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肥增效 提质增产促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直击2017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
2017-08-30
本刊记者李丹丹
节肥增效 提质增产促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直击2017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
本刊记者李丹丹
5月29日,2017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会议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主办,雅苒国际和湖北新洋丰联合主办,智利化学矿业公司和以色列化工集团特种肥料协办。会上,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企业等专家领导详细解读了宏观经济政策、分享最新前沿科研成果以及特种肥料应用上的经验。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余家国内外领军企业参展、洽谈,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力量。
近年来,化肥行业受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和各项优惠政策陆续取消等因素影响,化肥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特别是传统肥料领域,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中国尿素产能约8000万吨,产能利用率78%;磷肥产能约2370万吨(折纯),产能利用率69%;复混肥料产能利用率30%,传统化肥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大会致辞中指出,国家相继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在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化肥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高效和环保的特种肥料迎来发展好时机。
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我国水溶肥起步较晚,但由于节水省肥、使用方便,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等方面优势显著,近些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农艺技术的推广力度。水肥一体化在实际应用当中,表现出来很多优势,一是可以直接将肥料供应到植物的根区,减少浪费;二是可以实现少量多次、均匀持续,不断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可以在作物生长后期提供养分和水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自动控制,实现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达到省工省力的目的。
近些年,特种肥料领域中,水溶肥以势如破竹的发展独占鳌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表示,2016年水溶肥产量35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10%,目前已登记的水溶肥品种数量达到9124个,登记企业数量多达2980家。国内水溶肥企业主要有进口公司、专业生产公司和传统化肥企业三类。外资水溶肥企业集中度很高,Yara,ICL,SQM,HAIFA,COMPO占所有外资水溶肥在国内的市场份额80%以上;专业水溶肥企业市场较为分散,萌帮、芳甸等国内知名专业水溶肥企业仅仅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传统化肥企业如新洋丰、鲁西化工等利用公司原有的化肥产品营销渠道推广产品,走在转型升级的前列。
但是,目前水溶肥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占有率均不高。进口品牌由于对叶面营养吸收机理、喷施理论研究投入较早,对高效助剂和有机活性物质的研究水平明显高于国内企业,研发水平普遍偏高;但大多数进口公司需要借助国内经销商推广,自身不具备完善的营销网络,而且品牌溢价、运输成本等原因导致产品售价偏高,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短期内实现国产化很难。专业水溶肥生产企业在水溶肥行业经营多年,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但是规模较小,如河北萌帮产量仅为10万吨/年,原料采购、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区域性企业较多。传统化肥企业由于自身生产尿素、工业一铵和磷酸二氢钾等原料,如鲁西化工、云天化、湖北祥云等,具有明显的原材料优势,而且大型企业通常拥有覆盖面较广的销售网络,营销渠道丰富,原有产品可以和水溶肥产品产生协同效应,捆绑营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行业初级阶段。
因此,水溶肥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企业、经销商以及农户的共同努力。杜森提出,国家层面要建立客观公正的实验示范和评价体系,让农民用得放心;企业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现在水溶肥料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上产品种类较多,很多产品在品质上还有一些不足,产品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还要构建水肥一体化施肥体系,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特别是企业应积极参与,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灌溉、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服务,各方共同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商现场互动
特肥热点:以小搏大作物营养的生力军
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引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凭借其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作物产量等优势,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随着国家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生物刺激素以及含有生物刺激素的肥料将迎来大好时机。
生物刺激素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上升,康朴新肥科技亚太区和太平洋区域总监Mr.Oreopoulos Constantinos介绍,生物刺激素全球范围内具有18亿美元的市场,2021年预计达到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4%,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来自亚太地区和南美地区的市场。2017~2021年,预计传统肥料的年复合增长率市场仅为1.6%,生物刺激素未来几年的市场非常广阔。
中微量元素:近些年,基础肥料的大量施用使得作物产量不断提高,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日趋迫切。中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钙、镁、硫、铁、锰等,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中微量元素。
土壤中缺乏中微量元素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李允聪教授指出,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由于施肥太多造成中微量元素缺乏。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统计,美国大多数州的土壤均缺少硫元素,2015年美国缺硫的面积达到1600万公顷;加拿大的实验结果显示,10%~40%的粮食作物是由于硫元素而增产。
目前,大量元素氮、磷、钾市场饱和,集约高产的农业生产,导致土壤微量元素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化肥减量增效的推广,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微生物肥料: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微生物肥料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计划投入100亿人民币以上,用于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要解决土壤的质量健康、提高肥料有效性及利用率,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微生物在作物的整个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有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以及复合微生物肥料三类产品,已成为“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李俊主任介绍,生物肥料产业近十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2015年以后,微生物肥料大概以每年10%的速度在发展,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达到3000万吨左右。
微生物肥料行业应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有创新能力的平台,持续为国家农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缓/控释肥:精准施肥排头兵
作为特种肥料领域的重要成员,缓/控释肥料凭借其可实现养分缓慢释放以及养分利用率高等优势,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金正大集团陈宏坤副总裁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和消费国,年产能超过700万吨,产量占世界的1/3,占我国化肥用量5%,年增长率高达25%。
但目前我国缓/控释肥产业仍存在诸多不足。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表示,缓/控释肥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规模整体较小,对农业增收节支贡献有限,而且目前工艺和质量参差不齐,个别企业为追求利润,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以上问题,突破一批新型绿色环保缓/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及团队至关重要。
转型路虽远升级势必行
目前,我国处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面临重大的转变,农业以及化肥行业必须从单一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院赵秉强研究员提出,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肥料产品新体系。针对我们国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四大作物系统,根据生产体制,建立作物专用肥产品体系,建立国家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新体系。
我们国家肥料产业任重而道远,既要作物高产、高质量,又要实现土壤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肥效,促进整个中国肥料产业转型和升级。
展商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