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智者司空图
2017-08-25邹金灿
邹金灿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司空图《河湟有感》
司空图是晚唐诗人,中过进士,做过高官,预感到天下必将大乱,遂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不再出仕。在乱世当中,这般与世无争的人生选择,是否就能够保证安全了?答案是未必,因为还需要一些应变之智。
当时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准备篡夺大位。朝中有个大臣叫柳璨,揣摩朱温的意图,献谋除掉那些忠于唐朝的有名望之人,于是诈召这批人出来做官,再顺势将他们一网打尽。司空图就是这批人中的一员。
收到职位任命之后,司空图没有推却,动身奔赴洛阳,但假装不能任事,上朝的时候,故意拿不稳手中的朝笏,任它堕落在地,并且故作说话不得体。柳璨见状,只好把他放还中条山。
唐末天下大乱,社会失序,各地寇盗肆虐。奇怪的是,那些强盗居然都不去侵扰司空图隐居的王官谷,许多人得悉此事,纷纷去王官谷避难。乱世人命,贱如鸡犬,然而司空图不仅能使自己免于祸灾,还保全了一些人的性命。做到这一点,自然是需要大智慧的,观其避开柳璨的加害,就可知一端。此外,司空图自号“耐辱居士”,亦可谓意味深长。
不过,善于应变,只是司空图的表面,在骨子里,他始终不改刚烈的性情。当他知道朱温弑杀唐哀帝的消息后,绝食呕血而死。如此高节,跟他的应世智慧一样,都是罕见的。
苏轼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这句话当系指司空图诗的一个面向而言,笼罩不了全局,因为在司空图的诗集里,有许多因时世而发的沉痛语,譬如《河湟有感》就是此类。
“河湟”是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地区,安史之乱后,这片地区被吐蕃占领,当地人的服饰、语言皆逐渐胡化。直到唐宣宗的时候,才收复了河湟,然而在这个时候,唐朝也气数将尽了。
《河湟有感》写的是诗人在河湟的见闻,跟许多绝句一样,此诗的精华在最后两句里:“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这很荒谬,却是血淋淋的现实。当然了,这首诗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河湟地區那些胡化的汉家子弟。如果司空图能够在地下看到20世纪的中国,那么他一定会为自己当年的深刻洞见而震惊。
司空图隐居时的心情,可能更多是这样的:“永夜疑无日,危时只赖山。旷怀休戚外,孤迹是非间。”(《永夜》)看似很闲淡,休戚、是非都不关心了,然而我们不妨细看第二句:“危时只赖山。”所谓危时,指的是不安宁的时世,赖山即流连山水。这一句是读入此诗关键位置,实足以说明诗人依然深切关注着时世。
我们看他写的七律《重阳山居》:“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这首诗写出了闲适、雅致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不难感觉到,一股无边的沉慨,亦浸润在这56个字里面。
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司空图脱祸还山之后,为自己盖了一个坟墓,每逢佳节,辄邀请朋友进入坟墓里,一起饮酒赋诗。对于主人的这个邀请,有人面现难色。司空图说:“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这番话的大意是,人在天地间,也只是暂游而已,因此何必太在意这个地方是什么呢。
或许,对于这样一个乱世里的智者,人们停留的眼光还是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