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索
2017-08-24李绍熙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从以“师”为主到以“生”为主的一种转变,是从理论教学到实效教学的一种改变。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潜心摸索,心中渴望的,它能将师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又并非一朝一夕可成的,自己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深感构建高效课堂的艰难与必要。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展开与深入,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听课评教,自己从其他教师那里也学到了不少有益做法,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讲得多,讲得好,而是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吸纳一些有关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积极主动接受、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讲清讲好讲全,往往进行大量的延伸扩展,整节课就是教师气喘吁吁地讲授,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在这种“满堂灌”、“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呢?学习效果又如何呢?“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想说、能说、敢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从而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尊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塑造人格,提高素养。因此,要使课堂更加高效,就应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互动,而不能有所偏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缩短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现行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长此以往产生厌烦、焦虑的情绪,把学习语文看成是一种苦差事,毫无乐趣,教师的心血也付之东流,致使语文教学不見成效。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普遍现象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言谈举止既要端庄儒雅,又要好动活泼,有亲和力。语言既要有板,又要有眼,要有些书卷气,也要诙谐幽默。同时教师要放下架子,甘心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这门课,爱上这位老师,才可能学好这门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入”要得法,“导”要有趣。上课伊始精彩的导入,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4.利用多媒体教学激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理解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本来是个快乐的历程,但十几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苦行僧。有一次听到学生谈话,说:“我本来没睡觉的,想认真听老师讲课了,可一听就睡着了。”发生这些现象,纵然与各方面的因素有关,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只是一味的被动地接受,也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意识。让积极主动、大胆质疑成为习惯。然后根据学生学科成绩、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划分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督促,让组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相互检查督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学,再小组讨论,凡是学生能解答的都交给学生,最后再由老师讲解疑难问题。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参与者,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潜心解读文本
语文教学要有效,高效,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资料,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较好地把握,对教材内容能做到有效地整合取舍。要是缺少了对文本内容的研读把握,就对一堂课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心中无数。只有认真研读了课文,教师对如何教这堂课也就有了方向眉目。
当今,许多人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又不考,何必死扣语文课本呢?于是乎课本不受教师学生的待见。许多教师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知识拓展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我认为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其实语文课本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所有知识点都隐藏其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资料,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较好地把握,对教材内容做到有效地整合取舍,吃透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应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应注重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平时,学生在对文本的感悟发现,深化知识的迁移练习,交流讨论时要善于引导提示,并加强知识能力的训练,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比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不讲,然后引导他们从欧阳修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方面思考,也可互相交流讨论,之后再展示、总结。再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比较,加深体会。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時间,但是同学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加强了,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得以培养。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语文教学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揣摩。而这时多媒体就发挥了它独特的魅力,音频、视频资料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不但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形象的转换,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父亲过铁路买橘子这一部分尤为感人,但仅凭声情并茂的朗读,或细腻的讲解,学生的感触还不够深刻。而这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必能触发学生的心灵,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收到一味地说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工作艺术不断培养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大胆实践运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李绍熙,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相公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