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人为什么爱读书

2017-08-24佚名

雪莲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龙德国人柏林

佚名

1

你知道全世界图书中有12%都是德语的吗?相对于占世界人口仅1.2%的德国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严谨而崇尚理性的德国人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甚至说他们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都不为过。

德国人的“耗书量”是很大的。记得看过一个德国书业协会的统计,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完全不读书的只占9%。其中,23%属于“平均阅读者”,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属于“大量阅读者”,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书虫,令我印象深刻。记得我国的全民阅读调查发现有一半中国人完全不读书,一比较才发现差距竟如此之大。

这么些“饥肠辘辘”的读者群催生了德国发达的出版业。德国人口仅8180千万,却拥有着全球第二大的图书市场,仅次于美国,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比中国高出17%。德国2011年出版新书9.38万种,平均每万人11.5种;相比之下,中国出版新书16.8万种,平均每万人仅1.25种。

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而首都柏林则是全德国书店最多的城市,平均每万人就有一家书店。著名的旅游系列丛书Time Out就曾经这样描写柏林:“把你的电子书阅读器留在飞机上吧,因为柏林塞满了印刷书。”

2

给德国人送礼的话,送书总是最妥当的。

柏林众多充满特色与生活气息的街区是琳琅满目的独立书店的领地:“死定了”侦探小说书店、“书之拱门”“你读我吗”“每立方米”“十二颗星”“书之森林”……鲜明的特色光从书店名中就能略见一斑。

为什么德国人如此热爱阅读?在与一位德国朋友的交谈中,笔者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位友人曾经游学中国5年,取了个中文名字叫马龙,后来成为了德国最大报纸《图片报》的政治新闻记者。马龙说:“德国人的确有爱书的传统。在天冷的时候,在暖暖的家里泡一杯咖啡并看几页书,许多德国人理想的周末就是这样的。读书就像一种身份地位象征。无论哪个社会阶层,读书多的人在哪儿都受人尊重。”马龙说。

“有一句话你得记住,这是每个德国人都知道的话,我没记错的话是来自尼采:‘对一本喜爱的书,你绝对不能借,而要占有它。给德国人送礼的话,送书总是最妥当的,书店也因此总是最受欢迎的购买礼物的地方。我还记得杜斯曼(Dussmann,德国著名小众书店)于15年前在柏林开张时的盛况,店内摆设了许多大沙发上坐满了淘书的人,许多人一呆就是半天。” 我问道:“难道他们就不怕客人光看不买么?”马龙说:“不会的。如果一个人愿意在书店花几小时看书选书,他买书的积极性自然也更高。”

杜斯曼这家享有盛名的书店正是“逆快餐文化”的代表。正如他们的标语“Born tobecult”(为小众而生)一样,决不走薄利多销廉价畅销书的路子。杜斯曼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古典、歌剧书籍和德国最全的英语书籍。每当圣诞节之前都有特殊服务,顾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者小纸条把他们的书单留下,店员在两三个小时内就会把书整理出来。德语文学最高奖项毕希纳文学奖得主Felicitas Hoppe就曾如此描述这家书店:“自从我来到柏林,我就只呆在杜斯曼……我坐在沙发上,想象着我不是来买而是只来看,甚至在这儿住下,让他们把我锁在里面,趁着街上的灯光,写我自己的书。”

相比杜斯曼,一些更小的独立书店就更加有个性。“死定了”不仅只卖侦探小说,而且绝对找不到Dan Brown这类“大路货”。“书之拱门”巧妙地利用了轻轨车站下的拱形空间,更因为精心挑选的各种大开本圖册。“每立方米”书店是以设计风格出名的英语主题书店,独特的间隔给顾客提供别样的购物与阅读感受。

3

柏林的书店还是活跃的文化交流场所,朗诵会、读书会、文学沙龙遍地都是。

我住的柏林普兰茨劳尔伯格区就是一个典型“小资”文化街区,走几步就能看到各种古董店、黑胶碟店和书店。附近新开张了一家书店,名叫Ocelot—not just another bookstore,书店的落地橱窗中摆放着几本新上市的书籍和电子阅读器,其中有好几本莫言的作品。我因此探访了书店的经营者弗利特约夫·克雷特。

克雷特说,“人的求知欲是不会退减的,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最根本的信念。”后面这个观点是很典型的德国人的思维方式,相信只要阅读传统在,书就有市场。

像其他独立书店一样,Ocelot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克雷特选择的是传统图书与数字图书的结合。在他的书店里,顾客既可以翻阅印刷版的书,也可以用iPad等电子阅读器查看和购买数字版图书。“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会随着改变,拥抱这些改变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4

德国为数众多的书店还扮演着活跃的文化交流促进场所的角色,大大小小的朗诵会、读书会、文学沙龙等活动遍地都是,只要翻开当地报纸就能找到这些活动。

自从15世纪古登堡在西方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德国成为了欧洲的图书交易中心。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前后,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狂飙突进运动带领德国进入了一段被称为“阅读狂热”的时期,文学沙龙一时蔚为风气。这一时期,德国在作家、出版物和读者数量等各方面都全面超越法国,成为欧洲文化领军国。

德国被称为哲学家和诗人的国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歌德,等等,群星璀璨。德国更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国度,爱因斯坦、赫兹、伦琴等名字如雷贯耳。德国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多达102人,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这些惊人的成就,相信与德国强势的阅读文化有深刻的联系。

猜你喜欢

马龙德国人柏林
柏林Wilmina酒店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要命的存在感:遛“名贵鸟”遛出了命案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