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7-08-27刘辉夏常泉姚璐张亚丽会健军
刘辉,夏常泉,姚璐,张亚丽,会健军
• 论著 •
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刘辉1,夏常泉1,姚璐1,张亚丽1,会健军1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11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5例,A组实施老年科护理常规,平均年龄(72±3.57)岁,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护理训练(具体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言语激励,病友互动,加强社会支持,拒绝负面消息等个体自我护理能力和创新水平的训练),平均年龄(73±4.43)岁。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下降,B组下降较明显,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护理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情绪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心排血量锐减,伴随左心室舒张压增高,导致肺瘀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良,是冠心病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再入院率高等特点[1,2]。由于发病频繁、病程长,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情情绪严重影响着CHF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研究指出,提高CHF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改善负性情绪[3]。自我效能护理起源于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82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主要指个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称自我效能感,评估结果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动机和方式。近年被引伸到护理领域中来,系指患者在疾病时期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状态、信心和信念。多项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护理与慢性病患者情绪调节、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4]。本文旨在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对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焦虑患者11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5例,A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68~86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6例,Ⅲ级14例,Ⅳ级5例。病程11~20年,平均(11.5±2.45)年。B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69~87岁,平均年龄(73±4.4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15例,Ⅳ级6例;病程9~21年,平均(11±2.65)年。入组标准:①各种原因引起的CHF;②所有患者均符合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③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④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SAS评分大于45分,小于65分;SDS评分大于50分,小于65分,均属于轻中度焦虑和抑郁患者;⑤患者神志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文化程度;⑥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排除以往有焦虑或抑郁症患者。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自我效能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用药情况等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基础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卧位护理、病情监测、预防急性肺水肿、饮食及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进行人性化沟通,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并记录;测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根据现存的护理能力缺陷,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培训和指导,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培训,让患者理解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在积极治疗稳定病情的同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负性情绪。②言语激励,了解患者病情和焦虑抑郁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访谈,排除担忧,对于患者学习自我护理能力给予赞赏并鼓励,经常夸奖和表扬患者点滴进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③病友互动,患者病情减轻后,有意识安排其到宣教室或座谈会交流,让患者之间交流病情,让自我护理能力强的患者现身说法,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从而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④加强社会支持,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护理氛围,指导家属学习一些相关疾病知识,排除孤独感,提供情感和经济帮助,打消顾虑。⑤拒绝负面消息,向家属坦言,住院期间报喜不报忧,拒绝一切负面消息带入病房,让患者安心养病,焦虑和抑郁严重者请心理医师介入治疗。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SAS和SDS均含有20个条目。SAS小于45分为正常,大于45分为有焦虑,45~59分为轻度焦虑,60~74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5分重度焦虑;SDS小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0分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数据均由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下降,B组下降较明显(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表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3 讨论
CHF患者是心内科常见病人之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了最严重阶段。由于循环负荷加重,患者乏力、胸闷、气喘等症状,导致卧床不起,自我护理能力下降。多次住院或者反复住院,使患者的悲观情绪随病情而加重。有报道称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在CHF患者中发病率极高,分别达到13%~77.5%、37%~45%[6]。这些负面情绪一直存在增加了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促使血管醛固酮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分泌,加重钠水潴留,血管收缩紧张,加重心脏的前后负荷,长时间会损伤心肌细胞的性能,加重心力衰竭。焦虑和抑郁严重影响着CHF患者的生活和治疗、预后。
本研究采用SAS和SDS量表,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被相关研究所证实。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了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和焦虑、抑郁度的测评,护理前两组测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评中发现,CHF患者普遍自我护理能力较低,寻找与自我效能有关的因素,分析其社会支持水平和患者的心理障碍,测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是提高自护能力关键[7]。
自我效能护理是个体以自信心态处理生活中压力的能力。自我效能理论有4个来源,自我成功经验、他人成功经验、负性情绪疏导和劝说[8,9]。因为焦虑和抑郁对CHF的影响应是病理生理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兼顾社会心理因素,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0,11]。
本研究中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护理。首先进行人性化访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进一步的心理疏导打下基础,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家庭、个人、病情等情况入手,给其充分关爱和鼓励。充分调动了社会支持,结合其它患者的成功经验分享,让患者和家属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获得自信,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经过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下降,B组下降较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护理前后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自我效能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各种潜在并发症,延缓疾病发展,降低死亡率。自我效能护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时间不长,本组由于病例较少,缺乏大数据病例做理论支撑,尚有一定的偏面性和相对局限性,只是将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做临床经验交流,期待引进该护理理论的同仁在同课题的研究中拿出更有力的数据,来证实自我护理效能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1] 赵荣诚,于靖,郭艺芳,等. 焦虑抑郁情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3,35(5):790-2.
[2] 王蓓,王家美,华丽,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护理与自护能力的相关性[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4):25-8.
[3] 马卉,牛静. 自我效能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16,37(4):365-7.
[4] 唐丽春,牛加红,景颖颖. 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6,21(7):962-5.
[5] 陈旭红. 悟言点击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6,13(3):215-8.
[6] 夏文芳. 焦虑和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D]. 武汉大学,2013.
[7] 陈晓晴.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国际护理学,2012,31(11):2004-6.
[8] 岳爱学,权循炎,何佳倩,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7-8.
[9] 廖小凤,高铭云,廖红霞,等.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2):85-8.
[10] 谢小玲,李汇华. 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18-20.
[11] 尚刘文心,沈美芳,陈文瑶,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74-8.
本文编辑:阮燕萍
Effect of self-efficacy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Liu Hui*, Xia Changquan, Yao Lu, Zhang Yali, Hui Jianjun.*Department of Fourth Cadres Ward, PLA Arm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 China.
Liu Hui, E-mail: liuhui4048@sina.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Method A total of 110 elder CH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routine car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72±3.57) years old. Group B received regular nursing and self-efficacy nursing train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verbal encouragement, patients’ interaction,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rejecting negative messages, etc.) with average age (73±4.43) years old. After 4 week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P>0.05). SA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after nursing. The decreasing in group B was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Self efficacy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CH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elf efficacy nurs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Emoti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541.61
A
1674-4055(2017)07-0859-03
1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干四科
刘辉,E-mail:liuhui4048@sina.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