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连接点,培养学生幼教实践能力
——以语言活动为例

2017-08-28基础教育部自然科学教研室孟昭荣

关键词:星星科学幼儿园

基础教育部自然科学教研室 孟昭荣

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连接点,培养学生幼教实践能力
——以语言活动为例

基础教育部自然科学教研室 孟昭荣

一、背景

我国在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并明确提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儿童天生是科学家,游戏是他们的实验。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是适合的。美国的2011年的《科学教育的框架》和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将科学教育列为幼儿园的核心课程[1],2012年3月,美国又发布了《美国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指出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教育关乎国家安全,要进一步重视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教育[2]。

为了全面科学地了解目前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上学期在黑龙江省政府第一幼儿园进行了科学教育现状调查访谈。结果显示,所在幼儿园家长和幼儿园领导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态度:支持并积极参与都是100%,幼儿园教师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态度:92%认为非常有必要,可见,绝大部分幼儿家长、幼儿园领导和老师都认为开展科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该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在调查所在班级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频率:只有16%的教师选择的是每周1-2次。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科学教育活动每周至少要在班级进行1-2次,可见,该幼儿园高达84%的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频率明显偏低。在调查您认为对幼儿开展科学活动对您有一定难度吗?只有16%的教师认为没有难度,这部分教师中的75%选择了每周组织1-2次科学活动。44%认为开展科学活动比较有难度的教师中,50%选择每学期组织1-2次科学活动,50%选择每月组织1-2次科学活动。4%认为开展科学活动非常有难度的教师选择在班级从未开展过科学活动。可见,幼儿教师组织开展科学活动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其所在班级开展科学活动的频率。教师感觉组织科学活动有难度,自然就不愿意在班级开展科学活动,所在班级开展科学活动的频率每月1-2次,甚至每学期1-2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调查如果幼儿园进行公开课评比,您优先会选择的活动领域,只有12%的教师选择了科学领域,这一数字让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于组织开展科学活动可能还不是很擅长,甚至比较打怵。如何解决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的这一难题,有效提高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活动的能力,需要每一位从事自然科学教学的幼教工作者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总结、积极寻找攻克难题的突破点。

二、事件描述

记得去年在1518班上课,我在介绍完恒星、行星和卫星的知识后,请同学们自由提问。一阵轻声议论后, 大家提了几个问题就觉得这部分内容很简单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教室渐渐静下来,我微笑着引导同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可是对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特别好奇,想一想他们可能会问什么呢?”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前排的陈曦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晚上有那么多星星,白天他们跑哪去了?”“白天星星睡觉去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都笑了。“星星真的睡觉去了?”我很认真地问,大家笑着摇摇头,我继续到“陈曦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幼儿都很感兴趣,谁来帮忙解答一下?”这时王靓站起来“白天星星还在天上呢,只不过太阳光太强了,星星的光太弱了,所以我们白天就看不到星星了。”“王靓回答得对不对?”我问。“对!”几乎是异口同声。“王靓解释的非常好,也比较通俗易懂,但如果在幼儿园只是通过语言来解答这个问题,孩子们能真的听明白吗?”看着同学们若有所思,我顿了下继续道:“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好办法?”过了一会,刘悦站了起来:“可以通过小实验的办法,拿个手电筒当星星,电灯泡当太阳,电灯泡亮的时候是白天,电灯泡灭的时候是黑天”话刚说到这儿,李平马上站起来反驳,“这个实验不好,在幼儿的眼中黑天了,电灯泡就亮了,白天电灯泡是不亮的。你的说法跟幼儿的真实世界是相反的,不利于幼儿的理解。”“李平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在解答幼儿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特点。不过刚才刘悦提到的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解答幼儿问题的思路非常正确……”还没等我说完,这时王楠举起了手“老师,我和同桌也想到了一个小实验,当孩子们都不在活动室的时候,将一个亮着的手电筒放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当孩子们回到活动室的时候,请幼儿观察天空,思考活动室为什么这么亮?孩子们会说是白天、因为有太阳……然后把窗户和门用厚黑布遮住,这时幼儿很快会发现亮着的手电筒,接着启发幼儿思考:刚才为什么没有注意到有亮着的手电筒?孩子们基本能回答出来因为刚才屋子太亮了,太阳光太强了,手电筒发出的光比较小,所以就没有被发现。这时再把窗户、门上的黑布拿下来,请幼儿比较:现在看到的手电筒的光有没有刚才的亮?提问:手电筒发出的光前后有变化吗?为什么有时我们很容易看到手电筒的光,而有时却很难发现手电筒的光?请孩子们大胆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面的解释请我同桌继续。”“做完小实验之后,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晚上,天很黑,我们能看到好多星星,白天,这些星星会在哪里呢?”王楠的同桌赵娜继续到:“我们可以提示孩子们,这亮着的手电筒就好比天上的星星,晚上天很黑,我们能不能看见亮着的手电筒,白天呢?这时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实验就会真正明白,夜晚,太阳落山了,天黑了,我们会看到好多星星,可是白天,太阳光太强了,星星的光很弱就看不到了,其实星星一直都在天空中。”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王楠、赵娜精彩回答的肯定。我也竖起了大拇指:“王楠、赵娜同学实验设计的很巧妙,解答的也很通俗易懂。其实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通过设计一些直观有趣幼儿能接受的小实验,来开展科学活动效果非常好,既有利于幼儿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感知,又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今天我们的实训作业是:月亮大还是星星大?请大家仔细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下节课我请同学们模拟幼儿园的情景来解答这个问题。”

三、点评与反思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连接点的方法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熟练的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将那些深奥难懂的自然科学知识原理深入浅出地通过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并“会用”,只有这样学生们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轻松地选择恰当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能够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连接点,笔者反思总结自己二十余年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针对幼师学生特点,编写具有幼师特色的自然科学课程教材

幼师自然科学教材要有幼师特色,应根据幼儿园教学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而编写,决不能是高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教材的缩减本。教材的编写不需要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应根据幼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删减现有教材中理论性过强、偏难、偏深的内容,重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工作中的应用。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与幼教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科学的知识和头脑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建议增加知识窗、幼教链接等板块,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教学紧密相连的案例,如介绍完月相变化后可增加一个幼儿童话《给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很轻松地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科学教育的连接点。

(二)在学前大专班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目前我校招收的高中起点的文科、理科和艺术类三年制大专学生,高考成绩多在250分——350分左右(满分750分),科学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薄弱。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她们并不掌握,这使得她们在组织幼儿科学活动时底气不足。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知识和素养是成功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胜任将来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建议在我校学前大专班开设自然科学类课程,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筛选出实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幼专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增加相关背景知识介绍,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训教学法组织教学,课程通过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打通学生所学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连接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开设这样的自然科学课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

(三)建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教学案例库,提高学生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能很好的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对于提高学生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建设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所以建议从事自然科学教学的相关教师成立“幼儿科学活动案例库建设”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共同选择梳理适宜在幼儿园开展的科技活动内容。同时课题组教师每周定期到幼儿园指导科学活动,观看幼儿园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点评。课题组教师在观看、讲评的基础上与幼儿园教师一起研讨设计适宜在幼儿园开展的典型科学活动。最后对幼儿园教师组织的一些成熟经典的科学活动(包括活动后听课教师点评和授课教师的反思)进行录像,建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教学案例库。这些经典的科学活动视频案例将成为自然科学课程生动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一种观摩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师生通过共同研讨案例,思考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组织科学活动,从而打通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连接点,提高学生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四)增设模拟幼儿园教学的实训板块,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

模拟教学是指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景,由一名学生担当教师,小组其他学生扮演幼儿,模拟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模拟教学可以为幼师生提供仿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活化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幼儿园教学的理解,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桥梁。笔者在教学中就增设了模拟幼儿园教学的实训板块“宝宝学科学”,结合自然科学知识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以儿歌、故事、游戏、绘画、小实验等富有幼儿特色的方式来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科学小活动和小实验。这些小活动和小实验就是学生今后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积累适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科学启蒙教育内容,了解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步骤和形式。课堂内模拟幼儿园的情景组织活动,通过训练,打通了自然科学知识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连接点,锻炼和提升了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能力。

[1] 张国玺.河南省公办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2):91-94.

[2] 肖龙海,韩青青.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报告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86-90.

猜你喜欢

星星科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星星洗澡
科学拔牙
来自星星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