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信贷政策情况浅析

2017-08-24向敏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彝良县彝良金融服务

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彝良县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彝良县支行)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实体经济,引导全县各金融机构推动“三农”产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三农”相关政策要求,紧密联系辖区各政府相关部门,努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但彝良县“三农”信贷政策推进缓慢,执行效果欠佳,多项“三农”信贷结构指标出现大幅跌落现象。为更好解决彝良县目前“三农”信贷的困境,确保“三农”政策更好的落地,现对彝良县“三农”信贷政策情况浅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彝良县地处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属于乌蒙山片区深度贫困县,农村地区仍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截止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63万人,共有15个乡镇,137个行政村,其中农村人口52万人,贫困人口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贫困乡镇10个,占比67%,贫困村101个,占比74%。全县涉农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程度较高,而且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三农”信贷政策推进工作较为艰巨。

截止2017年6月末,彝良县全辖共计有4家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彝良县支行(以下简称彝良农发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彝良县支行(以下简称彝良农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彝良县支行(以下简称彝良邮储银行)、彝良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彝良信用社)。

二、彝良县现行“三农”信贷政策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方面

人行彝良县支行依托季度金融联席会议这一平台,深入引导辖区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三农”信贷工作部署,加强与地方各机构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彝良农发行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优惠贷款政策。彝良农行继续深化“三农事业经营部”改革,强化县级事业部“一级经营”能力,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彝良邮储银行以黑山羊、天麻为抓手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工作,彝良信用社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贷款支持,各金融机构发挥联动作用,全面推进全县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截至2016年末,辖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黑山羊贷款2268萬元,天麻贷款6827万元;2017年3月末,“易地扶贫搬迁”贷款4亿元;“农危改”贷款1.14亿元。

(二)优化信贷结构方面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撬动信贷资金流向“三农”。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积极作用,人行彝良县支行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金融服务流向贫困村镇,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活动,截止2016年12月末,全县累计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6个,信用户7217户。3个信用乡镇各项贷款余额16294万元,新增贷款6425万元,其中新增扶贫贴息贷款4054万元,新增受益贫困农户819户,通过这项工作有效优化了全县“三农”信贷环境。

(三)宣传引导方面

人行彝良县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创新力度,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特别是结合“新农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开展金融扶贫贷款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同时向农民宣传讲解“三农”政策、基础金融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致富案例等,为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金融生态,推动金融支持“三农”知识普及率,增进了农户对金融服务“三农”的知悉度和信任度。

(四)监测考核方面

人行彝良县支行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统计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按季通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参与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加大对“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真正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截至2016年末,彝良县全县“三农”贷款余额316845.65万元,较2015年度增加22599.66万元,增量占全县“三农”贷款总额7.13%。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普及率较低

彝良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末,全县共有2921个农业社,涉及“三农”人口基数较大且受教育程度均不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人行彝良县支行虽多次组织辖区各金融机构深入县区各乡镇开展“三农”相关政策宣传,但各金融机构毕竟人数有限,每次宣传范围仅在乡镇集市,农户受益面仍然较为狭小,绝大多数农户仍对“三农”政策一知半解或完全不知道,极大地阻碍了我县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推进。

(二)“三农”贷款抵押、担保困难

人行彝良县支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彝良县不少农村住房无合法有效的房地产权证,农村居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农村居民财产权在产权性质认定、二级市场流转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农户贷款难以落实有效的抵押担保;商业银行处于对风险和利益的考虑,不愿意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一些农村居民出于对担保风险的审慎考虑,导致农村联保小组组建也较为困难。

(三)金融机构放贷欲望低下

以彝良“9.07”地震灾后重建为例,自彝良2012年9月7日发生地震,彝良县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支持地方灾后重建,由彝良信用社进行灾后重建贷款发放,从2012年起到2015年末共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5.9亿元;但自2016年灾后重建贷款到期以来,贷款收回情况却不十分理想;虽然灾后重建贷款是政府进行贴息贷款,农户只需按期归还本金即可,但是由于受灾地区多为农村,自身还款能力较弱,加之地震受灾,按期还款基本无从谈起。截止2016年末彝良县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达7.9%,远高于3.5%的不良贷款上限,经过2016年度的大力催收工作,截止2017年4月末,彝良县信用社灾后重建贷款未收回款项仍有2417万元,占灾后重建贷款总额4.09%,而且经调查证实,现未收回的2417万元灾后重建贷款已基本属于无法追回,该笔贷款损失只能由彝良县信用社自行承担。由于支农贷款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以及高额的贷款损失,极大地影响了银行支农贷款放贷积极性,截止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三农”贷款占比70.28%,较2015、2014年度分别下降4.74%、6.11%,极大地影响了我县金融服务“三农”工作。

(四)支农贷款有效投放不足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矛盾突出

作为亟待发展的农业、农村、农民来说,资金是各项生产活动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2016年彝良县“三农”信贷政策评估指标来看,彝良县2016年农户贷款增量平均值-10340.82万元,较2015、2014年度分别下降10156.01万元、14611.81万元;2016年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平均值-10488万元,较2015、2014年度分别下降34439.33万元、11569万元。

近年来随着银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风险意识的强化,对贷款审批权限实行了严格的分级管理,对贷款企业的准入资格进行了严格限定。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不到银行信贷政策的准入标准。例如小草坝双乌天麻产业园、麻得跳公司花椒加工、好医生天麻深加工基地等多家農村企业,虽然经过人行彝良县支行银企座谈会进行对接,但由于各种内部管理及设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融资能力。此外,农户贷款由于其自身特点:一是信贷需求主体数量大,高度分散,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三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交通通讯条件差,信息传递不便;四是农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户均拥有的财富和抵押品严重不足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很高,也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户信贷资金的取得。

四、意见建议

(一)提高金融助推扶贫精准度和认识高度

金融精准扶贫本是近几年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相关扶贫贷款发放工作本应是如火如荼,各项“三农”信贷指标均应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实际情况不但未出现提升反而多项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金融扶贫工作出现“金融机构等花钱,贫困农户等钱花”的尴尬局面。根据彝良县的实际情况,人行彝良县支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由人民银行牵头辖区各金融机构对目前以开展的各项金融扶贫工作近况向政府部门专题汇报,让政府部门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更及时地解决扶贫信贷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二是由人民银行组织辖区各金融机构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对“三农”信贷工作的认识,打消工作中存在的畏难心理、自保心理,真正履行金融机构应尽的职责义务,实实在在将“三农”信贷服务的实惠与便利带到广大农户身边。

(二)建立银政互动风险补偿机制

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联合辖区人民银行、财政局以及各金融机构,建立银政互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和引导地方经济流向“三农”。由县财政部门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按照“银政互动、专款专用、结余留存”的原则,对核定额度内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损失给予一定比例补偿。损失认定由县财政部门和县人民银行及放贷金融机构共同进行认定。同时,建立相应惩戒机制,对存在不讲信用、恶意骗贷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经财政部门及人民银行共同认定由辖区各金融机构共同执行,将其列入黑名单,不予以相关金融业务支持,在催还贷款本金的同时还应加罚一定比例罚金,处罚所受罚金统一交由县财政部门汇入“三农”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三)改进信贷管理模式

增加有效信贷投入。通过改进当前信贷管理过于僵化的模式,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社会信用状况,合理下发信贷管理权限,提高信贷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在信贷投入上积极扶持“三农”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延伸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支持农民发展天麻、花椒、黑山羊等特色产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贫困山区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切实有效地扶持贫困山区“三农”经济发展。

(四)增强服务“三农”意识

加强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意识,明确服务“三农”定位,整合资源,消除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排斥性。彝良农发行和彝良农行应当牢牢把握市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彝良农发行应按照国家“三农”工作有关方针政策,及时调整和不断完善信贷政策,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途径,为农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彝良农行在“三农事业经营部”改革过程中要强化“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服务“三农”为其特色,服务重点转向农民、农业和农村,要积极利用城市金融资源,转变观念,做到“以城养农、以农为本”。辖区各金融机构在转变经营观念的同时还要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开发力度,主动营销,逐步消除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性。建议可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辖区各金融机构,与辖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由政府在每个乡镇选派一名乡镇工作人员作为金融知识宣传员,并集中由金融机构进行培训,再回到各自乡镇进行宣传普及,在纵深上加大金融服务“三农”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本文的分析,试图打破金融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瓶颈,引导全县各金融机构推动“三农”产业发展,走出彝良县目前“三农”信贷的困境,确保“三农”政策更好的落地,为类似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三农”实体经济,提供可较有价值的思考。

作者简介:向敏,中国人民银行彝良县支行党组书记、行长。

猜你喜欢

彝良县彝良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云南彝良: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真心做事 卓然自立
云南彝良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彝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