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视域下语文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2017-08-26谢晓艳
谢晓艳
从介绍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开始,明晰和谐、平衡、整体的生态观,并就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视域下如何实施语文课程提出了一些策略,即创建一个内外衔接的知觉环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價方式等。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语文课程策略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和谐、平衡、整体的观点,即世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提倡以生态的、整体的观点解决问题。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涉及诸多的课程问题,为语文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涵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一种联系、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寻求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本文梳理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三个方面的内涵:(1)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提倡课程突显知觉的意义。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环境中的信息就是我们学习的素材,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知觉系统来探索。(2)构建教与学的生态关系。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把整体观和生态观引入教与学的关系中。在课程方面,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一体化,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自然、文化、生活的关联;在教学方面,改善课程与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开放、反思意识,改变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环境。(3)强调整体课程观。人的情感、体质、审美、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可能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但是总体上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课程包容学习,兼收并蓄,鼓励学生建立多种联系。
二、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视域下语文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创建一个内外衔接的知觉环境
语文这门课程的内容关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了在课堂里接受基本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个人到大自然中亲身感知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正如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所认为的,环境具有一种信息结构,而人类的知觉系统已经进化到可以探测并提取出这种信息的程度,并能够提取周围环境中对于知觉者生存、成功和健康有直接作用的那些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相信知觉系统。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开设专题讲座、参观博物馆和在大自然当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全球意识,开展开放性的课程,采取反思性的教学。只有亲自到大自然中感知过春天,才能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来了》中春天的千姿百态;只有身临长沙橘子洲头,才能领略《沁园春·长沙》的气势磅礴;只有重游井冈山,才能理解红军革命的精神。因此,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觉的环境显得异常重要。
(二)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一定地重视,师生关系得到一定地改善,语文教育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仍然影响着学校和教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师生的关系忽视民主、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个性才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学生视野狭窄,对所学的知识难以理解。生态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是以教师的身份,有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有时以学习者的身份,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因此,教师充其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
(三)树立整体课程观
课堂教学是一个集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教材为一体的有机整体。语文课程教学除了是人文精神传授的过程,还是师生友好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更是完善个性生命,促进德、智、体、美、情感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虽然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增多了,但是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谓学生的参与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升学率,仍然强调死记硬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机械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审美、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渗透的语文课程教学注重教学的生命整体过程,即促进学生个性生命的发展,促进智力、体质、审美、精神、情感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偏向于其中的某个方面。第一,在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语文课程实施应该开放教材,实现语文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生态联系。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点滴反映在语文课本里,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生活经历来学习语文,亲自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充满生机的世界。第二,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语文一门内涵十分丰富且充满生机的课程。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审美和情感的培养也很重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以及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的作用,通过大声、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旋律、意境、情感。如透过《雨巷》,让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以及作者对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的苦闷;阅读《边城》,让学生体会湘西人民淳朴的心灵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以及命运的不可把握。
(四)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平衡,更加注重定性评价。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通过读、写、听、说等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语文课程评价在突出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还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全面评价。语文这门课程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还具有情感体验和体悟的特点。因而在进行评价时应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方式。教师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特点,“以生为本”,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坚持以正面和激励的评价为主,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方面,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结语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是生态思想的另一种表达,体现了教育独特的生态关怀。它以“整体性”为认识论基础,“整体性”意味着关系和完整。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正是从整体性出发进行课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课程观,对我国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语文课程是一门丰富且生机勃勃的课程。不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是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的习得,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的学习过程。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教学中,从整体的、生态的教学思想出发,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康,吴修龙.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视野下学校德育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03):5-6.
[2]余忠凤.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及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1-42.
[3]谢登斌.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聚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