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

2017-08-24李常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想象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技能。笔者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种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

一、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作用,活化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灵活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之接受直观视觉的影响,激发情感,强化感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同时创设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在新的情境中说话。如教学《世纪宝鼎》一课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作为中国的一名代表向联合国赠送宝鼎,自己组织语言将世纪宝鼎介绍给联合国的全体成员。在教学《名碑荟萃》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碑林的解说员,向观众介绍文中所附的四块碑石的书法作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的運用语言的练习,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句话与注解的话顺序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是强调作用,表示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时心情会是何等欣慰?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又怎么体会得到?从而体现这首诗的旨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四、把朗读和想象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朗读和想象相结合才更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清晨众鸟齐飞、热闹非凡的景象,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如果清晨到鸟的天堂旅行,将会看到什么,有哪些鸟在活动,它们各在做什么。这一想象训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看到的,可能听到的,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把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想象训练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充分感知和领略课文,促进了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的消化吸收。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项较为漫长而又细致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摸索探究,并施之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李常生,甘肃秦安县兴国第五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想象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快乐的想象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