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难点,优化幼儿故事教学
2017-08-26刘超
刘超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处理好活动的重难点,能很好地体现活动的价值,使活动更有效,使孩子们学得更加积极而愉快。我们都知道,把握重难点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如愿。于是,在教研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在故事教学中围绕“重难点环节设计与突破”进行尝试,以期望达到优化故事教学的目的。
幼儿故事教学 重难点 优化 有效性 解读 内化 突破所谓重点,是指孩子们必须掌握的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它主要针对教材而言;教学难点是指孩子们不易理解的知识、不易掌握的技能、不易接受的内容,它主要针对学习的主体即孩子而言。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呢?
一、有的放矢:确定重难点
1.学会与教材对话,解读文本
当一个故事作为教材编写进《活动设计》时,就体现了两种意图: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者意图。《活动设计》中每个主题前都有“主题说明”及“主题目标”,编者会很明确地交代编者的意图,所以没进行一个主题的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应该仔细阅读“主题说明”“主题目标”等,然后把编者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当我们知道了编者的意图后,就要了解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故事的写作特点。如大班故事《小黑鸭》中,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这个道理。小黑鸭先是羡慕,然后是失望,最后是重拾信心,抓住这些关键点,故事所揭示的意义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显然,体会小黑鸭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就是本课的重点。
2.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自己看来很简答的问题孩子答不上来,或自己以为用了比较巧妙的手段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孩子却不怎么“配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不懂以儿童视角来展开活动吧。当我们拿到教材首先是自己先理解教材,然后让自己像个孩子般来读读这个故事,想象哪些地方是要让孩子重点解决的,哪些地方是孩子对孩子提高有帮助的、哪些是孩子难以理解的,然后就确定哪里是重点和难点。如《三只蝴蝶》,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下雨了肯定是要躲起来的,但文中的三只蝴蝶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个难点加以突破,让孩子们了解蝴蝶不躲雨的背后是因为有“相亲相爱”作为支撑,解决了这个难点之后,本课的重点也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二、立竿见影:突破重难点
如果说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犹如一出戏的戏眼的话,那么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了。那么,怎么突破呢?
1.架桥铺路,循序渐进
有时候,有些教学目标很难一下子达成,就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层层递进,帮助孩子尽快阶段目标,满足需要,从而向更高目标出发。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提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成为“最近发展区”。它的存在为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所以最有效的教学必须从儿童的现有水平出发,逐渐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为儿童搭建支架,引导儿童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更高水平发展。记得在听李老师的《粽子里的故事》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欣赏了故事之后就设计了“吃了粽子讲故事”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准备三个“大粽”请幼儿逐一打开,根据“粽子”里的要求讲故事。第一个粽子打开的要求是“传递悄悄话”,让孩子们排成一排传递老师的话,看最后一位孩子的答案是否与老师一致,提出了游戏的要求便是要仔细听、用心听;然后第二个游戏是词语接龙,第三个游戏是句子接龙,老师在有了第一个游戏的铺垫之后,很顺利很有趣味性地开展了游戏,孩子们在这个游戏中感受了游戏的快乐,积累了词汇和句子,懂得了凡事要用心的道理。教師在这里的三个“粽子”就起到了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作用。
2.善于引导,工于联想
如果说巧妙的设计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的话,那么教师的巧“引”善“联”,则是掌握课堂教学妙处的软件设施了。只有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提问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李老师在执教《布格子老虎》时,想让孩子们了解布格子老虎爱父母的情感,她没有一味地进行说教,只是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小老虎身上的花纹为什么是格子的呢?”引导幼儿思考“布格子”产生的原因、想象小老虎往身上画横、竖花纹时的场景和心情。孩子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父母对小老虎的爱,也体会了小老虎那对父母深藏的爱意,体会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有了这样的提点,本课的重点还会难以解决吗?
参考文献:
[1]李翔.幼儿园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
[2]叶明芳.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