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2017-08-24牛月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典意境诗词

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为了使古典诗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引导学生,净化学生,陶冶学生,塑造学生,教学中应按照学生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开展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浓厚氛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在诵读和理解以及想象中提升学生的鉴赏品味能力,最终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及人格的提升。

一、引导参与,做好课前准备

古典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因其距今年代久遠、言简意赅等特性使之成为教学的难点,如果想让学生能更容易进入诗词描绘的意境,那么在课前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多方了解与所教授诗词有关的信息,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要求全员参与。如文字资料组,图片资料组、音乐资料组等,然后各组交流信息,相互补充,这样就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情景引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时,创设一种情感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相衔接。

通过音乐情景引入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从而激起学生想走进诗词作品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播放乐曲《阳关三叠》,学生从悠悠的乐声中感觉到离情别绪以及远行友人间的关怀,产生想走进文本的欲望。

通过图画情景引入法,让学生在画意的引导和体味中走近古典诗词,兴趣就油然而生了。例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让学生欣赏画家林贤才的作品《潭影空人心》,学生从画面中静静的日光、小鸟欢叫的神态、清澈荡漾的潭水中感受到宁静,体味到心灵的纯净,这样既引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理解诗词打好了感情基础。

三、诵读奠基,铺就品味内涵的台阶

那么怎样诵读才能有效果呢?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词诵读要求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词的情感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放声朗读、尽情投入,使学生在诵读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其次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从内容上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的诵读才是成功的诵读;从形式上讲,教师组织学生采用领读、接龙读、男女分组读、配乐诵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诵读体味诗词的意蕴。

四、质疑探究,体会诗词真意象

古典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领略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达到陶冶学生性情的目的,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以及意象的真正含义,如果理解不到位定会影响意境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让学生通过看资料,相互比较、讨论,正确理解“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应该理解为“弹奏”,“马作的卢飞快”中的“作”应理解为“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辛弃疾空有报国大志,但仕途失意,只能把心事赋予词中的心情了。另外,一些古典诗词的某些意象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结合具体语境,通过查找、讨论、比较得出正确的解释。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关于“乌啼”“江枫”“愁眠”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指“乌啼桥”“江枫桥”“愁眠山”,只有提出疑问、交流讨论、开阔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五、想象创造,享受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只有在联想、想象的帮助下才能享受到诗词的艺术美。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学生只有从“绿”“闹”中大胆合理联想、想象才能体会到江南春光无限和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词多借景抒情、咏史抒怀、托物言志,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拟人、排比等方法来表情达意,这些都要求学生用丰富的想象、联想创造出图画景象,只有这样古典诗词的学习才能最终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灵魂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辅助学生进行想象、联想更有效呢?(1)散文描绘式。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描写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须通过想象、联想重现甚至再造诗词的意境。(2)绘画表现法。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意境和情感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用颜色、线条形象地展现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古典诗词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它包括优秀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健康的生活情趣以及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确立。

牛月英,山东巨野县大义镇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意境诗词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