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来买单”纠结是一种进步
2017-08-28叶青
叶 青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文章《我那些从不买单的公务员同学》,展示了网文作者2010年以来同学聚会的点点滴滴。内容很真实,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在亲朋好友收入普遍增加的情况下,还在为“谁来买单”的问题而纠结,是一件好事情。
在“八项规定”实施之前,亲朋好友聚会由官员或者老板买单的情况多。争着买单的人常彼此声称“给我一个机会”,有时甚至争得颇激烈。官员抢着买单,一般是公款吃喝的“代表作”——买单了,既有面子,又不用自己花钱,回去后找个机会报销就是。老板抢着买单,钱虽然是自己的,但是发票可以变成接待费,进入成本,也不完全由自己承担。
现在,同学聚会时提出这个问题——尽量不让公务员同学买单,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情。这说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已取得积极效果,说明官员不可能再像5年前那样,可以相对容易地公款请客。我从财政预算的角度经常开玩笑,西方人请客,可能年初就已定好,我们请客,几分钟就可以“拍板定案”。
短短5年时间,就能够刹住“三公”歪风,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作为“公车改革推动者”,我感触尤为深刻。这5年反腐败的成绩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根据湖北省纪委监察厅今年5月18日的公开通报,仅湖北一地就有274名厅局级干部在此前近5年间被立案审查。
“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公务员工资越来越透明,与经济发展态势一样,长期看“稳中有升”,但“稳多升少”。网文中的那位公务员“女同学”工资因为500多元车补而增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毕竟我是推动车改的人。说实话,在反腐高压之中,在“灰色收入”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公务员工资是可以逐年算出来的。这也给有志于公共事业的年轻人提个醒:一个称职的公务人员,不可能“大富大贵”,维持中上生活水平是一个基本目标,个人收入只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
当然,过年过节免不了会有同学(朋友)聚会,如果收入稳定且较高的公务人员不掏钱,实在是说不过去;每次都由老板同学请客,也说不过去。因此,我提出三个方式,仅供参考。
一是“轮班制”。本地同学排一个班,有外地同学回来了,就请一次客,大家排队来。谁都没有怨言,也不会有什么负担。
二是“AA制”。一方面是所有参加聚会的同学,都要付一份“钱”,通过微信支付很快就能算。另一方面是本地同学“AA制”,共同请外地来的同学。这种西式做法可能上了点年纪的人不一定接受,但随着更多年轻人进入职场会更普及。
三是“营销式”,即老板同学请客。虽然是老板同学请客,但不是简单聚会,而是到“老板同学”的企业去参观考察,举办带些头脑风暴性质的同学聚会。这样,大家提了好建议,贡献了智慧,也不会有“吃嗟来之食”的感觉。▲
(作者是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