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护士生护理实验实训的强化教学
2017-08-29盘英瑛
盘英瑛
【摘要】高职护士生护理实验实训的强化教学,并非单一的实训操作技能强化,而是坚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护理实验实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使护士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道德观与敬业精神的养成和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提高等三个方面都得到强化,将护士生培养成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南丁·格尔护理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种强化训练教学是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属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范畴的强化训练教学。
【关键词】护士生 技能训练 敬业精神 护患沟通 强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32-02
许多理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近毕业时,都要突击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教学”,其实这个所谓的“强化训练教学”只能叫作“补课”,就是深化一下专业理论或实际操作,这种强化比较片面。本文浅议的强化训练教学是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属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范畴的强化训练教学。
1.强化教学释义与实验实训课强化教学的目的
1.1 强化教学释义
所谓强化教学,是指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增强教学质量与综合素质的过程。
1.2 高职护士生实验实训课强化教学的目的
高职护士生实验实训课强化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强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观与献身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2.高职护士生实验实训课强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二○○○年一月十七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所以,高职护士生实训课强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强化、职业道德观与敬业精神的强化和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强化等三个方面。
2.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强化教育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确立了高职教育要为我国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教育既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更侧重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强化。
因此,如何加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体系,并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充实,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依托專业理论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教师的要求是:要处理好教材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到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在技能训练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的分量,紧密结合护理学理论和医护技术与设备发展的最新成果来创新护理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因素。强化过程中要把模拟病床上的模拟人当作真正的住院病人来对待,切切实实地按照临床护理的规范要求来深化护理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做到:仪表形态很端庄、语言交流很和蔼、实训操作很规范,质疑解难有创新。
2.1.2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则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其科学内涵既有学生的内在因素又有学习环境的外在因素。因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强化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在实训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来充实实训内容、规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实训;要充分挖崛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自发的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提高本专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2 培育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观的强化教学
所谓“敬业”,是指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细。“敬业”两个字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从业人员的立足之本。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观是树立敬业精神的基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课堂、进头脑。高职护士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岗位主要是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对象是患病者及其家属,他们特别需要医护人员以百倍的敬业精神和服务热情来减轻病患的痛苦。所以,在基本技能的实训教学中应加强高职护士生敬业精神的培育,采取灵活机动的诱导方法在提高护士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养成热爱护理工作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的强化教学目标,是能让高职护士生真正懂得热爱自己所选择的护理专业和未来的护理工作,充满对学习与工作的激情,在校学习期间能孜孜不倦地专心攻读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高效圆满地做好面临的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强化教学
3.1护士生的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现状
在护士生去医院临床护理见习的带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高职院校的专科护士生还是医学院校的本科护士生,在医院临床见习或毕业实习时,绝大多数都没有护患之间的情感沟通表现,不能主动地跟病人进行语言沟通,她们只管墨守成规地按护理操作规程给予病人进行测体温、量血压、对床号给药打针等日常护理,对病人的心理需求问题往往是漠不关心。就是能主动地跟病人进行沟通的那小部分护士生,在与病人或其家属交流时,也不尽人意,通常的表现是开口无称呼语或问候语,离开时无答谢语或告别语。
3.2 护患情感沟通技能强化教学的意义
3.2.1 满足病人健康要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满足病人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还应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不因生命活动力降低而递减,护理工作者有责任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因为,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的一个笑脸或点头、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得体的抚摸往往能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3.2.2 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在护理工作中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权利、力所能及的满足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献身护理工作的护理精神。从事护理实训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灌输南丁·格尔式的护理精神,教育学生要像南丁·格尔那样:从内心上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将原始的“病人要我服務”自觉地转变成“我要为病人服务”。能做到这些,就是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自然掌握了护患感情沟通技巧。
3.2.3培养医疗护理的“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实用型人才”起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较强的实践能力,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作为肩负着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使命的实训教学老师们,应责无旁贷地在传授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将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养成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使我们的护士生在步入社会实践前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护理实践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护患情感沟通技巧。
3.3护患情感沟通技能的强化教学方法
3.3.1 提高护士生对护患情感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医疗护理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通过情感交流沟通而形成的(首先是护士要有情感投入,其次是要有病人的积极配合),它直接影响到医护效果和病人康复。忽视护患沟通,就等于忽视护患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妥善的处理好护患之间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问题。做好护患情感沟通工作,定能促进医护人员与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的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对加快病人的康复也起着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
3.3.2 让学生熟悉护患情感沟通的重点和内容
护患情感沟通的重点应首先着眼于重病患者、新入院患者、疑难病患者及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交往沟通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食欲、入睡、病痛程度、心理负担及影响康复的其它因素等等。对于老病号和轻病号来说,由于心理压力相对小一些,沟通的内容应以聊天方式从日常生活的交流入手,再导入医疗护理的见解、预防疾病的措施等内容。
3.3.3教学生掌握护患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
护患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态度,给病人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象;二是要尊重病人,及时了解病人的困难、需求、和住院感受,做病人的知心朋友;三是要注意自己的的形象,注重自身修养,在病人面前显现出仪表端庄、言行有礼、技术精湛,在为病人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中使病人及其家属心服口服,能推心置腹地相互沟通。
4.结语
高职护士生实验实训课的强化教育教学,需要用“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认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大意义,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将护士生培养成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南丁·格尔护理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教高[2000]2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