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本土化问题研究
2017-08-26管媛辉郭慧敏胡万鹏王玥
管媛辉+郭慧敏+胡万鹏+王玥
从国内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本土化问题的具体表现、高校网络公开课本土化建议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本土化问题。
开放教育高校网络公开课本土化一、国内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开放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当时我国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基础设施欠缺及电子设备差,其社会反响不大。2010年末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后,在线教育才开启快速发展时代,从注重教学内容向内容与用户体验并重发展。
随着MOOC在国内兴起,2013年,果壳网创立MOOC学院,成为国内首个MOOC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学习者提供三大课程的所有资源。随后网易宣布与Coursera合作,推出“Coursera官方中文学习社区”。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edX在线教育平台,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MOOC平台,意味着我国网络在线教育开始与国际化接轨。
二、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本土化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教学资源建设不足
许多高校对于发展在线教学缺乏相应的经验,可用于制作网络公开课的资源不足,已有的网络开放课程使用率较低,多数网站的国外公开课程存在过于重复现象,浪费一定的网络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发展缓慢
我国高等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发展不均衡,重点院校具备充足的人力资金发展云课堂平台支持教学与学习过程的信息化,而普通院校则有心无力。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设备十分先进,简单使用者很多,但是系统开发者较少,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较少;部分网络公开课网站的界面设计不科学,给学习者带来很多不便。
(三)教学方法刻板
许多高等院校传授知识时,仍没有脱离“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忽略其自主思考的能力。网络公开课中,由于技术障碍,难以监测学习者状态,学习者身份、学历等都较为复杂,同时网络的使用丰富性导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者经常出现看电脑时玩手机的情况。课程质量是能否调动学习者兴趣的重要因素,精雕细琢的课程视频,会吸引学习者的更多关注。
(四)国际化教育资源匮乏
我国高等教育相较西方起步较晚,虽然在近年发展较快,但是在许多方面仍旧达不到国际标准。国内重点大学占据教育资源较多,外籍教师比例高,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多;然而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情况却不乐观,直接接触外籍教师的机会较少,同时网站更新国外课程的速度较慢,翻译速度跟不上,对于普通高校和一般在职人员来说学习起来很费力。
三、高校网络公开课本土化建议
(一)区域大学互助合作
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高校领导层应当积极促进高校联盟的顺利开展,提升其影响力和凝聚力;寻找突破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联盟国际交流合作。各校应分派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建高水平网课制作团队,其人员需要既熟悉网络教育发展趋势;擅长网络课程商业用途的运行规律;同时兼具团队运营能力。以高校优质师资为导向,专业技术开发为优势,政企行政资金支持为辅的格局,三管齐下为高校区域合作努力。
(二)制作多形态新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网络公开课时,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成功经验,应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发展以适应我国教育现代化。直播,是近两年发展最为迅猛的网络在线交流形式之一,教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实时互动解决学习者疑问;教师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简单的文字资源或课程资源更新信息,同学阅读、转载后,发表对课程质量的看法形成互动,同时为其他学习者提供意见参考;荔枝FM类的播客作为语音交互平台,可以应用到网络教育中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当中,如可以开班每日一词、每句赏析等易于快速学习的口语类教学。
(三)开发学习支持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应在三个方面综合发展,一是技术方面进行升级,保证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便利,提供每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一体化,弥补网络学习环境的欠缺。二是提供高质量视频、音频、电子资源、指导性文件等学习资料。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做好沟通工作,如学习小组讨论、在线答疑或电子邮件反馈等。
(四)建立大数据评价机制
根据学习者对课程、教师的评价数据分析得出公开课的受欢迎程度,依据流量排行对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从教师评价反馈以及学习者后台信息,可以获悉学习者习惯、兴趣偏好等,然后为其推荐、订制符合学习意向的内容。网络课程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的自制能力,课程质量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并行,可以从网站和教师方面提供外在力量对学习者进行监督,促使其学习的高效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贾迅,吴磊.关于网络公开课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27-28.
[2]朱明.关于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反思[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6):10-12.
本文受吉林省教育科學规划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网络公开课的本土化问题研究》、高教学会《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相适应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研究》和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课题《青少年移动社交平台主动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的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