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8-25马成文唐静叶中亚
马成文 唐静 叶中亚
摘要:分析了当前潜江市村庄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潜江市乃至江汉平原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庄绿化;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S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58-03
村庄绿化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属水网湖区,国土面积2 004 km2,全市390个行政村(居委会、分场),2 758个村民小组,农户15万户,村庄绿化占林业总面积的28.3%,为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态条件、满足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村村通公路、村庄集并、村级服务中心工程的实施,村庄绿化由“自然用材”型逐步向“整齐休闲”型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村庄绿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潜江市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提供参考。
1村庄绿化现状
1.1绿化面积大,三大效益显著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随着“绿满潜江”等活动的开展,市财政每年投入390万元用于村庄绿化,投入的送绿资金每村不少于1.5万元。据调查,2016年全市湾子林面积04万多hm2,户平003 hm2,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8%以上,居全省平原地区之首。村庄绿化为农户提供休憩场所,改善了农村环境条件,同时生产了一定数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据统计,全市湾子林累计产木材达60万m3以上,产各类水果10万t以上,村庄绿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1.2树种不断丰富,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潜江属冲积平原,水网湖区,树种历来较少。近年来,潜江市在村庄绿化工作中,大量应用适生外来树种和本地乡土树种,树种不断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乔灌木树种共14科、25种,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见表1)。
1.3村庄绿化的功能向休闲型转变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为了解决缺柴少林问题,村庄绿化以枫杨、榆、桑、旱柳、香椿、竹等乡土树种为主,生产薪炭材以及建房、家具所需木材,树种较丰富,共12科、17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水杉、杨树引种选育成功以及繁育技术的突破,村庄绿化以水杉、杨树为主,生产商品材,树种单一,共4科、6种。2012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村村通水泥公路,大量村庄集并,为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和档次提供了条件,村庄绿化以园林绿化树种为主,村庄绿化的功能向休憩娱乐型转变,树种不断丰富,共14科、25种。
2潜江市村庄绿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1)乡土树种少。乡土树种对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更具有亲和力,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近年来,村庄绿化树种虽然丰富,但优良的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用量太少。2016年潜江市村庄湾子林树种及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木本类25个树种,在品种和使用数量上,引进树种占76%以上,乡土树种占24%左右。大量使用引进树种而忽略乡土树种,由于树种适应性、栽培管理技术上的欠缺,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2)苗木品質低。品质好的园林绿化苗木价格高,而政府对村庄绿化的投入有限,村民买不起高档苗,只能买次等低劣的小规格苗木,没有真正按照“良种、良苗、良法”的要求开展村庄绿化。往往栽后多年,林木生长缓慢,缺株断带,林相不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注重栽植,轻视管护。树木栽植后,养护管理是确保成活成景的关键。一些地方栽时一阵风,栽后缺乏有效的养护。公路形成后直接栽植于含有水泥石灰的土壤中,大苗不支撑,不及时浇水,全冠苗不疏枝疏叶,不清除杂草,不注重整形修剪,人为损坏,加上苗木规格小品质低,往往是苗木枯黄,长势衰弱,病虫危害,杂草丛生,断株断带,难以形成景观效应。
(4)整体规划滞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对房屋、道路、绿化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村庄绿化设计包括农田林网、进村公路、屋前道路、村庄广场、房前屋后等。目前,大多数村庄绿化没有进行规划设计,只能见空插绿,绿地之间缺乏联系,树种结构不合理,布局较为零散。一些地方追求村庄绿化城市化,缺少乡土气息。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等建设没有有机统一。
(5)技术不过关,成活率较低。植树技术是确保苗木成活率的关键,长期以来,林业主管部门研究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多,研究村庄绿化的少,重视了林业基地建设,忽视了村庄绿化,全市懂栽种杨树的多,懂栽种绿化树、花卉、果树及村庄绿化设计的少。村组干部对村庄绿化的概念、目标和方向还不是很明确,热衷于赶时髦,在调苗和栽植技术指导上,不得要领,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大,影响了树木正常生长和成活率。
(6)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健全。村庄绿化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共建绿色生态家园的积极性,没有把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绿色产业结合起来。部分群众认为:村庄绿化是干部的事,是集体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群众也没有栽管义务。有的农户把房前几棵绿化树当晒衣架,有的还暗地里破坏,群众对村庄绿化的认识不够,因此形成不了爱林护绿的社会氛围。
3提高村庄绿化水平的对策
新时期村庄绿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绿化、美化及生态安全作为村庄绿化的切入点。结合潜江市环境整治、生态文化明市建设,努力促进“村村美”、“村村富”的实现,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
3.1遵循四大原则
(1)“三大效益”统一原则。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绿化有改善、环境有改变、生活质量在提高。让农村居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主动去植绿护绿,才能促进村庄绿化取得实效。
(2)农村特色原则[2]。以村为单位,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通过科学规划,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在村外,高标准的林网建设,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在村内,绿化以乔木为主,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适当发展林果树种,构建起“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在树种及绿化模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大环境,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城市化。
(3)因地制宜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产业特点,经济条件,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同时要突出重点,做到“六结合“,即结合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搞绿化,结合农村道路建设搞绿化,结合农村沟渠治理搞绿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搞绿化,结合文明乡村创建搞绿化,结合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搞绿化。
(4)结合民意原则[2]。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村庄绿化过程中,既要强调政府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农民在村庄绿化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才能维护村庄绿化成果,使村庄绿化走上长远持续发展之路。
3.2村莊绿化模式探讨
(1)树种选择:根据江汉平原水网湖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在村庄绿化树种选择上,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宜当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加以补充。其中,乡土乔木树种:枫杨、榆、槐、苦楝、香椿、乌桕、柳树、女贞、重阳木、朴树等;适宜生长的引进树种:水杉、池杉、广玉兰、榉树、栾树、合欢、银杏、含笑、法桐、桂花、紫薇、红叶石楠、樱花等。果树类:桃、李、梨、枇杷、石榴、柿子、葡萄等。
(2) 配置模式:①主要道路绿化。进出村庄主干道绿化以水杉、银杏、榉树、重阳木等适应性强、树资美、生长快的高大乔木树种为主[3],乔灌结合,搭配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大叶黄杨等球灌类植物,形成层次感,彰显村庄道路整齐干净、绿色怡人。②次要道路、村庄街道绿化[3]。以乔木或小乔木为主,可选择栾树、大叶女贞、乌桕、榆树等树种搭配紫薇、月季等灌木,下栽麦冬等地被,街道连接处配以花镜,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③休憩广场绿化。选择枫杨、柳树、法桐等冠大、生长较快的遮阴树种作为主体,搭配栽植桂花、红枫、紫叶李等亚乔木树种及花卉和草坪;组团栽植彩叶灌木,小片栽植观赏性好的果树,让人们在休息娱乐的同时可以赏花、观果。④农户庭院及空地绿化。推行“前灌后乔”、“前花后果”、“果菜套种”的模式。空地可栽植枇杷、桂花、竹子等常绿植物配以小灌木,实现村庄绿化、美化、香化。
3.3完善体制机制,巩固绿化成果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庄绿化的造林和管护。公共绿地及公共道路绿化固定专人管护,房前的绿化实行包保责任制,屋后的林带、果园、竹园实行“树随屋走”,采取统一调苗、统一栽植、统一建园、分户负担、分户管理、分户受益的办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并把村庄绿化的管理同清洁家园有机结合起来,把村庄绿化与发展绿色产业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破坏绿化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鼓励村民自行监督,从根本上保护绿化成果。
3.4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服务
开展农田林网树种选择、乡土树种选育、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庭院果树等研究。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庄,开展树种搭配、栽植模式、管护模式示范。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苗木栽植、养护等先进技术。每个村培植2~3名乡土专家,让他们掌握苗木培育、起苗、运输、栽植、支撑、浇水、遮阴、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技能。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
3.5加大对村庄绿化的资金投入
采取财政投入,区、镇、处配套,村组自筹的方式,解决村庄绿化资金短缺的问题。各村可以探索个人投资渠道,村集体和农户出地,经济利益比例分成的绿化模式。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乡镇处场为单位,根据村庄绿化规划及苗木需求建立专业的村庄绿化定向苗圃。
4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对绿化的需求量会加大,要求会更加严格,质量更加高,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技术保障,完善管护体制,村庄绿化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村庄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琪.村庄绿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丰春,郑霞.村庄绿化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137.
[3]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