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

2017-08-24张庆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秦师语文课堂课文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笔者学习河南省西峡一高语文教师提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破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框架,引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教学流程,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例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

一、设疑自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设疑自探”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设疑”是为了解疑,先让学生生成疑问。教师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或者学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参与性,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彻底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效果;“自探”是自主探究,即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语文问题。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引出课文的内容,即战争最高境界是不费一兵一卒退敌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写作背景,整理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式,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关于课文的知识。

二、解疑合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解疑合探”环节,是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设疑自探”结果,将困难问题进行统计整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解决。“解疑合探”是高中语文课堂重要环节,需要学生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所需掌握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解疑是学生在自探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探是师生探讨或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关注小组全员,让学生在解疑问题中都有所进步。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出自探学习结果,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渐清楚掌握课文情节脉络,思维也逐渐打开,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合探问题:(1)烛之武为什么去和谈?如何劝说秦伯的?结果怎么样?(2)课文中秦、郑、晋三国的关系如何?形势如何?(3)在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对话中有什么言外之意?(4)在人物性格描述方面,作者是如何做的?给我们什么借鉴意义?

三、质疑再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质疑再探”环节,是在“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基础上开始的,整体感知语文学习内容,深层挖掘所学内容。学生结合已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产生新问题,发散思维,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价值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教材、教师权威挑战,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層疑难问题。经历质疑,学生的思维才能开阔,提出更多的语文学习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探讨,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最后再归纳整理。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利用引导示范的教学法,有机结合语文和现实,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延伸提出更新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在掌握课文重点和内容基础上,探究更深层的意思,问题如下:(1)文章对写作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以课文为写作素材,你可以想到哪些事例?正面的还是反面的?(2)烛之武背后有哪些力量支持取得成功?你如何理解?(3)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经验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你有何感受?(4)《烛之武退秦师》题目中的“退”字,是如何突出烛之武形象的?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字替代退字,请说明理由。

四、运用拓展

学生在课堂经历“设疑—解疑—质疑”后,下一步就是检验所学知识,即运用拓展环节,教师结合学生所学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检测,观看自己课堂所学情况,指导学生自我反思,积极调整后期学习情况,让学生在检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烛之武退秦师》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学习,如两篇课文中的文言词句知识、文章的共同点、课文人物的劝说技巧等,让学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学生文言知识面。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高考压力和语文教改进程,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引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计“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教学流程,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学习,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为高中语文教改作出贡献。

张庆金,山东寿光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秦师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从成语“秦晋之好”看《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