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磷脂软胶囊漏油的生产技术改进

2017-08-29黄敏鑫

科技视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豆磷脂胶皮夹缝

黄敏鑫

【摘 要】本文所描述内容是大豆磷脂软胶囊在保健品生产中,原料制备方法与工艺技术操作运用的研究分析。从大豆磷脂的特性、造成漏油的主要原因,对原料的选用、工艺技术参数、模具选用做论述。

【关键词】大豆磷脂;漏油

大豆磷脂是以大豆榨油后从豆油分离出来的一种混合物。它是由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简称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简称PE)、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简称PI)、磷脂酰丝胺酸(丝胺酸磷脂,简称PS),大豆油、三酸甘油等成分组成的复合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豆磷脂的功能

大豆磷脂具有多重保健功效,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作用。磷脂在血液中的乳化作用,有利于胆固醇和脂肪的运输,防止沉积。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通畅,保证大脑的供血,是血管的清道夫。可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促进新陈代谢等。

1.2 大豆磷脂软胶囊漏油的原因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大豆磷脂软胶囊,大部分都是将大豆磷脂做为主要原料或适当加入其它的具有相同或辅助功能的原料,再经明胶胶皮包裹压制而成。但是因为大豆磷本身存较强的粘性和很强的吸水性,使大豆磷脂软胶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容易产生漏油的情况。软胶囊储存过程中由于内容物会逐渐的吸收胶囊皮折水水分,使大豆磷脂软胶囊会出现越放越硬的情况。进而出现胶囊的变型,最为明显的就在胶囊上下夹缝最为薄弱处,出现细微的裂缝发生漏油。如果此时再经运输或其它的振动便可能发生暴裂的情况。上述情况说明大豆磷脂软胶囊从生产到储存及销售过程均可能中发生漏油现象,使产品的生产难度增大不合格率增加,销售过程中的漏油;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影响产品的正常销售;消费者购买后在存放过程继续发生的漏油等,都会造成一系列的经济损失。

大豆磷脂软胶囊已经是在市场销售二三十年的保健食品,但漏油情况一直没能得很好的解决。本文从产品的原料选用、工艺技术、模具选用做综合的论述,达到很好改善或解决大豆磷脂软胶囊漏油的情况。

2 方法

2.1 原料选用

2.1.1 磷脂粘度的影响

通常大豆磷脂原料的粘度在10000-15000CPS之间,这种高粘度的大豆磷脂原料在软胶囊的压丸生产中很容易造成漏油。软胶囊的成形原理是料液在舜间全部注入到模腔中,同时上下夹缝全面包裹粘合的过程。大豆磷脂的原料因为其粘性大,必须在注液时加大压力,经常会因为没有全部注入,使部分料液粘连在喷体或是模具上,影响胶皮的粘合性,产生细微的间隙发生漏油。或是因为料液的粘度大,使注入的时间受影响,导致胶囊夹缝的粘合变薄,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后,由于原料亲水性的原因使胶囊变形,使原本薄弱夹缝出现微细的开裂发生渗油。

2.1.2 磷脂稀释的选用

因此大豆磷脂原料选用时,在满足PC与丙酮不溶物含量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低粘度的原料。一般应将粘度控制在1200CPS之内。但目前国内外尚很难找到即能满足具有高PC、高丙酮不物含量标准;同时粘度又低于1200CPS的大豆磷脂原料。对此在原料选择时应选择高PC与高丙酮不溶的原料,然后再加入其它稀释剂,在降低粘度的稀释剂可选用辛葵酸甘油酯、亚油酸乙酯、乙酯化大豆油。不建议使用石蜡油、大豆油、食用酒精,通常用这三种辅料做为稀释剂,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容易造成分层。

2.1.3 明胶的选用

由于大豆磷脂是亲水性原料,贮存过程会转移胶囊皮的水分。导致胶皮会逐渐变硬,进而发生胶皮夹缝的变薄变脆发生漏油。所以在明胶使用上对明胶的冻力、粘度、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应选择冻力在180g以上,粘度在4.2mpas、粘度下降值控制37℃,7%以内下降率的明胶原料。在皮明胶与骨明胶的选择上,一般以选择分子结构稳定性更佳的骨明皮为主,如果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可选择碱法皮明胶,一般不建议使用酸法皮明胶。在折中考虑明胶应用的成本上,又考虑尽量达到上述高要相关的参数指标,也不主张使用骨明胶与皮明胶互配使用的方法。

2.2 工艺技术参数

2.2.1 胶液的配比控制

因为大豆磷脂的亲水性和粘稠性质,在化胶时建议按明胶100:甘油40:液体山梨醇15的比例加入两种具体增塑、乳化、保湿作用的溶解剂。化胶后胶液的旋转粘度要求控制在2.4-2.6pa.s,胶液放入贮胶桶后应采用60℃±3℃温度保温3-4小时,确保没有气泡时才能生产。

2.2.2 运行参数控制

压丸生产时胶盒的温度控制在70℃±2℃,喷体温度控制在45℃±2℃。胶皮厚度控制在0.82-0.85mm,压丸速度控制2.0-2.2转速;胶丸硬控制在70-75%,水分控制在8-9%。

2.3 模具选用

大豆磷脂的漏油基本都是发生在夹缝处,因此对于夹缝厚度要求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正常软胶囊产品夹缝厚度要求是上夹缝厚度应超过胶皮厚度的33%,上夹缝厚度应超过胶皮厚的50%。但对于大豆磷脂这种特殊的产品而言,上夹缝厚度的要求必须达到胶皮厚度的50%以上、下夹缝厚度的要求必须达到胶皮厚度的65%以上。这种标准对生产操作与参数设置十分严格,对模具的设计选用也是至为关键。第一模具的设计应抛开传统的加密加量原则,避免因模腔过密造成生产过程的撕拉,对夹缝形成影响容易漏油。第二模具的倒角要全部按外倒角设计,使明胶的剪切面更大、以满足夹缝增厚的要求。第三模腔切边需加宽处理,比正常的产品宽0.10-0.15mm,并且尽量做到低台,以减少模具对胶皮的剪切力和剪切的时间。第四喷体采用开口直喷式,以加快大豆磷脂的流速并减轻注入的压力,避免个别胶囊因上下夹缝没有完成粘合,而大豆磷脂喷入过快或过慢产生假粘合后续发生漏没油。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磷脂软囊经过磷脂原料粘度改变和明胶使用改变后漏油情况

表1 磷脂粘度改变后的漏油测定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粘度的磷脂原料和不同型号的明胶,软胶囊出现的漏油情况是明显不同的。高粘度的原料漏油情况最严重,粘度低的原料漏油情况最好。同时采用不同粘度的明胶漏油情况也不同,总结表1与实际生产的情况,粘度越高的明胶生产出现的漏油情况越少。在表1第三第四组虽都是同样采用2000 cps粘度的磷脂原料,和180冻力的明胶,但由于骨明胶与皮明胶在粘度和结构稳定性的不同,使采用骨明胶生产的大豆磷脂漏油情况,明显好于采用皮明胶。

3.2 新老使用模具的生产漏油情况

表2 新老使用模具的生产漏油结果

从表2与实际生产的产品观察,可以看出采用低台模具生产的漏油现象,明显低于采用原来老模具。在软胶囊上下夹缝的厚度上,采用低台外到位倒角的模具,基本上能增加10mm以上的厚度。这样使软胶囊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因夹缝明显增厚不容易受存放过程因胶皮水分转移开发变形而生产漏油。

4 结论

采用低粘度大豆磷脂原料,降低粘度减少压力与残留;并使用高冻力和高粘度的明胶,对胶液的配方增加一定量的保湿剂,提高胶液的旋转粘度,控制好胶囊的硬度与水份。同时使用低台外倒角的模具,以达到增加夹缝厚度增强软胶囊的稳定性。可以较好的解决大豆磷软胶囊发生漏油问题。

【参考文献】

[1]袁根良,蔣丽,殷光玲,刘盼.一种大豆磷脂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号CN104189014A.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大豆磷脂胶皮夹缝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吸收塔衬胶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组装机类专利检索思路分析
蚂蚁
大豆磷脂粉对蛋鸡腹脂率及鸡蛋胆固醇的影响
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富集与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检测大豆磷脂
关于对乒乓球拍中胶皮的演变及使用性能的研究
大豆磷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磷脂酰肌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皮带机V型清扫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