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时尚大片里有那么多动物?

2017-08-24杨聃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时尚动物

杨聃

翻翻时尚杂志就会发现,时尚成为继马戏团和动物园之外的另一个动物乐园。

“网红”动物

很遗憾,火烈鸟都火了一年了,还没有过气的意思。从米兰的秀场到宜家的卖场,无数火烈鸟单品——纪梵希礼服,巨大个的网红必备游泳圈,印着火烈鸟图案的拖鞋、抱枕、浴帘、壁画……感觉把整个夏天搬进了南美洲。没记错的话,火烈鸟明明很“低俗”的啊。

1957年,设计师唐纳德·费瑟斯通为“Union Products”公司设计了塑料火烈鸟,作为园艺装饰之用,西尔斯百货售价2.76美元一对,郊区的家家户户都买了好多来装点门前的草坪。后来,Union Products也曾试图销售鸭子、天鹅、鸵鸟等装饰物,但销售情况都跟火烈鸟差远了,也许是因为它跟佛罗里达州风情更契合吧。难怪当费瑟斯通去世的时候,《纽约时报》称他为“改变了美国上世纪中期地貌的人”。

然而,泛滥的火烈鸟逐渐成了低级品位的代名词。1972年,美国导演约翰·沃特斯一部名为《粉红色火烈鸟》的限制级电影成为70年代赢利最多的地下电影,奠定了沃特斯的反叛偶像地位,同时也把火烈鸟的庸俗化意象推向了高潮。当他被问到为什么给电影取了这么个相关性不高的名字时,沃特斯回答道:“因为电影已经很重口味了,我需要给它一个既轻描淡写而又有暗示性的名字。”自此,火烈鸟演化成了同性、异装癖等文化中的象征物。

直到2014年,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把这个“臭名昭著”的动物形象拉進了时尚圈,他在其2015年春夏系列的飞行员夹克上装饰了火烈鸟,同年普拉达也推出了一款火烈鸟主题香水。在新创意总监亚历山德罗·米歇尔(Alessandro Michele)的带领下,古驰走上了刻奇、华丽而迷幻的路线,先是在柏林中央火车站让模特踩着滑板抱着孔雀,隔年也跟上了这股火烈鸟热潮。在2016早秋系列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文艺十足的包袋,而是镜头正中几只高傲的粉红色大鸟。

想来火烈鸟的风靡也非偶然,它占据了三个当下流行的元素:热带(仙人掌和菠萝也是主流印花)、鸟类和粉红潮。粉色在2016年曾大行其道,从T恤、软装饰到时髦人最爱的Acne Studios购物袋,粉色无处不在。同时这种印象中代表柔弱的颜色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第四波女权主义的象征。火烈鸟身上的颜色刚好和这种饱和度低、略为寡淡的“千禧粉”(Millennial Pink)相似,被定义为一种俗气而真诚、摩登又怀旧的颜色。

回想一下,上个世纪中期,塑料火烈鸟普及的时候,也恰好是粉色当道。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杰奎琳·肯尼迪以标志性的粉色套装,成为风格偶像。相比之下,杰奎琳粉和塑料火烈鸟的颜色都是饱和度比较高的。

乘着“粉红”东风大热的火烈鸟,只是越来越多占据时尚大片的动物形象之一,很多“喵星人”和“汪星人”甚至是Instagram上的“红人”。翻翻时尚杂志就会发现时尚成为继马戏团和动物园之外的另一个动物乐园。迈宝瑞2014年的春夏广告片里,模特卡拉·迪瓦伊的左手上站立着一只毛色灰白的猫头鹰,镜头定格住了它展开双翅的瞬间,少了它这种梦幻的感觉很难实现。在为宝格丽拍摄的大片中,朱丽安·摩尔仅用珠宝、手袋和两只小狮子遮挡住了她近乎裸露的身体。

《时尚和动物》一书指出,动物从19世纪就开始进入时尚圈了。这本书的作者约书亚·卡切尔曾表示:“人类仅会对很少的东西一直保持兴趣,其中包括性、死亡、超自然现象和动物。”这也是为什么在广告行业一直有个视觉要素定律“ABB”,A代表Animal(动物)、两个B分别代表Baby(婴儿)和Beauty(美女)。

正是如此,创意人用不同的动物可以展现不同的特质。“金钱豹这样的珍稀动物会让人自然联想到高级、奢华、夺目的感觉。”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新闻和传播系教授黛布拉·莫斯根表示。怪不得卡地亚一直以豹为品牌的形象在广告片里频繁出现。“正如汽车喜欢用马来拍广告,来影射‘马力,而沃尔沃在广告里用狼象征威胁,动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是亘古不变的。”不过如果带着某种预判去欣赏时尚广告或大片的话,有时会更加摸不着头脑,比如斑马或者大象镇定而突兀地出现在模特身边,除了画面上的和谐,似乎找不到任何“逻辑”上的联系。

事实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视觉艺术家们已经发现了小动物的装饰作用。当宗教事件被置于画布之上,特别是进餐场景被纳入故事的刻画之后,猫便出现在了这类作品当中。意大利画家丁托列托(1518~1594)绘有至少六个版本的《最后的晚餐》,其中三幅画上了猫,其中一幅将大胆而壮硕的猫放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而耶稣和使徒们坐在桌子后面。女仆正从篮子里拿取食物,猫的后腿站立扒在篮子边上好奇地向里面窥探,另一只隐约可见的狗则趴在桌子下面充满渴望地旁观着。将这些动物加入到画作中的目的大概是想让它们更通俗,让宗教事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如今广告的意义不也是如此么。

猫狗大战

The Dog Agency的创始人洛尼·爱德华兹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律系,如今她成了一位“汪红经纪人”,负责替那些对合同一知半解的狗主人和找上门的广告主谈判,找寻客户和制定长期的个“犬”品牌战略。她自己的斗牛犬克洛伊在Instagram上就有超过15万粉丝。

公司的客户之一“Dogist”是一个只关注汪星人的账号,其摄影师费尔曼喜欢漫游在城市里寻找各类狗摆拍。除此以外,The Dog Agency 的客户还包括法国斗牛犬姐妹Piggy and Polly、混迹于布鲁克林的金毛贵宾混种Samson。像女鞋Jimmy Choo、丽思卡尔顿酒店、谷歌、皮克斯、百威啤酒、戴森等品牌都和他们有合作。

因为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不同品种的狗都分别出现在了龙骧、路易威登和博柏利等品牌的广告里。继Lady GaGa带着自己的法国斗牛犬入镜蔻驰的“COACH PUPS”广告大片后,这一系列又新增了两位明星和其爱宠——歌手爱莉安娜·格兰德和超模米兰达·可儿。爱德华兹表示,因为有了一只可爱的狗,广告可以变得老少通吃。

像电影《猫狗大战》那样,时尚圈的另一股动物明星势力来自“喵星人”,毕竟,早在1890年5月的《哈泼斯》(Harper's)月刊封面,猫就被描绘为美好生活的优雅装饰了。

虽然在17世纪末,把猫视为伙伴的想法还是法国贵族圈的新时尚,如今,猫胜于狗已经成了人们的首选宠物。在英国,1980年人们养狗的數量还是猫的两倍多,到了1995年,猫的数量已经比狗多出40多万只了。事实上,猫的确比狗更适合生活在一所整日无人的公寓中。

然而,猫作为宠物的争议一直比狗高。第一本通篇描写猫的书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奥古斯丁·帕拉迪斯·德蒙克里夫的《猫的历史》(1727),书中一半是严肃的研究和赞美,一半是机警的妙语和警句。尽管他的著作很受欢迎,为猫发声还是严重损害了德蒙克里夫作为知识分子的正派形象。相比之下,法国作家尚弗勒里(Champfleury)虽然严肃但内容空洞的《猫》(1868)却赢得了并不相称的荣誉,毕竟,时代不同了。如今,书名里随便带个猫字就能起到促销的作用。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改编谱曲的音乐剧《猫》(1981)成为历史上最卖座的音乐剧之一;吉姆·戴维斯笔记下胖墩墩的加菲猫形成了数百万美元的产业。比尔·克林顿的索克斯并不是白宫里的第一只猫,却是白宫里第一只成为公众人物的猫。它经常出现在政治漫画中,就像在1994年12月8日《华盛顿邮报》的一幅漫画中,讽刺了深受危机困扰的克林顿遭受了另一个沉重打击——被它的猫索克斯所抛弃。

19世纪20年代,当一只灰色的流浪猫爬过破旧的楼板出现在麦克·森尼特的喜剧片场时,这位导演立刻意识到将猫加入剧情的好处。女演员在往咖啡里加奶的时候故意撒出一些,猫小心地闻了闻,用小爪子蘸了一些。自此,猫相继出现在了很多电影之中,为人物和剧情增加魅力。

在《教父》中,马龙·白兰度对猫长时间的抚摸烘托了人物不张扬的力量和冷酷的优越感。因在《蒂芙尼的早餐》中的表演,胖乎乎的赤黄色公猫奥林奇(Orangey)获得过两次年度影视动物巨星奖,这可是冬雨节的奥斯卡,可它需要做的仅是被人抱起,搂在怀里,跳上跳下,抑或是卧在高高的台子上警觉地凝视着移动的目标。

虽然“汪星人”也有像《101真狗》和《一条狗的使命》这样的代表作来博得好感,但一跟女性消费沾边,汪星人就暴露了弱势。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热衷于淡化猫天生的野性,把它们塑造成整洁有序的主妇。而法国人则不然,戈蒂埃和波德莱尔等作家赞美猫是属于黑夜的动物,它们在城市的屋顶上嚎叫,无视人间法律。

漫画家格朗维尔也认为猫反映了蔑视社会习俗的波西米亚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优雅端庄的猫看起来比憨憨的狗更加安静有序,它们对人类的统治毫不在意,因此享受着人和狗都无法得到的自由。如英国诗人麦克尔·汉伯格在描述其宠物时所说的:“它把配满家具的公寓想象成了交织的丛林。”

这不和“粉红潮”有着相似的内核吗?更不用说甩出汪星人好几条街的性感了。

1.Miu Miu大片中的猫

2.纪梵希大片中的猫

3.龙骧大片中的狗

4.宝格丽大片中的朱丽安·摩尔与小狮子

1.MAC大片中的火烈鸟

2.范思哲大片中的马

3.蔻驰大片中的狗

4.迈宝瑞大片中模特卡拉·迪瓦伊与猫头鹰

1.古驰大片中的恐龙

2. Kate Spade大片中的骆驼

3.卡地亚以猎豹为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时尚动物
时尚
超级动物城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动物捉迷藏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