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2017-08-26孙兆忠
孙兆忠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指出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采取的对策,对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一、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过程。数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首先提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学生得出“2、3、4、5、6、7、8、9、10、11、12”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你们猜一猜,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和是5、6、7、8、9的次数多,还是其它数的次数多?”学生通过分析,认为5、6、7、8、9只五个数,其它还有 6个数,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其它数的次数多!”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让小组代表分别进行实验,通过投掷,结果大出学生的意料。投掷5次以后,五个数的多,六个数的少。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结果产生了质疑,由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二、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数学实验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等,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然后比较一下文具盒的盒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再比较一下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说一说面积的含义,最后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面积的含义就是“物体平面的大小”。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拿一拿、量一量、找一找、猜一猜、想一想的方式,感知和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的方法。这样,通过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理解了面积的单位的意义,而且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智力潜力。
三、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形象感知,形成知识的表象,而且还能通过积极探究,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以及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动手测量、计算而得出。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可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图形,让学生猜一猜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一下。通过测量,结果是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考虑是否还有其它办法来证实,学生马上会联想到过去学过的撕拼、折叠方法。最后,通过操作,证明180度组成的是一条直线。这样,就把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利用数学实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理解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提供给学生一些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学生自主操作。结果,学生通过割、补、拼的办法,发现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既做到了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又初步理解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数学转化方法的价值。
五、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课程改革标准非常重视合作学习。而利用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小组,由组长进行分工,分别进行动手折、动笔记录等操作活动,然后交流讨论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最后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和帮助,也需要教师的宏观调空和耐心指导,因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证明,开展实验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正确合理的指导,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总之,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开放式实验,尽量少给学生一些限制和提示,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用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归纳总结等,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另一方面,操作活动要适量和适度,及时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上升为抽象思维,使知识“内化”。
参考文献:
[1]李莉.新理念下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及优化策略初探.中学学科网.
[2]胡敬民,林金云.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