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2017-08-26高琳
高琳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持高度关注,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生态文明思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高度:“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正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政治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发展、追求政绩是严重的短视行为,长期看并不可取,比如近年来各地频发的雾霾,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社会和谐稳定,这本身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来重视和解决生态文明问题,将其提升到新的政治高度来统筹解决。
(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绿色化”一词首次和其他“四化”并列。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的观点。他一直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统一的,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好生态环境可以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2005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形象的“两山论”。2013年,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对“两山论”进行了最为全面的一次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我们都要,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就好比“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要转变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生态环境搞好了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实现双赢。
(三)惠及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生态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呼唤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他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他就用“接地气”的语言描述过人民群众的诉求:头顶上是蓝天白云,游泳的河道是清洁的,瓜果蔬菜是安全无污染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也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四)法治保障: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当前的生态形势认识非常客观,认为我国生态问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又一次强调了这一思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通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一是建立完备的保障生态文明的相关制度;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指标放在考核的优先地位;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四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这些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生态问题的有效治理。
(五)国际视野: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交流平台上表明中国的立场和态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的贺信中说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通过一系列具体数字表明中国的决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积极推动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生态危机,倡议“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得到國际社会普遍赞扬。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探寻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备而系统的思想体系。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问题高度重视,其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人类必须要依赖于自然界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明确肯定了自然界的重要位置,它先于人类而存在,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被毁灭,人类也终将消失。第二,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时,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依照规律办事。“任何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第三,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资产阶级的贪婪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当中获取使用价值,当这种价值被消耗完之后,就将它抛弃,从而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才能使“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一论断。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endprint
(二)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他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许多养分。儒家强调顺应自然,《孟子·梁惠王上》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娄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尊重自然规律才是“双赢”的正确选择。道家认为道法自然,同样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同时,道家也注重休养生息,“知止可以不殆”,不能够对自然“赶尽杀绝”,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观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历史营养和文化底蕴。
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甚至是人类兴衰的重要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他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高度,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规章制度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是每个人的发展,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个人也应当加入到环保中来。这样,党和政府从宏观上把控、从制度上约束,个人在生活中落实、在细节上到位,以上率下、上下配合,才能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生态文明建设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讲,也是他为了维护人民利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里包含了很多关心群众、为民服务的观念。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努力满足百姓“盼环保”“求生态”的迫切愿望;将良好生态环境当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力求使所有人都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健康的食品、在安全的空间里面生活;将生态环境是否优良当作衡量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不仅使人民生活水平提上去,也增加了其拥有美好环境的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方面做了努力,如设立生态红线,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大气对综合治理,将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有效结合,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等等,这些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最终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三)领导者的责任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责任意识一直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始终,这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担起了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责任,一直强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大自然的责任意识;其次,承担了对人民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牢牢记在心中,保护生态环境也体现了其爱民之诚,努力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还给人民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环境;第三,承担了作为历史的续写者所要担负的对于子孙后代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反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顾后果的开发行为,要求要保持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定决心整治环境问题,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绿水;第四,承担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对世界承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正是拥有这些责任意识,才推动了我国生態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责编 / 吴耀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