(APN)的统一跨境芯片卡标准,助力这些国家和地区银行卡产业实现从磁条向芯片的升级、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下一步,银联将在境外加速推广二维码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推动更多境外合作机构在受理和发行二维码产品时,使用国际兼容且安全性更高的银联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和商业集团合作,加快银联二维码支付在交通、医院、社保、学校等领域的场景建设,同时提供钱包类产品,满足境外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多元化需求。目前,香港、新加坡部分商户已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东南亚、东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商家也将陆续开通。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 中国开放对象标识应用联盟2017年会暨工业大数据和标识服务论坛召开

7月5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开放对象标识(OID)应用联盟、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中国开放对象标识应用联盟2017年会暨工业大数据和标识服务论坛。

陈肇雄副部长讲话指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工业创新转型的关键依托,对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保障产业安全发展意义重大。标识解析体系是关键的网络基础设施资源,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识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OID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中广泛采用的标识技术之一,为工业产品互联提供了独立于网络变化的“身份证”,有助于打通产业上下游数据,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数据的互联互通,支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发展。

陈肇雄副部长要求,中国开放对象标识(OID)应用联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机制,打造产业生态。加强与行业、地方等各类资源的合作,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打造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二是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整合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标识数据关联、数据互连安全机制等关键技术,形成兼容性强、安全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三是贴近需求,加快应用推广。发挥联盟自身优势,引导更多工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广泛采用OID技术,推动OID标识技术在重要产品追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电子文件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在讲话中指出,工业大数据和OID标准体系的完善制定,能够支撑智能制造有序发展,对提高工业大数据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统一性,实现工业大数据的高度共享,推动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工业大数据的标准化工作,推动成立了信标委大数据工作组,全面组织开展了国家工业大数据标准化相关工作,批复了《智能制造 对象标识要求》等多项工业大数据和OID国家标准立项。下一步,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工业大数据和OID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二要创新工作机制,搭建交流平台;三需围绕应用先行,加强试验验证和应用推广。

会上发布了“工业大数据和标识服务平台”和“农业部OID平台”。工业大数据和标识服务平台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徐工集团、海尔集团、酷特智能共同研制,汇聚家电、机械、航空、轻工、稀土等各领域产品数据和标识信息,通过提供统一标识解析服务,与各类智能制造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高效对接,实现了各类制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查询。农业部OID平台,由农业部信息中心委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制开发,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互联,在农业生产系统智慧化、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和农业大数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的举办,有利于推动OID标识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为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奠定良好基础。

(摘编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2017中国(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坛召开

7月18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论坛”在苏州举办。论坛以“标准、智能、互赢”为主题,围绕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标准化需求及相关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论坛中作了题为《把握发展趋势 加快转型升级 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杨副部长围绕电子商务和零售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方向路径、工业大数据本质以及智能时代下人工智能发展五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传统制造业在当前形势下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权威观点。杨副部长讲话指出,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竞争格局、需求结构、技术体系等的重大变革,制造企业应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把握变革本质,利用已有基础和比较优势,根据需求变化,提供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在变革中求得升级和发展。他希望,产、学、研、用各方能把握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标准引领为核心,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活力、发展动力和合作潜力,积极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真正将标准转化形成生产力,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副主任王莉在讲话中指出,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创新和规范市场的重要作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形成了信息标准化协调规定体制,并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云计算等领域开展标准试点。她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要突出重点,推动重点领域的基础关键标准研制;要加强行业与地方的沟通,推进标准融合发展;要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推动国内自主研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在讲话中回顾了2016年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重点介绍了下阶段工作思路。他强调,下一步要重点开展“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工作,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进一步优化行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制修订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软司副司长李冠宇在讲话中指出,面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进入由大变强、处于转变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软件领域标准研制和应用工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服务重点标准研制和推广;加快大数据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结合我国软件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中国电子标准网”(www.cesinet.com)在本届论坛正式上线,该网站涵盖全面专业的标准知识体系,可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定制服务,是推进标准工作的重要交流平台。论坛还发布了《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应用指南》,该指南全面深入解读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对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坛同期举行了工业物联网、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新型智慧、网络安全、汽车电子、电子文件管理等15个分论坛。各分论坛分别对各自技术领域的技术热点、标准化重点工作及标准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标准研制和技术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 50项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即将出台

7月17—2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1963年创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第四十届会议。与会成员考虑通过一系列新的国际食品标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并促进开展公平的食品贸易。

粮农组织与世卫组织发表媒体通报称,来自12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代表齐聚日内瓦,参加“食品法典委员会”第四十届会议,将对50项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以及30多项新的工作建议进行讨论,并对现行法典的文本进行更新。

大会当天首先通过了有关“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最新标准,分别对牛肉中的伊维菌素、鸡肉等禽类食品中的拉沙洛西钠以及三文鱼中的氟苯脲的残留量进行了明确设定。同时,各国代表同意对《新鲜水果和蔬菜卫生操作规范》进行修订,强调所有食品的生产、处理和准备过程都涉及各种风险,但可以通过遵循良好的农业和卫生措施来减少,以帮助控制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影响消费者或对公共卫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食品法典委员会还通过了有关《营养标签准则》的编辑修改,其中包括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营养参考值修订,并批准了有关“预防和减少大米砷污染操作规范”的拟议草案。此外,依据《2014—2019年战略计划》,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对一系列新工作提案进行审议,其中包括鱼类中甲基汞最高含量、修订《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抗菌素耐药性操作规范》、食品中不经意出现的低水平化学物风险分析准则、减少精炼油及相关产品中化学污染物的操作规范,并修订《特定植物油标准》,其中将涉及核桃油、杏仁油、榛子油、阿月浑子油、亚麻籽油和鳄梨油等。

自1963年以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推动下,《食品法典》已经成为消费者、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和国际食品贸易的全球参照标准。

(摘编自《科技日报》)

◆ 3项动力电池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近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312项国家标准,其中涉及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相关标准3项,分别为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三项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单位共同起草。《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征求意见稿)曾于2016年10月征求意见。当时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模块和标准箱尺寸规格要求。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单位共同起草。该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的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该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动力电池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维护、回收、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溯源与管理。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的发布,将加快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完善动力电池从生产到销售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培育良好的再利用体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宁德时代、格林美等单位共同起草,是继《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又一具有突破意义的国家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获批发布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规定了车用废旧动力蓄电池余能检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检测要求、检测流程及检测方法。该标准将解决物理放电、检测安全等行业性的发展难题,对规范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及检测、提高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等产生重大意义。

(摘编自中国网)

◆ 团体标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英文版正式发布

7月18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与标准化论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孙文龙副院长在论坛上正式发布《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英文版团体标准。这是中国在虚拟现实领域首个自主制定的标准,同时也是虚拟现实领域第一个英文版标准,它的制定发布既对规范市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也将对我国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国际间标准互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积极为国内外产业界搭建良好的标准与产业合作平台,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为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和国际标准化合作、促进国际经贸往来积极贡献力量。

论坛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华网、HTC Vive、网龙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专家给论坛带来了精彩演讲。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秘书长王聪分析了虚拟现实产业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充分探讨以标准和检测为手段来推动和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业发展。全国信标委大数据工作组董建高级工程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切入点,详细讨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标准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标准是在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的组织下,在虚拟现实产业联盟标准委员会内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前后历时9个月。中文版于2017年4月6日正式发布,并于7月1日在联盟内正式实施。该标准英文版,在标准规范格式、技术内容、指标要求等各方面完全与中文版保持一致。

(摘编自新华网)

北京:发布49项地方标准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批准发布49项地方标准,这是北京市2017年发布的第二批地方标准。本次发布的标准中,涉及行业主管部门11个,全部为推荐性标准,其中新制定45项,修订4项。

此次发布标准中与节能百项标准相关标准项目23项。截至目前,北京市节能标准、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系列标准累计发布148项。百项节能标准项目启动以来,促进了北京市节能工作由“以退促降”向“内涵促降”转变。各项标准对首都实施固定资产能评碳评、推行碳排放权交易、推动服务业清洁生产、建设低碳城市、开展能效领跑者试点等众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49项地方标准中与2015年北京市安监局、质监局启动的百项安全生产标准项目相关的有10项,至此首都安全生产系列标准已累计发布13项。该项目带动了天津、河北共同参与,三地已共同制定、分别发布京津冀协同安全生产地方标准两项。此外,49项标准中涉及园林树木种植、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固碳增汇等相关标准10项,涉及水务、体育、信息化、农业等其他领域标准6项。

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负责人表示,此次北京市发布的地方标准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集中在公共安全、群众体育、公共卫生等民生领域。比如此次发布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是系列标准,在2017年初发布总则、通则两项“抓总标准”后,本次发布的10项标准,从食品制造、纺织加工、服装加工等10个行业领域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存放场所安全防范要求》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加强对首都600余家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的管理,强化和规范北京市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库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库的安全监管水平,有效防止因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同时也是落实今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6月—2020年5月)》“针对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生产和经营企业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等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完善有关安全规程”要求的具体措施。

另外,《汽车维修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防治北京市汽车维修企业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气、固体废物、废水等,减少对环境和维修工人造成污染及危害;《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雪场所》发布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北京市大小滑雪场所22家的安全运营管理,强化滑雪场所制度规定、管理责任意识、升级改造老旧设备设施,促进大众冰雪运动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营造更好环境;《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元属性与值域代码》的发布实施,将强化患者的信息资料管理,加强各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信息交互时的规范,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政管理、基层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妇幼卫生等日常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夯实健康北京建设基础。

此次发布的地方标准的另一大特点是契合了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比如《通用用能设备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等23项地方标准,体现了北京市“十三五”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着力强化制度、标准对合理用能和减量排放的约束引导作用”要求,将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12项园林绿化和农业相关标准反映了都市型农业和园林绿化的特点。

(摘编自北京市质监局网站)

新疆:“十三五”新疆将重点在六大消费品领域开展标准和质量提升

近日,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新政办发[2017]第125号文件《自治区关于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实施意见(2016—2020年)》。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新疆将重点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六大类消费品领域开展标准和质量提升行动。

这六大消费品领域分别为:家用电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全民健身器材、冬季运动器材、户外休闲运动器材、民族传统运动器材及防护装备)、食品及相关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等。

在家用电器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推动家用电器产品分等分级评价标准化工作,推动智能家居快速化发展,鼓励新疆有能力、有影响的消费品社会组织适应家用电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和参与家用电器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团体标准化相关工作。鼓励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争当领跑者,积极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在家居装饰装修产品领域,围绕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家居环境的消费需求,促进家居装饰装修健康化、集成化发展。针对家具、照明电器、厨卫五金、涂料、卫生陶瓷、壁纸、地毯等家居装饰装修产品,严格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限量要求,健全配套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开展家居装饰装修综合标准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家居装饰装修标准综合体,支撑企业提供家居装饰装修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服装服饰产品领域,适应个性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发展需求,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提高新型纤维等材料质量要求,规范纺织产品防水、防风、防静电等功能性要求,严格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性有机物限量要求,制造高端精品。推进三维人体测量、数字化试衣、产品追溯等新技术产业推广,制定规范定制流程全过程服务和产品质量的通用标准,引导服装服饰产品生产企业注重发挥本土优势,壮大个性定制、规模定制和高端定制产业,以精准设计、精准生产、精准服务赢得消费市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服饰标准研制,建立完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标准体系。

在文教体育休闲用品领域,针对居民转变生活方式、丰富文娱生活的要求和少数民族特殊需求,推动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多样化发展,严格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大力提高学生用品的安全水平。支持民族乐器标准研制,引导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控,全面提高零部件(元器件)、制造工艺、基础材料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文具、民族乐器等制成品品质提升。加快全民健身、运动器材和有新疆特色的文化体育用品等标准的制定。

在食品及相关产品领域,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重点制定新疆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推动新疆特色食品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提高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水平,不断完善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确保放心消费。以追溯编码技术为基础,科学规划和推行简便适用的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开展特色餐饮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特色餐饮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支持烹饪协会、饭店协会等社会发展特色餐饮团体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在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领域,要健全跨行业的通用标准体系,规范特殊人群使用产品的标识、宣传和评价。加大婴幼儿、中小学生学习用品标准化力度,严格儿童玩具、儿童服装鞋帽等儿童用品安全标准,推动老年人用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扩大老年人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用品市场。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完善标准体系,重点推进老年人和伤病人护理照料、残疾人生活教育和就业辅助、残疾人儿童抢救性康复产业等产品的标准化发展,加强质量管理。

(新疆质监局供稿)

新疆:新疆启动“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开展标准和质量提升

7月28日,由新疆质监局组织开展的全面帮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正式启动。

“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即:在全疆制造业企业中选择质量管理基础好的100家大中型企业,培育打造百家质量标杆;推动具有一定质量管理基础的1000家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台阶;力争为10000家小微企业各培训一名质量明白人。

新疆质监局副局长李广平在启动仪式上讲到,2017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的决定》,是新疆质量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并明确到2025年,全区质量整体状况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通过“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把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培养一批企业标杆、管理明白人、技术骨干,为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厚植以人才、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使企业实现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为主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为主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推动质量强区战略的实施。全区质监系统各相关单位、各部门要把实施“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任务落实。

为全面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质量帮扶措施,今年初,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质量中介机构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新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需求情况” 问卷调查,共收到企业有效调查问卷5296家。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75.3%的企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质量教育培训等服务,其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开展初级质量知识培训的比例高达96.7%;61.9%的企业需要政府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诊断,提供质量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57.3%的企业希望开展质量标杆学习和交流活动,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

自治区质监局基于调查结果和企业质量工作现状,结合当前质量强区工作要求,研究决定组织实施“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根据“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总体方案,自治区质监部门将筛选100家在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诚信履责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作为质量标杆培育对象,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优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相关质量问题、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成新疆质量高地,作为新疆制造业企业第一梯队,示范带动更多企业追求卓越质量。

中小企业占全区企业总量近95%。自治区质监部门将在各地州市质监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确定1000家左右具有一定质量管理基础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推动“千企管理上台阶”。综合运用质量、标准化、计量、检测认证、执法打假等手段,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诊断、质量咨询、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质量管理中坚力量,引导推动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台阶。

自治区质监局将发挥质量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开展广泛的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力争为一万家小微企业各培养1名质量明白人,弥补众多小微企业无人“懂质量”、更谈不上“管质量”和“管好”质量的短板,让质量强区战略在广大企业落地生根。

“百千万质量强企工程”开展的各项活动均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万名质量明白人”培训费用全部由自治区质监局承担,企业免费参加培训。培训机构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培训费用,也不得借培训之机开展任何盈利性质的推销、服务等活动。

当天,启动仪式结束后,首批来自全疆的200家小微企业代表接受了自治区质监局组织的“万名质量明白人”培训。

新疆金杨万华木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元说,感谢自治区质监局能够“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帮助我们小微企业培养质量人才,增强自我管理水平, 我们将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虚心求教,加强交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主动学习质量标杆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教育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把原辅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让一切都为质量让路!

(新疆质监局供稿)

猜你喜欢

标准化标准质量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质量”知识巩固
标准化简述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