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什么?
2017-08-26老鬼
老鬼
最近“可燃冰”这个词可是火爆了!如果你之前听都没听过,那可是有一点点……了哦。
当然仅仅听过,那跟没听过还真就没什么大区别。咱们还是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个“新玩意儿”吧。
可燃冰是冰吗?
可燃冰因为外观非常像冰,而且碰到火就能燃烧,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它的“大名”叫天然气水合物,“英文名”是Natural Gas Hydrate,可燃冰只是它的一个“小名”,其他的“小名”还有固体瓦斯、气冰。
在化学家眼里,可燃冰是甲烷与水的“结合体”,看起来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它含有的甲烷是非常好的燃料,一是甲烷的适用范围很广,二是甲烷是公认的清洁燃料,比较环保。
可燃冰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一般认为主要分布在水深超过500米左右的深海。大陆的永久冻土、极地大陆架等位置也有大量储藏,甚至在内陆湖泊的深水中也曾被发现过。
科学家估算在海底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千米,占到海洋总面积的1/10还多。这些可燃冰储量够人类使用80~800年!
亟待开发的可燃冰
早在1810年人类就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了可燃冰。
1934年,在苏联,人们发现有一段天然气管道被堵塞了,工程人员在维修管道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是可燃冰在“捣乱”。这是有记录以来,人类第一次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可燃冰。
于是人类开始了对可燃冰更深入的研究和挖掘。1971年美国学者正式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随后的日子里,人类的收获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国家开始了商业开采。
但是,这事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是它的储存难,二是开采时十分危险,弄不好可燃冰中的气体喷发而出,就会形成海啸,整个挖掘平台就会被掀翻。这就不仅仅是浪费了可燃冰的问题,开采人员的生命都是岌岌可危的,同时还会给海洋生态带来威胁。
一切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出了甲烷。试验开采仅持续了6天便被迫中断了。今年的5月4日,日本再次宣布在近海开采了可燃冰,这次开采于12天后,又被迫中断了,未能实现计划的三四周稳定生产。看来,可燃冰的开采真的不简单啊!
可燃冰的“中国梦”
1999年,我国的地质勘查人员在西沙海域发现了海底可燃冰存在的信息。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开始了可燃冰的勘探和研究。2007年首次获取了海底可燃冰的样品,并证实在我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2009年,我国又在祁连山的冻土区,获得了陆地可燃冰的样品。
此后更是捷报频传。
今年6月,从南海神狐海域又传来了好消息。截至6月21日14时52分,“蓝鲸1号”开采平台在这里连续试采可燃冰达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
在此期间,“蓝鲸1号”受到了台风的正面袭击。但是,台风没有对开采平台的安全造成影响。这也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开采平台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正常开采的能力。
还有……
可燃冰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难道真得等到2030年吗?
中国除了现有探测到的可燃冰蕴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尚未被科学家们勘测到的呢?会是在喜马拉雅山脉?还是青藏高原?
会不会有一天,人类发现一种新的能源,它就像空气一样,无须开发,只要稍加处理就能使用,而且還高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