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米来了
2017-08-26裴昱
裴昱
为了消除贸易保护,履行入世承诺,缓和中美贸易矛盾,中国今年首次允许美国对华出口大米。
然而短期内,美国大米入华“空间”有限,似乎难撼旧格局
继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市场后,美国大米首次获准进入国内。
2017年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其间,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而据美国农业部官网消息称,美国对华出口大米的草案已确定,双方正就最后的细节达成共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种植国和消费国。2013年,中国成为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在那之前,中国还曾一度是世界大米贸易中的重要出口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大米181.6万吨,同期出口大米44.92万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稻谷的现状是阶段性过剩,产量高、库存高,库存一方面来自国内,一方面来自进口。
过剩为何要进口?李国祥表示,一是因为我们有主动需求,一些高端品种我们达不到国际水平,需要进口。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这次放开美国大米进口,实际上是为了消除贸易保护,解决贸易平衡,履行入世承诺。
據了解,中国进口大米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上述三国牢牢占据了近92%的进口份额,而长期以来,美国粮农从未参与这一庞大市场,中美大米贸易谈判往来长达十余年。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承诺开放大米市场,但由于缺乏植物检疫协定,美国大米一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未能达到入世谈判时的大米进口规模,主要原因是在进口细节上没有达成共识。对进口国的技术、标准等并未进行深入谈判,粮食进口比其他产品复杂。”李国祥说。
就单产量和成本来说,自2000年以来,美国稻谷亩均产量就一直高于中国。除单产高于中国外,美国水稻栽培虽然只有300多年历史,但美国主产区水土优越,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品种丰富,有利于稻谷生产。此外,美国农民享有高额的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这使得美国大米在价格上也具备一定优势。
针对大家关注的美国大米进口是否会撼动现有的大米进口格局,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中国稻米进口目前实行每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制,配额内,进口关税1%,配额之外关税高达65%。这500多万吨的市场空间,目前主要由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瓜分,“美国大米进入中国后,将和这些国家有直接竞争。”高峰说,“面对这些国家,美国大米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虽然美国会如何在中国市场布局现在还是未知数,短时间看对国内相关产业影响有限。但是美国如果瞄准中国市场找到突破口,我们的配额就可能要用完,配额内如果国内大米的成本降不下来,定位不准,就可能受到更多影响。”李国祥认为,长期来看,也会倒逼国内稻谷生产实现优质化,和美国错位竞争。未来中国在稻谷的生产上也不能再盲目追求数量增长,而是要注重品质,提高生产率,这样才能形成公平有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