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开发

2017-08-28

流程工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束缚热电量子

新技术开发

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工业集团宣布将投入1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发展;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节能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方法,可经济快速地研制航天器中高效热电发生器所需材料,这种材料能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赢创投资1亿欧元推进化工行业数字化发展

2017年7月7日,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赢创工业集团宣布将投入1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发展,并与IBM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旨在推进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变革。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建立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赢创旨在进一步增强其在数字化时代中的地位。赢创团首席数字官Henrik Hahn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投资约1亿欧元,用于数字化技术的开发与测试,并培养相关的数字化技能。这项计划不仅与数据和技术相关,尤其关乎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以及培训合格的员工。”

与IBM的合作将使赢创从IBM率先推行的最新技术和创新项目中获益,包括认知技术、区块链、物联网和工业4.0等云技术。此次合作还为赢创利用IBM的量子计算等突破性研发技术提供了契机。

2017年7月,赢创和IBM合作的首个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基于IBM Watson Explorer和Watson Knowledge Studio的数据分析结果,共同开发一个赢创专有的化学认知和生命科学资料库。Watson Explorer是IBM打造的认知搜索和内容分析平台,而Watson Knowledge Studio是其推出的云应用程序,可帮助开发人员确定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可用于Watson Explorer。从该资料库中形成的分析结果及建议将作为数字咨询服务的一部分,同时也可用于提升效率。

赢创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DE)的全新战略合作将专注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人与技能。合作主题包括交互式知识转移,以及行业实践中的量身定制培训概念等。此次合作还将探索数据交换和数字化商业合作的益处。

据悉,赢创于2017年初成立了赢创数字化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和推动数字化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聚焦支持客户取得成功的全新产品和服务。

我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赵博和陈宇翱等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上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并实现了其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7月4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上。

在该项研究中,中国科大团队首次成功观测到了超低温下弱束缚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的可控化学反应。实验中,他们巧妙地利用弱束缚分子的束缚能可调节的特性,精确控制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实现了对反应产物的囚禁。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精密的射频场操作技术,成功探测了反应的分子产物和原子产物,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证实了弱束缚分子之间化学反应通道的选择性。

该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在超冷化学反应中观测到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推进到量子水平。

新工艺获取热电材料更经济快速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节能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方法,可经济快速地研制航天器中高效热电发生器所需材料,这种材料能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相关文章发表在《材料化学学报A》上。

新制作方法利用了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他们借此创建出含有空隙的金属化合物晶体,再用原子填充这些空隙。所获得的热电材料含有两种原子:固定在晶格内可保障高导电性的原子,以及自由移动能大大降低热导率的原子。新工艺用铟作为填充物,选择合适的金属初始配比,在开放式反应器内合成所需材料,合成过程只需两分钟就可完成,退火需要5个小时。这种材料和合成的特点可使整个进程加快数10倍,从而降低所获材料的成本。

猜你喜欢

束缚热电量子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福州热电两台660MW热电联产工程核准获批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自由博弈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热电转换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新型热电制冷装置的实验开发
摆脱束缚 声控搞定一切
热泵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