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特点及未来走向

2017-08-25宫承波王凡

新闻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交互性虚拟现实

宫承波+王凡

【内容提要】虚拟现实(VR)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在新闻传播领域影响突出。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VR新闻报道在调动受众情感、提升传播效果、展现场景细节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当前VR新闻在发展中受到了题材限制问题、新闻伦理以及客观的技术条件等问题制约。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VR新闻的传播特点和突出问题,并从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技术普及程度两个方面对VR新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 VR新闻 沉浸传播 交互性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依靠计算机创建并生成虚拟环境的仿真技术,用户通过佩戴传感设备,可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前景广阔的前沿科技,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工业设计、游戏娱乐等领域表现出的优势,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闻传播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则催生出新闻报道新形态。2015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正式发布VR 新闻客户端“NYT VR”,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随后,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中。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对虚拟现实新闻(简称VR新闻)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指出VR新闻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一、虚拟现实新闻的传播优势

(一)第一人称叙事,激发情感共鸣

传统的新闻报道以编辑作为第一视角,受众获取的新闻资讯都是经由编辑进行过整合的,这种模式下受众处于一种被动视角,难以对新闻事件形成切身感受。而在VR新闻的传播模式下,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进入虚拟场景中,可以自主改变视角来获取信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新闻现场。这种视角的改变直接增强了受众与新闻之间的情感联系,受众能够亲自参与到新闻叙事之中,因此也就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新闻的内涵。

2015年11月《纽约时报》推出VR新闻《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该部作品时长约11分钟,利用VR技术讲述了三个叙利亚儿童在战争后流离失所的故事。借助VR设备,受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灾难,当无数难民从观察者身边经过时,那无助的眼神可以给受众带来直观的冲击。尤其是在争抢空投物资的场景中,看到几个孩子为了生存去与成年人争抢物资的画面,所有人都为之震撼。这部VR新闻作品将战争的残酷直观地传递给受众,避免了传统编辑视角带来的距离感。

(二)形成沉浸体验,提升传播效果

传统新闻报道受传播媒介限制,难以完全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受众在接收新闻资讯时往往处于“一心二用”的状态,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新闻上。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VR设备通过改变受众所处场景来传递信息,受众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场景互动而获取信息,这种模式下受众处于一种“沉浸式”的传播体验中,可以对新闻资讯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在使用VR设备时,受众可以通过视角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新闻现场,这就将传统意义上新闻报道的“你拍给我看”变为“我自己去发现”,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现场景中的新闻,这种主动探索的模式可以让受众更加沉浸于新闻现场中,对场景中蕴含的新闻资讯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017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纷纷利用VR设备进行会议现场报道,在新浪新闻推出的“两会VR特别报道”——《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中,网友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总理、官员、群众、记者等多个视角对会议现场进行观察。这种多角度的观察,使我们不仅有机会亲身感受到会场中庄严而和谐的氛围,还能够从参会者的神情中看出社会各界对两会的重视,真正体会到政府、媒体等部门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这种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有效地避免了以往两会报道中存在的内容空泛问题,调动了受众的主观积极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场景细节丰富,弥补叙事缺失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下,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的首要工作就是采集新闻素材,通过对新闻素材的整理發现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这种采编模式以新闻记者为主导,记者的选题角度和自身的主观意识都会对最终形成的新闻报道产生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新闻信息的缺失,影响新闻叙事。在VR新闻中,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VR设备为受众提供了全景视角,可以让我们更为全面地获取场景信息,从多个角度探索新闻现场,通过场景细节感受新闻现场的魅力。

2015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某工业园发生的山体滑坡,新华网于第一时间组织VR团队对该事故的新闻现场进行全景拍摄,发布了《虚拟现实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的VR新闻。通过进入受灾场景,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山体滑坡造成的严重危害,对周围的房屋倒塌、道路堵塞、植被破坏等细节要素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除了这些场景细节,我们还能通过周围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中体会到救援工作的紧迫性。这样的全方位报道为受众带来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自发地从场景细节中获取所需要的新闻资讯。

二、虚拟现实新闻的突出问题

(一)新闻报道的题材受限

VR新闻虽然能够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但目前VR新闻发展的限制因素较多,其中VR新闻报道题材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VR新闻的普及。VR新闻在全景报道中表现突出,但对于如财经新闻等较为抽象的新闻来说,VR新闻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报道效果,反而会增加报道成本。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问题,现阶段VR新闻的制作较为复杂,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技术的应用,避免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在VR新闻的制作和应用成本降低后,我们同样可以将普通的新闻通过VR设备进行报道,这样虽然无法发挥VR新闻的技术特点,但至少可以免去受众进行频繁的媒介改变,保证受众能够在同一设备上获取更为广泛的新闻资讯,提升VR新闻的用户体验。

(二)对新闻伦理的挑战

技术具有两面性,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对旧有的秩序造成冲击。在VR新闻领域,VR新闻报道特有的“全视角”体验在提升了报道效果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对传统的新闻伦理规范造成挑战。

一方面,VR新闻在灾难报道中可能带给受众观感刺激。VR新闻对场景新闻的报道优势明显,经常被新闻媒体用来进行大场面新闻的报道,这包括了灾难新闻。在叙利亚战争、深圳山体垮塌事故、潍坊海化纯碱厂溃泄、尼泊尔地震等灾难新闻报道中,VR新闻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然而,VR新闻中过于逼真的场景重现也带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真实的还原事故场景很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二次伤害,灾难场景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对受众造成视觉刺激和心理冲击,造成不良的新闻体验。

另一方面,VR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不容忽视。VR新闻报道强调新闻场景的重现,受众从场景中获取新闻资讯,这种传播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做到将不同时间拍摄的场景进行拼凑,这就意味着VR新闻也面临“摆拍”的风险,存在新闻造假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对VR新闻应保持理性态度,不可一味地相信“眼见为实”,让新技术成为虚假新闻的“糖衣”。

(三)缺少广泛应用的客观条件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技术,VR技术本身对客观条件的要求较高,不可避免地影响着VR新闻的普及,在VR新闻的生产和分发层面上,客观的技术限制较为突出。

在新闻生产层面,VR新闻制作复杂。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流程简单,记者在完成新闻素材采集工作后,可直接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后发布。然而对于VR新闻来说,由于相关全景摄像技术的不成熟,新闻媒体仍然需要对全景视频素材进行后期处理,而全景视频的处理工作往往耗时较长,因此新闻媒体便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新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时效性。加之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VR新闻的成本较高,制作一则新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采编成本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VR新闻的普及。

在新闻分发层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受众普及率较低。VR新闻以虚拟现实设备作为基础,需要受众佩戴相应的VR接收设备,而这些VR设备普遍较为昂贵,且当前视频市场中并没有丰富的VR视频可供观看,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购买功能强大的专业设备。不仅如此,VR新闻的“沉浸式”传播模式要求受众完全投入其中,使用户无法向平时在地铁里看手机那样方便地获取新闻,增加了受众获取新闻的难度,这也是造成VR新闻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

三、虚拟现实新闻的未来走向

(一)增强交互性,提升用户体验

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虚拟现实技术将我们的视听感受进行了延伸和扩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VR技术能否顺利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如何,因此提升用户体验对VR新闻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提升用户体验,必须依靠增强VR新闻的交互性来保证用户参与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从现有的VR新闻报道来看,所谓的“用户交互体验”仅局限于用户通过头部的移动自主改变观看视角,然而视角的改变并没有与场景形成实质性的交互行为,无法对场景产生影响。这样的交互体验模式能在用户初次接触VR设备时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但这种由新鲜感带来的体验很容易消退,实难成为留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为给受众带来更高程度的交互体验,我们可以借鉴虚拟游戏中的技术手段,为VR设备加入提供互动操作支持的手柄,并配在虚拟场景中设置便捷的互动界面,给用户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用一种“操作互动”的模式取代简单的“观察互动”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用户不仅可以自由控制视角,还能改变观察的距离,甚至进行自由的场景切换,与场景建立更为高级的互动关系。虽然当前这种场景互动技术在VR新闻领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相信VR新闻的互动程度一旦达到此种效果,VR新闻的普及程度必将大大提高。届时,VR技术便会作为一种更为成熟的媒介形态走进并影响人们的生活。

(二)解决发展问题,提高技术普及度

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倾斜和投资支持。在政策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VR产业的发展。2016年,工信部发布《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对VR产业发展的问题和方向进行明确。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建设虚拟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专项计划,大力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在2016年9月召开的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在开幕式演讲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政策的支持为VR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让更多的人看到了VR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市场方面,日前艾瑞咨询发布了《2017年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VR市场规模为34.6亿元,尽管当前这一规模还比较小,但增长速度非常快,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突破百亿元大关。报告中还对VR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预计在未来五年中,VR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到2021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2亿元。由此可见,我国VR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涉足VR产品,投入巨额资本对VR技术进行研发和升级,这无疑也将对VR新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VR技术能够在带给人们更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時会降低技术成本,增强社会对VR技术的认同,提升VR设备的普及率。毕竟VR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要完全替代现有的媒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的接收终端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大众视野,届时VR新闻也将像电视新闻一样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 新媒体研究,2017(1).

[2]史安斌 张耀钟.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 [J]. 新闻记者,2016(1).

[3]宋欣政 李广林.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 视听界,2016(4).

作者简介:宫承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编辑:徐 峰

猜你喜欢

交互性虚拟现实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科普网站交互性对科普传播影响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