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2017-08-28张雪梅茹先古力牙生
张雪梅,茹先古力·牙生
(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2200)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张雪梅,茹先古力·牙生
(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2200)
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内容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接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内科护理探析的对象,分为优质内科护理模式的优护组21例和普通内科护理模式的普护组21例。探析两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时间、血压改变水平、护理效果及不适症状等情况。结果 优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95.24%(20/21),显著高于普护组患者的76.19%(16/21),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心实施优质的内科护理服务,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实施效果,能够促使其脑出血病情的减轻和缓解、大幅降低其血压水平、减少意外并发症的出现,大大改善其预后,并且还能够促进提高内科护理的优良率。
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护理;体会
高血压是一种很难彻底缓解的一种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1],而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较常并发的一种危重病症,对高血压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构成严重的威胁。一般对于病情不是十分危及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止血降压治疗,但多需结合进行优质的内科护理,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现本文选取出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探析,主要分析其中经优质内科护理的患者21例预后及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接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内科护理探析的对象,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52±4.17)岁;血压值介于154~207 mmHg/90~112 mmHg,平均血压(167.21±10.44)mmHg/(97.49±7.83)mmHg;所选患者均意识清醒。这些患者均实施保守止血降压治疗对策,分为优质内科护理模式的优护组21例和普通内科护理模式的普护组21例。将两组上述各类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普护组:普护组患者均接受普通内科护理。于内科止血降压治疗后,及时检测其血压、观察脑出血缓解效果及不适并发症有无发生等情况,将各方面的观察数据均详细记录留档,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其次,不断根据患者的血压改变及出血缓解情况进行药量的调整,并在发生患者有不适状况时采取应急护理措施。
1.2.2 优护组
优护组患者在普护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的内科护理。如下:
(1)心理疏导:增强与患者的心灵沟通和语言及肢体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将治疗及护理的模式、目的、注意事项、效果及副作用等进行准确表达,以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2];通过多倾听、多微笑、多理解、多同情、多鼓励、多解释、多保证等形式,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使其得到足够的心理支持和正确的情绪引导,从而更好消除疾病。
(2)病情监护:精心观察脑出血及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及缓解情况,对脉跳、血压、呼吸频率及意识形态进行精准记录。
(3)专科防护:根据病情观察,均给予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预防护理措施。
(4)饮食护理:必要时,对咀嚼能力差、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采取鼻饲方式;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给予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软质食物,预防患者便秘,提醒其不可用力排便,以避免再次诱发脑出血[3]。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n(%)]
2.2 两组各类指标的比较
优护组患者的平均护理时间为(17.95±4.54)d,明显短于普护组的(25.74±4.52)d;优护组患者的血压(114~137mmHg/70~92mmHg)明显低于普护组(134~167mmHg/80~103mmHg);而且优护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普护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消化道出血1例。上述各类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高血压患者并发的一种危重并发症,可致使患者突发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而且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做好相应的优质内科护理服务工作,是帮助病患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保证。为此,不仅要重视内科基础护理,还要给予心理疏导、病情监护、专科防护及饮食护理等措施,以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患者预后的提升。
总之,精心实施优质的内科护理服务,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实施效果,能够提高内科护理的优良率。
[1] 王桂春.高血压性脑出血62例临床内科护理经验[J].《中国伤残医学》,2015,(9):187-188.
[2] 林慧珍.内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7):0014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43.2
B
ISSN.2095-6681.2017.14.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