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感觉”
2017-08-25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中国人不仅拥有了获得感、幸福感,还找到了民族的未来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前的11月15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如是说。14天之后,2012年11月29日上午,几辆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国梦”首次正式提出。
何为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饱含深情的梦想诠释,点燃了中华儿女的澎湃激情,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此后5年,党和国家经历了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牢牢把握”,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始终强调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人民的获得感”为主题“压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不难发现,中国人不仅拥有了获得感、幸福感,还找到了民族的未来感,而这样的“感觉”,也确保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