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招生难,留学生的机会?
2017-08-28孙微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英国名校今年面临“招生难”。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号称英国“常青藤”的罗素集团中的24所大学,今年有15所存在严重空缺,超过4000多个课程招不满学生。一些知名学校打算大幅降低入学要求,以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
由于今年欧盟学生申请人数大幅度下降,再加上英国年轻人口的减少,导致英国大学今年申请人数比去年下降了4%。杜伦大学、约克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是空缺最严重的顶级大学。利兹大学有530个课程仍有空位,而玛丽皇后大学上周宣布459个课程有空缺。
“清档”是指给予那些第一志愿没有被录用的学生补录的机会。以往这种做法被很多大学认为是很丢人的做法,但如今成了大学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谢菲尔德大学招生主管克里斯蒂娜·埃德加表示,几年前,罗素集团的大学不会等到“清档”这一步,往往在最初的申请阶段就招满了学生。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基本上每所大学都会做广告推广。
被卡迪夫大学英语文学专业录取的一名女生表示,原来她的专业需要A-Level(英国“高考”成绩)AAB才能申请,但是她的成绩是ACC。她电话咨询学校时,校方了解到她的英语成绩是A,便降低标准录用了她。
英国《卫报》称,许多高校招生官都表示今年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即便是顶级大学,招生也面临困境。高校使出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伦敦都市大学已经在伦敦双层巴士上打广告,宣传该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位于莱斯特的德蒙特福特大学,则希望招收来自中国等国家的留学生。谢菲尔德大学为了减少脱欧带来的影响,动用欧洲各地的网络关系来招生。
脱欧公投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申请英国大学的欧盟学生人数大量下降,过去一年欧盟学生申请英国大学的人数同比下降7%。但另一方面,非欧盟的国际留学生可能会因祸得福。英国教育咨询顾问坦莫伊·雷对媒体表示,尽管脱欧给在英国学习的欧盟学生带来很多问题,但是非欧盟留学生在英国的留学前景可能会好。脱欧之后,欧盟学生将支付更多费用才能在英国学习,毕业之后他们也需要工作签证才能在英国就业,这意味着非欧盟国际留学生将和欧盟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会更加公平。而且欧盟留学生人数的减少,也意味着非欧盟国际留学生申请大学和就业有了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