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响山野的西部牧歌
2017-08-25张凡
张凡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來,伴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文学的形式来呈现历史、时代及社会的各种面向业已成为一种亟欲完成的可能性表达。“随着文学审美视野的开阔,特别是国内文化寻根思潮的启示,新疆各族作家的文化审美意识普遍觉醒。汉族作家提出了‘中国西部文学的主张,主旨在于倡导在独具色彩的地域文化背景上,去挖掘和表现西部人的内在的文化精神和性格。”从这个层面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进疆的作家赵光鸣是个地道的地域l生作家,他的小说世界里充满了对西部边地世界的浪漫想象。无可否认,成长成熟于新疆的作家赵光鸣,早期作品以反映底层民众和“流浪汉”生活为主,《石板屋》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部。随着作家自身创作视野的拓宽,作家把笔墨集中到脚下这片土地过往的历史上,把一种史家的眼光带进小说写作中,这使得赵光鸣的小说创作显得更加气势磅礴,仅就《山围故国》这部来说,整部小说充满了一股浑厚凝然之气。我们不难发现,长篇《山围故国》一如既往地延续了作家坚韧、硬朗的写作风格,有条不紊的小说叙事将那些洒落在历史尘埃中的记忆碎片连成一线,原本坚硬如冰的历史顿时变得温情脉脉,极富一种生命的力与美,正是这些力与美的存在让作家笔下的狼山世界充满了人性的轻柔与生命的质感,由此也为文本阐释带来了多种可能性与表达。
一、英雄叙事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是一种主观色彩浓厚的书写行为,是在某种动机与目的驱使下的有意为之,“既是在一定动机下进行的,也是遵循着一定的理念展开的,而动机与理念一旦确定,就会对文学叙事具有规范性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家赵光鸣在创作《山围故国》的过程中,时刻有种莫名的使命感贯穿其中。他力图突破早期“新疆底层流民生活叙事”话语的窠臼,在还原历史温情的冲动下实现了对历史话语的一种本真回归。而就小说叙事内容来说,这是一部叙写西部边关英雄及英雄壮举的历史长篇小说。文本以坐落于中国西部边陲的狼山石头城为叙事原点,以这个原点为中心展开小说的叙事,让行走其间的各路英豪有了纵情自我的可能性与活动场域,而这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具体的一些关于边地世界的纯美想象。放眼整部小说,历史维度、时代维度以及生命维度纵横交错,让文本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与立体感。从历史维度出发,一种纵向的线条感让发生在狼山石头城世界里的一个个事件有了特定历史时空的指向性;作家在小说中试图塑造的这个特定历史时空指的是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初期的西部边陲,而这个时间节点让游刃于此的英雄们有一种依托与融入,让他们的英雄壮举更多的具有了现实意义,并为小说摆脱一种僵硬的历史纪实提供了一种可能。从时代维度出发,一种横向的书写让小说所描述的上世纪第二个十年成为聚焦点。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十年可以说既是民国初创的十年,也是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安的十年;然而,即使在如此动荡的年代,中央政府依然对西部边关实现了一种有效的把持,这种强力的管理与统治并没有因为社会动荡而失去约束性,由于这种强力的存在支撑起那些狼山石头城英雄们的时代使命感,使得他们的壮举饱含深沉的家国意味。从生命维度出发,作家笔下这些鲜活的、个个满怀激情与热血、肩负起历史与时代双重使命的英雄儿女们,通过抵御沙俄残匪入侵边关这一英雄壮举,以激烈的抗击行为拯救国家于危机之中,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震撼寰宇。
纵观整部小说,可见赵光鸣的关注视野总带有一种指向性,这种指向性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其个人情感在写作过程中的自然流露。因此,长篇小说《山围故国》体现的是赵光鸣内心深藏已久的英雄情怀,在这里他不仅要叙写一个个个体的英雄行为,更要把那个时代背景下身处西部边地的英雄群像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让原本落寞如水的西部边陲有了鲜活生命的灵动,而这些也是赵光鸣个人英雄情怀的一种泛滥与宣泄。可以说,小说《山围故国》是赵光鸣一部展现西部边地英雄的倾力之作,边陲狼山石头城英雄们纵横捭阖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的有像曾无涯、楚无极、地红、云赞、裴国樵、白俄女子金娜等等这群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青年英雄,这些满身洋溢着青春、真诚与真性情的英雄们,是他们让寂静的狼山石头城充满生命原初的活力,是他们让西部边陲的天空中充满五色彩云。
小说主人公曾无涯——一个跟了将军五年的贴身侍从官,他处事低调,做事沉稳老练,深得将军的赏识与信任,不仅可以经常出入将军府后院,并能经常见到将军的内眷,而能享受如此优待的,除了老仆伍泰和厨娘兼女仆的尉妈之外,便是身为将军贴身侍从官的他。他为人谨慎,周全细致,尽管同情维新党人,但却不像前任侍从官荆鹏那样书生意气,与维新党人蔡湘、谷宣父、万皓云等人多有来往,最终落得个被将军打发到獠墩去开矿了,从此消失于整个狼山地界;曾无涯把对维新党人的敬佩之情深藏于心,在从狼山要塞回将军府的路上不愿从西城门进城,宁愿绕道从北城门进去,只因西城门的城楼上悬着蔡湘、谷宣父、万皓云们的人头,他反感将军对维新党人的野蛮行径,自此开始与新党有了一些秘密接触。他激情澎湃、侠肝义胆,当他被将军派到狼山要塞武胜营担任关左灿的副手时,面对白俄军的步步逼近,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激昂和亢奋,俄军的炮声像号角一样唤醒了他沉睡的青春生命,他对狼山北部荒原出现的这些俄国军人没有仇恨,甚至有些感激,正是他们让他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春时代”。面对关左灿最初的冷眼观察和猜忌,他毫不计较,始终以一种敬重的心态去看待要塞司令官关左灿,并积极配合要塞的军事行动。
当然,相比于曾无涯这样的侠骨柔肠,也有像关左灿、傅元寿,是一群拥有热血的镇守边关的将士,他们心中既有儿女情长,又有民族大义,在白俄溃败之师大举进攻边关石头城时,更是一马当先,用自己的热血捍卫了中国将士的凛然气骨,经历残酷的战争考验的英雄们,可以说是英雄的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气概与脊梁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身上,赵光鸣对这些英雄人物虽着笔不多,但作家自始至终都以崇拜的敬畏之心仰视着他们,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是赵光鸣生于边疆、长于边疆许久以来的一种英雄情愫。贝母坡的战斗是惨烈的,青特里克的战斗是悲壮的,而这些战场场面越是惨烈,越能够把这些边关英雄人物衬托得更加伟岸,战争不需要语言,驻守边关、为国捐躯正是大英雄的无畏抉择。与此同时,也有像马明高、储仁杰,这样一群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在将军黑暗统治下为正气而战的民间英雄们,他们不畏将军的强权政治,不畏搜捕队的即刻抓捕,自始至终为狼山石头城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甚至不惜以牺牲自我来获取狼山石头城的“新生”。当白俄将军雅可夫幻想以手下的残兵败将再次雄起他的帝国军人之梦时,在他们所谓的复活山再次集结向狼山石头城扑去之时,马明高、储仁杰等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计将军前嫌,“对于任何侵略者,民平社的立场都是鲜明的,那就是坚决反击,英勇抗敌,绝不做旁观者。尽管他们已经发现将军有借俄军铲除异己的企图,也不打算袖手旁观。”或许,这些才是真正的边关英雄所为。
二、回望历史
从文本本身来看,长篇小说《山围故国》是一部有着丰富记忆的历史载体,赵光鸣用丰富无比的想象力将那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点滴记忆重现在世人面前,那些早已逝去的记忆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被赋予生命的活力,让原本那些尘封于历史的记忆有了灵魂,而这些灵魂紧密围绕狼山石头城的百年大计而来,有保卫狼山石头城不被外强入侵的,有为狼山石头城长远发展而未雨绸缪的,更有继续将狼山石頭城封锁在陈旧而封闭的环境中,让时间去消磨智者的远虑的。就小说的叙事背景而言,作家选取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不久的中俄边境——中国狼山石头城有其特别的意义,将以此为叙事的原点,把众多的英雄人物依个抛出,让他们在为中国狼山石头城的未来而来回奔波。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历史背景的选择让小说叙事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上世纪初一二十年代交替时期的中国民国初期,而这时期的中国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更是个时代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中国狼山石头城——这座坐落于中国西部边远地界的边城,从左宗棠进疆时起,到楚老将军时代,最终走进裴九龄将军时代,尽管将军几易其人,但将军府依旧那般如磐石一般屹立于西部边陲,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中国狼山石头城几近又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标识符,它意味着当时中国中央政府对西部边地的有效管辖与统治。
回到文本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变幻莫测的时代,也让处于将军统治下的边地世界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这个时代是个乱世出枭雄的时代,小说的字里行间到处弥漫着一股英雄主义的浓郁气氛。英雄往往生于乱世,“时势造英雄”,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是英雄们一展身手的最好舞台。狼山的英雄儿女们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粉墨登场。“乱世背景的设置可以让英雄们南征北战,在广阔的时空中遭遇更多的人和事,为整个文本设立一个独特的时空框架和叙事逻辑框架;同时它更为英雄提供了成长的历史契机,使一些酷烈的极限情境成为英雄成长之路的神圣仪式。”曾无涯从最初的谨小慎微,到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慨,是有其成长契机的,马明高在其危难之时的出手相助以及美好的政治愿望,希望“狼山有个好的未来,能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山河秀丽,人民幸福,我们是为了要改变世界的面貌而存在的,是为了让世界越变越好而存在的,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愿意献出一切,就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马明高这种推心置腹,感染、并激发了曾无涯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让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我不愿做一个苟且偷生的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想和大哥一起,参加改造世界,振兴狼山的伟业!将军倒行逆施,小国寡民,靠高压政治维持统治,搞得狼山疮夷满目,天怒人怨,人人自危,我是看在眼里的,从他杀蔡先生开始,我就对他深恶痛绝了!我愿意和民平社站在一起,是基于我对狼山军政当局的严重不满,而不是一时冲动,请大哥放心,为了这一方邦土的明天,为了进步和自由,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冲锋陷阵,绝不退缩!”这一刻英雄的内在豪情被激发,在马明高这个引路人的引导下,曾无涯的个人价值和人生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样,曾经游侠一般、四海为家的杀手云赞,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最终在残酷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崇尚英雄的风尚贯穿整部小说文本,不难想象,这些英雄体现在各种势力在中国狼山石头城的比肩接踵、你来我往的情形,维新党人不停地在为狼山石头城的百年大计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民平社的英雄们也在为狼山石头城的未来发展尽心尽力,而与这些相对来说的,就是固步自封的狼山石头城的将军裴九龄,他这个不习惯狼山石头城发生改变的老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过去历史的载体,也是当下历史的过渡,没有这个旧有的、暴戾的、比较执拗的权谋者的存在,对现实中的革命新力量来说,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无法得到显示,从这些方面而言,边地将军的存在是历史的必须,也是新历史得以沿承的历史先天性。
如上所述,赵光鸣的小说《山围故国》是一部抒写边疆英雄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长篇力作。小说人物纵横捭阖,行色匆匆,既有凡夫俗子之流,更有英雄强人之辈,作家笔墨所染之处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刺激的各种场景。小说中所描述的诗情画意宛如一首饱含豪情的西部牧歌,一股荡气回肠之感与浑然磅礴之气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作者力图通过叙述那些镇守边关英雄们的情与爱、生与死、热血与悲壮、忠诚与背叛来反映特定时空中西部边关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