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高寒地区玉米引种试验研究
2017-08-24费永红韦德斌劳叙
费永红+韦德斌+劳叙
摘 要:结合百色市高寒地区气候特点,从陕西引进陕单622等9个普通玉米品种,以迪卡007为对照,进行品种适应性测定并予以评价。结果表明: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与对照迪卡007差异不显著,其他6个品种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合生育期表现及抗性表现来看,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这3个品种的产量及抗性均表现较好,丰产性高,可以在类似凌云县地理环境的高寒山区全面推广;陕单622产量表现较好,但穗长较低,适度推广;其他品种需进一步试验种植。
关键词:高寒地区;玉米;引种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35
凌云县地处桂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海拔500~1200m,年平均气温为16~19℃,年平均日照1443h,冬不严寒,夏不酷暑,冬短夏长,秋高气爽;全县共有旱地8130hm2,其中有6230hm2分布于岩溶地区。当地农民春季农业生产多以玉米为主,全年种植模式多为“春玉米+秋红薯或秋大豆”[1,2]。凌云县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较多,产量参差不齐。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玉米产业发展,特结合凌云县高寒山区的气候特点,从陕西农林科技大学引进9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筛选适合凌云县推广的优质高产普通玉米品种。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陕单622、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大唐8号、陕单609、陕单22、陕单2002、万瑞10号和当地推广面积比较大迪卡007(CK)10个。除CK外,所有参试品种的育种单位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试验用肥:农家肥(腐熟畜栏粪),尿素(含N46%),西洋复合肥(15-15-15),氯化钾。
1.2 试验方案及设计
试验地选择在泗城镇官仓村下弄凤组吴天仲农户责任地内,土地面积1.5hm2,海拔780m,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2.4m2(3.6m×9m),行距0.6cm,株距30.0cm,每小区180株。重复间走道宽70cm,2次重复,20个小区,设10个处理。
1.3 试验田间管理情况
试验于4月12日播种,每穴播2粒种子。基肥667m2施腐熟畜栏粪1500kg加西洋复合肥40kg,5月4日进行间苗定苗,5月15日用尿素10kg/hm2兑稀粪水1200kg/hm2淋施攻苗肥,结合中耕除草,6月18日施尿素15kg/hm2加氯化钾10kg/hm2结合中耕大培土攻苞肥,8月20日采收。
1.4 调查项目及数据整理
播种期、出苗期、成熟期、生育期、田间后期评定;日产量、株高、株型、穗长、穗粗、秃尖长、穗型、穗行数、轴色、粒色、粒型、行粒数、果穗外观评定(分好、中、差三级);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锈病、青枯病、玉米螟、每667m2产量、增减产率、位次。
数据采用EXCEL2007及方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1看出,小区平均产量为22.50~28.50kg,9个参试品种均低于对照产量。比对照减产10%以内的品种共有4个: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及陕单622;比对照减产10%~20%以内的品种共有4个:陕单2002、万瑞10号、陕单609及陕单22;比对照减产20%以上的有1个:大唐8号。通过方差分析比较,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与对照迪卡007差异不显著,其他6个品种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生育期分析
参试的9个试验品种生育期表现差异不大,均于4月19日出苗,5月5日后进入拔节期,6月25日进入吐丝期,所以引种品种的成熟期均为8月18日,全生育期为121d,比对照迪卡007提前2d成熟。
2.3 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的品种除迪卡007外,在各种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异。株高在238.0~261.0cm之间,迪卡007及陕单2002相对较高,大唐8号最低;穗位高在84.4~98.3cm之间,迪卡007及陕单622相对较高,万瑞10号及陕单22相对较低;穗长在17.4~20.4cm之间,陕单609最长,陕单622及大唐150最低;穗粗在5.2~5.6cm之间,陕单2002最粗;穗行数:在14.6~15.4行之间,陕单22及农科大55相对最多;行粒数:在29~34粒之间,陕单618及迪卡007最多;千粒重:在297.3~317.2g之间,除迪卡007外,农科大55及大唐150相对最重。
2.4 田间表现及抗性表现
参试的9个引种品种均出苗整齐,幼苗期长势较强,抽穗整齐,中后期除陕单609、大唐150表现早衰外,万瑞10号等7个品种均表现为后期叶色浓绿。病虫害方面,除陕单609感大、小斑病外,各品种均表现抗大、小斑病,抗纹枯病、黑粉病、青枯病。
3 结论
9个参试品种中:陕单618、农科大55、大唐150这3个品种产量及抗性均表现较好,丰产性高,因而认为可以在类似凌云县地理环境的高寒山区全面推广;其次是陕单622,产量表现较好,但穗长较低,可进行适度进行推广。其他品种需要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劳叙.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J].广西农学报,2008,23(06):46-49.
[2]勞叙.高寒石山区“中玉米套种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初探[J].吉林农业,2011(07):160,175.
作者简介:费永红(1989-),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本科,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